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陽
(無錫南洋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081)
本文以職院課堂教學管理為視角,嘗試對目前所面臨的挑戰(zhàn)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的教學管理實踐提出相應的對策。隨著職院生源結構的顯著變化,大量中職生(職高生)步入高職層次繼續(xù)深造,此時所存在的教學管理問題便日益被職教界所重視。筆者認為,應辯證看待職院課堂教學管理所存在的不足,即我們需要結合生源主體的學習心理特征和行為偏好,以及結合職業(yè)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有針對性地解決制約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并以此作為我們實施教學管理的依據(jù)。加強職院課堂教學管理需要從教學側和學習側雙管齊下,即在教學側需要提升專職教師、輔導員在教學管理中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在學習側則需提振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使他們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顯然,教學相長的原則告訴我們,需要從整體性上構建起教學側與學習側良性互動的局面。由此,這便構成了本文立論的出發(fā)點。
近年來,諸多職教界的同行對如何保障教學秩序的有效運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他們的研究議題、研究成果便構成了本文分析的理論背景。為此,筆者做以下梳理:
觀點一認為,從事職業(yè)教育,要體現(xiàn)學生本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必須要符合一定的教育教學秩序、規(guī)范、規(guī)律,促進職業(yè)院校教學水平的提升。觀點二認為,隨著媒體新技術的發(fā)展,手機依賴已成為大學生群體中出現(xiàn)的社會新問題,嚴重影響高校的課堂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對此,筆者深有感觸。觀點三認為,應從課堂教學環(huán)境、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秩序和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等方面,來分析職業(yè)院校教師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 并需結合課堂教學管理的實際情況和時代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觀點四認為,高等職業(yè)院校在不斷擴大發(fā)展的同時,學生的突發(fā)事件也隨之增多,這不僅使當事人身心受到極大的傷害,也直接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觀點五認為,教務秘書作為教學管理的直接實施者需要明確職責,提升工作能力,以確保教學環(huán)境的健康和教學秩序的穩(wěn)定。
綜合分析以上觀點可知,目前同行都能自覺將教學秩序管理與教學質量管理形成統(tǒng)一,并有部分同行還能將生本原則融入到教學秩序的管理之中。但總結上述觀點仍感到存在缺憾,那就是未能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與教學秩序管理相結合,而且在研究議題的選擇中未能將“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秩序管理納入考察范疇。事實上,部分職院的理實一體化教學課時占課堂教學課時總數(shù)的50%以上。在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時,還需與企業(yè)方建立合作關系。從而,這里的課堂教學管理還在于與企業(yè)方積極溝通,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應有的崗位實操能力。由此,在借鑒職教同行上述觀點的同時,筆者將以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管理為議題展開主題討論。
結合筆者的調研,可以將挑戰(zhàn)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在理實一體化教學中需要突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間的融合度,而且在職教理念導引下,更需側重于理論知識在崗位實踐中的應用,即需要以工作過程為教學導向。然而,部分教師在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中,或許因還未完全適應這種教學情景,或者因未能充分理解職教要求,其課堂教學質量并不理想,這就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學質量所面臨的挑戰(zhàn)主要為:一是要么突出書本知識的傳授,單純以工作案例介紹來契合實踐教學的要求。二是要么脫離教材的固有體例,以專題教學的形式導致知識傳授碎片化。
