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詩南
摘要: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但從目前的高校思政課程建設的來看,協同效應仍有待加強,通過對各門課程德育元素的挖掘與梳理,實現更高效地協同育人成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探索目標。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推動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能確保美育保持正確的方向,又能增強思政課程的感染性,提升整體教育效果。本文主要就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義及路徑進行了探索,以期構建起課程思政的新體系。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美育;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及全方位育人。一直以來,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核心目標都是為了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兩者在高校教育中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但從目前的高校教育情況來看,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聯系并不密切,甚至在教育目標和內容方面是相對獨立的存在。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與美育充分結合在以期,各自發(fā)揮本身優(yōu)勢的同時形成協同效應,切實提升全方位育人水平以及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效果。
一、高校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義
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校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相一致,都是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在育人方式上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補。通過美育的開展,能夠涵養(yǎng)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在教育素材的選擇上與美育有一定的區(qū)別,但其主要目標依舊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塑造學生的靈魂,為其內心埋下真善美的種子。課程思政背景下,將感性的美育和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采用多種方式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教育引導,確保了美育正確的政治方向,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進而實現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培養(yǎng)。
二、高校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實施路徑
(一)美育自覺滲透思政元素
美育作為高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創(chuàng)造思維、價值引領的教育作用,很多教師都在教育教學中加入了美育內容。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美育不能僅限于注重傳授藝術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將藝術與政治元素聯系在一起,從而形成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因此,教師在美育過程中要立足于課程理念設計,準確把握課程思政的教育內容,找準美育和思政的結合點,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促進美育與思政的聯合育人。教師可以結合國家特殊紀念日舉辦“紅色經典”系列藝術活動,比如“五四”校園朗誦大賽、“軍魂”經典電影作品展、“國慶”校園大合唱、“我的中國夢”攝影作品展覽等。這些美育活動都能成為思政元素的滲透渠道,在藝術教育中自覺滲透思想政治元素,既豐富了美育的內涵與形式,又確保了美育的正確政治方向,激發(fā)了高校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思政主動開發(fā)美育資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方式和素材選擇上與美育有一定的區(qū)別,思政課是理性地,所提倡的是共性教育。課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中主動開發(fā)美育資源,可以讓思政教育更加感性化,使之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所接受。發(fā)現各種美的東西開展思政教育,相較于傳統(tǒng)的理論化教學更容易在學生內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令思政內容入腦、入心。因此,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對形式和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主動開發(fā)并融入更多的美育資源,使之獲得更強的代入感。比如在概論課中可以引入毛澤東的經典詩詞,讓學生集體誦讀《水調歌頭·游泳》,在誦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會毛澤東及人們群中在當時對社會主義改造成果的喜悅之情,更準確地把握詩詞中的思想情感。相較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過美育和思想政治的融合,可以更好地還原出詩詞中所描繪的情形,有很強的代入感,令學生在賞析的過程中潤物無聲地陶冶情操。
(三)引導實踐實現自我教育
高校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涵養(yǎng)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人格,實現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引領。尤其是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應當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活動這一載體的作用,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在實踐當中完成自我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將大學生從豐富的課堂當中引向開放的實踐中,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打造“沉浸式”的開放教育課堂,使高校學生將學到的理論內化為本身的素養(yǎng),以此提升高校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及生命力。
三、結語
總的來說,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課程要與時俱進,將各種美育資源融入到課程當中,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形式,構建起課程思政的新體系。因此,高校教師要做好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在美育中自覺滲透思政元素,在思政中主動開發(fā)美育資源,并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完成自我教育,通過對各門課程德育元素的挖掘與梳理,實現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協同發(fā)展,將當代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亢曉雪.?高校美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價值與實現路徑[J].?科教導刊.?2021(21)
[2]霍楷,徐寧.?中國高校美育教育現狀及改革對策研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18)
[3]李剛,李寧.?新時期加強高校美育工作的價值探尋與實踐路徑[J].?藝術家.?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