仇義琛 田單華
【摘要】小學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意義非常重大,因為小學教師不僅是要教給學生課堂知識,更要在課堂上課堂外關心學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等。在班級中,留守兒童可能在各方面會表現(xiàn)出不是很積極,小學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她們,照顧她們,幫助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學習以及性格方面的問題,讓農村留守兒童可以加強品質修養(yǎng),提高學習成績,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關鍵詞】鄉(xiāng)鎮(zhèn);小學教師;農村留守兒童
引言:小學教師的工作相對繁瑣,除了給學生傳授知識之外,更要關心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學生在學校充分學習掌握理論知識,并且增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農村留守兒童在每個班級幾乎都會存在,有的是學生的性格不合,有的是學生對于學習不看重等等,出現(xiàn)這些問題,小學教師要與家長及時的溝通,和家長一起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等問題,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成為更加優(yōu)秀的人。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現(xiàn)狀
(一)缺少關愛,無可持續(xù)管理
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數(shù)心理安全原因就是缺少關愛,沒有人去管理學生,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現(xiàn)代社會,父母給予學生的物質條件是越來越好,但是與此同時,給予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是越來越少,學生難以和父母進行傾訴,久而久之造成了學生的孤僻性格。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都外出打工,對孩子沒有時間管教,或者是疏于對孩子的管教,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與學生見面的機會和時間少之又少,何談和孩子聊天,正確引導孩子呢?父母長時間不管理,學生難以自主學習,導致成績各方面出現(xiàn)問題,如果教師還對農村留守兒童不管不顧,那么在這么小的年紀,學生如何自己改變問題呢?學生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隔輩的教育理念都是不同的,爺爺奶奶一般都是過度溺愛,沒有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學習時間少,家庭不能給予幫助
很多農村的留守兒童在家中進行學習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因為留守兒童的家中大多數(shù)是爺爺奶奶陪伴,爺爺奶奶的年紀比較大,所以家中有些事情還需要孩子去進行,比如提水做飯等等一些事情,所以農村留守兒童在家學習的時間是比較少的,并且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注意力不集中,課下沒有時間進行復習,導致學生的學習情況愈發(fā)下降。這是留守兒童所要面臨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不僅僅是在小學,可能在以后初中學習中也是這樣留守兒童家中的爺爺奶奶年齡都比較大,所以留守兒童不得不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并且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大多數(shù)都是沒有知識的勞動人民,所以給予學生學習上的幫助也比較少,學生回到家中如果有不會的問題不能夠及時的得到解決,所以導致學生拖欠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生會對學習逐漸的失去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需要別人引導,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智力沒有被完全開發(fā),所以在課堂上很難將知識完全消化。所以家庭給予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這也恰恰是留守兒童所沒有的。
二、鄉(xiāng)鎮(zhèn)小學教師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管理策略
(一)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小學教師
責任心對于小學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品質,常常通過一個小學教師的責任心品質,就可以看出一個班集體能否具有責任心。責任心的具體表現(xiàn)在于小學教師對班級內的學生是否負責,對學生的學習狀況、生活狀況能否及時地進行了解,并且給予學生意見。如果農村留守兒童呈現(xiàn)出學習狀態(tài)不佳,脾氣暴躁等問題,作為小學教師一定要負起責任,主動積極的了解學生學習狀態(tài)不佳的原因,如果是因為校內原因,那么就一定要積極地進行溝通與解決,讓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快速的恢復過來。如果是因為校外的某些原因,那么小學教師一定要積極地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給予學生理解,讓家長和教師共同為學生而努力。近幾年家校平臺運用的非常的廣泛,目的就是為了讓小學教師與家長可以多交流聯(lián)系,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關注。學生成為農村留守兒童或者逐漸往這個方向發(fā)展的過程中,小學教師一定要和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且根據(jù)各科教師的反映,對于學生的問題作出及時的應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要么在外打工,要么是外來打工人員,對于學生的管教和關系比較疏忽,所以小學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這個問題,盡可能的讓家長多與學生交流,拉進親子關系,加強學生的安全感。
(二)做一個有學識的小學教師
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學生如果出現(xiàn)成績不佳等問題,教師不能夠將所有問題都歸結到學生身上,教師自己也要經(jīng)常進行反思,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方式等等是不是合理的,會不會對學生造成學習壓力,導致學生聽不懂,所以小學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與此同時要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在學習上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教師的學識淵博程度對學生的影響比較關鍵,這些都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做教師的知識能力豐富,上課就會更加的豐富多彩,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將知識更好的傳授給學生,如果教師的知識能力不夠,會在上課時顯得單調乏味,教授內容僅限于書本知識,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得很吃力,有些知識點不能夠完全理解,可能長久下去就會導致學生成績不穩(wěn)定并且下降。所以小學教師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做一個與學生成為朋友的小學教師
小學階段的留守學生的逆反心理比較嚴重,再加上農村學生由于父母缺少關愛等問題,性格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偏差,學生的行為比較極端,對于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試圖和學生成為朋友,站在學生的角度替學生思考,這樣才能夠去傾聽學生的內心,去了解學生心底的想法,從而對癥下藥。近幾年,教育部要求小學教師,要貼近生活,和學生談心,徹底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情況。學生對于教師的警惕心比較強,所以很難和教師談心,教師要真切的去關心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這樣學生才能夠和教師成為朋友,彼此進行交流。
結語: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可能都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教師不僅在學生的生活方面給予關心和理解,還要帶動學生學習,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潛,李艷嬌.新時代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問題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2-24+27.
[2]楊彩婷.農村學校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研究[J].環(huán)球慈善,2020:0236-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