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云,張友恒,曾遠兵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中醫(yī)院1.藥學部;2.疼痛科,廣東 深圳 518001)
骨質疏松是臨床常見的骨代謝疾病,以老年人群較為多見,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骨微特征結構損壞、骨脆性增大、疼痛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活能力[1]。臨床通常以補充鈣劑、抗骨吸收等為主要治療原則,唑來膦酸作為雙磷酸鹽藥物可抑制骨吸收、加快細胞的凋亡速度,進而可緩解癥狀,但單一使用未能根治骨質疏松癥。阿法骨化醇可促進鈣、磷等在腸道內的吸收,調節(jié)骨代謝等生理機制,進而可對骨質疏松癥患者具有一定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討阿法骨化醇對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及血清骨保護蛋白(OPG)、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2(BMP-2)、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中醫(yī)院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33例;年齡59~87歲,平均(76.32±2.12)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齡60~85歲,平均(76.53±2.1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7)》[3]中的骨質疏松相關診斷標準者;近半年均未服用過糖皮質激素類的藥物者;有脆性骨折病史者等。排除標準:有心、肝、腦、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有藥物使用禁忌者;有糖尿病、甲狀腺及腎上腺等內分泌疾病者等?;颊呋蚣覍俸炇鹬橥鈺?,研究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鈣爾奇D片(惠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290,規(guī)格:0.6 g/片)治療,口服,0.6 g/次,1~2次/d。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施加唑來膦酸注射液(深圳海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957,規(guī)格:4 mg/瓶)治療,4 mg唑來膦酸注射液+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給藥時間≥15 min。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阿法骨化醇膠囊(昆明貝克諾頓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90,規(guī)格:0.25 μg/粒)口服,0.5 μg/次,1 次 /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年。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顯效為患者疼痛基本消失,骨質密度明顯增加;有效為患者疼痛癥狀有所緩解,骨密度有所改善;無效為患者疼痛癥狀未得到緩解,骨密度無變化,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3]。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并使用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檢測腰椎正位(L2-4)骨密度、股骨頸骨密度。③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OPG、BMP-2、BALP水平。④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4]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在一個10 cm長的標尺上,兩端分別標明“0”和“10”,“0”代表無痛,“10”代表最劇烈的疼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⑤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包括骨折、頭痛、骨痛、肌痛、關節(jié)痛。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對照組患者中,顯效為15例,有效25例,無效10例,對照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80.00%(40/50);觀察組患者中,顯效為35例,有效12例,無效3例,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4.00%(47/50),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 4.332,P<0.05)。
2.2 骨密度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2-4骨密度、股骨頸骨密度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骨密度比較(±s, g/cm2)
表1 兩組患者骨密度比較(±s, g/cm2)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L2-4骨密度 股骨頸骨密度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0.91±0.12 0.92±0.08 0.69±0.02 0.70±0.07觀察組 50 0.90±0.11 0.98±0.05* 0.68±0.05 0.78±0.06*t值 0.434 4.497 1.313 6.136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3 血清OPG、BMP-2、BALP水平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OPG、BMP-2、BALP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OPG、BMP-2、BALP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OPG、BMP-2、BALP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OPG:骨保護蛋白;BMP-2: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2;BALP:特異性堿性磷酸酶。
組別 例數 OPG(pg/mL) BMP-2(pg/mL) BALP(μ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35.58±5.03 40.22±5.07* 9.15±2.02 9.98±2.08* 3.75±1.14 4.51±2.17*觀察組 50 35.87±5.26 58.25±6.28* 9.17±2.15 11.58±2.35* 3.62±1.15 8.17±2.31*t值 0.282 15.796 0.048 3.605 0.568 8.166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疼痛程度 治療前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分別為(7.32±1.21)分、(3.27±1.08)分;對照組患者分別為(7.57±1.25)分、(5.57±1.11)分。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VA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1.016、10.501,均P<0.05)。
2.5 不良反應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6.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骨質疏松癥形成與雌激素缺乏、活性維生素D缺乏、細胞因子表達紊亂等緊密相關。補充鈣和維生素D可促進腸鈣吸收,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減輕骨質疏松癥狀。唑來膦酸屬于二膦酸鹽類藥物,可抑制破骨細胞生成和骨吸收,但使用之后仍可出現骨痛、肌痛等不良反應[5]。
阿法骨化醇為骨化三醇類似物,可增加小腸和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促進膠原和骨基質蛋白合成,進而減少骨鈣的消融,促進骨愈合,減少疼痛;同時該藥物能調節(jié)肌肉鈣代謝,促進肌細胞分化,減少骨量流失,促進破骨細胞的凋亡,增加骨密度[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2-4、股骨頸骨密度顯著高于對照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阿法骨化醇可增加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緩解其疼痛程度,減少不良反應,增強療效。
血清OPG水平升高可抑制前體骨細胞的分化,促進成熟破骨細胞的凋亡,進而減輕骨質疏松癥狀;血清BMP-2作為促骨形成的細胞因子,其水平升高可使骨細胞增殖,修復骨組織細胞的損傷;血清BLAP水平升高可增強機體骨細胞活性,加快患者病情痊愈。阿法骨化醇通常被用作骨吸收抑制劑,抑制骨吸收、骨丟失,加速破骨細胞的凋亡,進而可使損傷的骨細胞得以修復,增強骨細胞的活性,影響機體相關因子水平及組織形態(tài)學[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OPG、BMP-2、BALP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阿法骨化醇聯合唑來膦酸可抑制骨細胞的分化,降低破骨細胞功能,控制病情發(fā)展。
綜上,阿法骨化醇可增強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提升OPG、BMP-2、BALP水平,進而抑制骨細胞的分化,降低破骨細胞功能,緩解疼痛,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