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露
【摘要】從21世紀開始,積極的心理學說得到了充分的評價和應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改革,建立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已成為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主要趨勢。因此,現(xiàn)時高等教育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以加強正面的心理體驗為目標,為了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素質,建立一個更加整體、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本文從積極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解決的角度,提出了一種積極的大學心理健康保護體系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
【關鍵詞】高校;積極心理;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引言:
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相對薄弱,而且在建立積極的心理健康體系方面仍然存在著挑戰(zhàn)。視乎學生的具體發(fā)展,清楚界定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逐步完善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現(xiàn)階段。隨著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出現(xiàn),及其在21世紀以后的廣泛應用,許多心理學家和實踐者根據目標確定了心理學的基本要素,以及大學教育和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建立健全科學主動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旨在探索模式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心理健康工作,使他們在所學專業(yè)的基礎上發(fā)展個性,有效提高知識和心理素質。
一、高校難以建立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原因
1.過分關注消極心理問題,忽視學生的積極素質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的高等院校大多普遍采用被動學習模式,把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但這些教育模式缺乏科學依據,最終導致教育目標的逐步背離,而教育目標有利于培養(yǎng)積極的素質。心理健康教師在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時,會優(yōu)先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以學生為中心,忽視學生能力的積極發(fā)展。同時,一些大學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增設心理健康講座和其他活動。
2.心理學教師不足,組織管理體系不健全
我國最近缺乏心理健康專業(yè)人員,一些大學仍然缺乏心理健康教師。一些教師在畢業(yè)后立即參加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工作,他們的心理理論還沒有達到臨界水平,一些教師還沒有經過專業(yè)訓練,因此提高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平刻不容緩。同時,在高校建立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一項需要高校合作的系統(tǒng)工程。我國一些高校缺乏管理體制,導致心理健康積極教育缺乏系統(tǒng)充分的模式。
二、在高校建立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策略
1.考慮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素質,解決心理問題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大學心理健康課程的教育目標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有效解決心理問題。只有將積極的心理素質與解決心理問題相結合,才能使高等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學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在心理素質發(fā)展的積極層面上,每一個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都要注重積極的素質發(fā)展,積極地解決生活面臨的問題。因為積極的經驗對培養(yǎng)積極的品質有積極的作用,所以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要在學校生活中獲得積極的經驗,借鑒不斷積累的積極經驗,促進積極素質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應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大力促進全體學生的積極發(fā)展和心理健康。從學校的角度來看,有必要重新審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統(tǒng)一教育的目標,以積極的心理理論為指導。
2.完善相應的教育師資力量
教育工作者應始終以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高素質來學習和指導學生,對他們的觀點、素質和行為產生無形的積極影響,積極對待生活和工作,努力為學生樹立榜樣。一些從事心理健康的大學理論教師不夠好,心理咨詢專業(yè)相對保守,要充分滿足現(xiàn)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是困難的。由于教師對學生現(xiàn)代心理狀態(tài)的感知存在困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提高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師的積極工作態(tài)度也需要培養(yǎng),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的管理層必須在充分了解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的基礎上,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了解心理需求,優(yōu)化工作環(huán)境,支持和幫助教師。高等學校還應將積極內容納入教師教學工作,深入挖掘教師的積極力量,加強教師的積極情緒,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長遠發(fā)展。
3.有效擴大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一方面,將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納入各學科的課程。在課件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中的作用和價值,促進跨學科的整合和思考。教師要在課堂上營造愉快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中積極思考,有效地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同時,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學校教育文化中引入。眾所周知,外部環(huán)境對提高學生心理水平起著重要作用,學生生活是學生最直接的外部環(huán)境。所以,重視學校文化建設是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制度的潛在動力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文化是大學隱性課程體系的一部分,不僅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有著無形的影響,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建立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過程中,重點應放在學校的文化發(fā)展上。
結束語:
總之,具體教學方法從心理學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考慮積極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心理素質的解決針對問題,完善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拓展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使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可以促進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方麗芳.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無錫南洋職業(yè)技術學院論叢,2019,17(Z1):53-56.
[2]邊玉芳,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6):115-118.
[3]李紹明,郝萍.基于心理健康雙因素模型的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探究[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4):64-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