所謂“學生參與程度”是指,學生在理實一體化課堂中對知識的認知程度和動手程度。從筆者的調研中可知,關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認知程度難以充分把握,但從觀察學生的動手程度來看并不盡如人意。不少職院受理實一體化教學資源的限制,一般以4名學生為一組開展合作學習,當教學進入到動手實踐的環(huán)節(jié),則存在著1人動手、3人旁觀的局面。這種學習局面的形成,勢必會弱化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整體效果。之所以會存在上述局面,部分歸因于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相對缺乏,部分則歸因于教師未能較好地培育課堂教學氛圍。
許多職院在創(chuàng)新理實一體化教學時,都試圖與企業(yè)方建立合作關系。合作的方式為,在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通過在線連線與企業(yè)方的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互動,由專業(yè)技術人員結合本次課的實踐內容,對真實的工作崗位操作進行講解或演示。但在實際合作中,要么企業(yè)指定的專業(yè)技術人員臨時有工作安排而無法按時到位,要么因為前期溝通不暢,而使得講解或演示的內容不符合本次課教學要求。這樣一來,不僅會使教師陷入尷尬的境地,也會極大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堂教學無論形式如何,都需建立起閉環(huán)的教學管理常態(tài),這里便涉及到課堂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筆者需要指出,針對理實一體化教學管理所存在不足,不能單純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即使評價也需契合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特點,而不能照搬常規(guī)課堂教學的評價形式。更為重要的是,還需要對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企業(yè)專業(yè)技術人員)實施教學評價,以引導他們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然而,目前對專職教師教學評價的指標體系已相對老化,而對于兼職教師教學評價的指標還未完全建立,而且在校方處于“劣勢”一方的情形下,似乎指標的建立形同虛設。
如表1所示,在挑戰(zhàn)的應對中需要遵循生本原則,即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權益為指向。
表1 :職院教學秩序的著眼點分析表
根據(jù)以上所述,對策可從以下四個方面構建:
在與同行的交談中筆者感知到,部分教師由于不理解中職生(職高生)的學習心理和行為偏好,以及對目前的生源結構存在偏見,使之在課堂教學中存在情緒。因此,當前需提升專職教師對職院學生行為特性的認知。具體的對策為:一是由本校招就處牽頭,對專職教師開設專題講座,通過與普高生相比較來使教師理性認知本校主體生源的行為特征。二是由各專業(yè)院系牽頭,圍繞著“發(fā)掘中職生(職高生)的學習優(yōu)勢”為議題,引導教師集體研討出適合該類型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在承認目前職院主體生源在課堂學習中的不良習慣外,還需從他們的學習心理入手,使他們克服自己在學習中的畏難情緒,所以還應引入激勵教學方法來引致出他們的學習意愿。具體的對策為:一是教師在理實一體化教學之前可以設置動員環(huán)節(jié),在動員中可幫助學生分析出他們在未來工作中的崗位優(yōu)勢,并落腳于以“工匠精神”來夯實自己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二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氛圍的營造,以小組之間的動手能力“比武”為主線,調動起小組成員的整體動手意愿。
我們同樣需要理解企業(yè)方的難處,所以為了保證教學秩序,可以采取現(xiàn)場連線與課前錄制相結合的方式。具體的對策為:一是專職教師應向企業(yè)兼職教師提供理實一體化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等資料,并在連線或錄制前需與企業(yè)兼職教師進行充分溝通,并在知識共享的基礎上增強課堂教學的連貫性。二是在現(xiàn)場連線環(huán)節(jié),應增設學生與企業(yè)兼職教師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學生以提問的方式來獲取工作崗位信息。在錄制環(huán)節(jié),教師應事前搜集學生的提問,并選擇代表性的問題傳遞給企業(yè)兼職教師,由兼職教師在視頻錄制中給予逐一解答。
目前,當務之急是完善和開發(fā)專職教師的教學評價體系。筆者建議,可以細化學生評教的指標體系,將課堂氛圍、課堂教學連貫性、課堂學習體驗等納入到指標體系中,同時還應增設學生建議欄目,以不斷提升職院課堂教學管理的質量。
綜上所述,本文以職院課堂教學管理為視角,對目前所面臨的挑戰(zhàn)進行了分析,并結合筆者的教學管理實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當前需提升專職教師對職院學生行為特征的認知。引入激勵教學方法來引致出他們的學習意愿。為了保證教學秩序,可以采取現(xiàn)場連線與課前錄制相結合的方式。當務之急是完善和開發(fā)專職教師的教學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