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科育人,是班主任實現(xiàn)建班育人的重要途徑。班主任可以通過育人目標引領、學科資源整合、全學科溝通,讓班級德育工作從“獨行”走向“協(xié)同”,從“單一”走向“豐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班主任;學科育人;三全育人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92-0045-03
【作者簡介】陳海寧,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南京,211100)教師,一級教師,江蘇省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教師,南京市首屆德育工作帶頭人。
當下,全員德育最大的問題,在于現(xiàn)行的“班主任制”;而“班主任制”最大的問題,在于班主任的“單打獨斗”。如果說“班主任制”暫時無法取消,也無可替代,那么,優(yōu)化班級育人機制則成為當務之急。從班主任工作角度出發(fā)就是要引領全學科育人,提升學科育人能力。
一、班主任的學科“全程”引領
1.把握學科的育人方向。
每個學科都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語文學科中的文化熏陶、情感教育,數(shù)學學科中的邏輯思維,英語學科中的國際視野,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價值引領,體育學科中的拼搏精神,音樂和美術學科中的審美情趣……雖然教學內(nèi)容不一樣,但都以“育人”為價值追求和根本目的。班主任無論擔任哪個學科的教學工作,都要把握學科育人的總方向,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價值,通過與學生在學科教學中的情感互動,將班級育人工作融入學科教學全過程中。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會在課文學習中,與學生一起感受文本背后的情感與哲理;在設計作業(yè)時,關注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習作指導中,教育學生熱愛生活;在閱讀經(jīng)典時,引導學生學習“大家”的優(yōu)秀品質(zhì)……在這樣的學科育人實踐中,班級文化有韻味了,班級學風更濃郁了,班級氣質(zhì)更優(yōu)雅了。
2.促進學科與班級育人目標的融合。
班主任應該從學科育人目標出發(fā),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確定班級的教育目標。班主任在明確班級育人目標后,將學科育人目標與班級育人目標整合,這樣既能凸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使命的育人取向,又能將本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互通,為班級教育目標服務。例如:小學部編版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既有教學的主線,也包含教育的主題;每一篇課文,既是學生掌握語文要素的練習場,也是道德教育的生動素材。我將語文單元的教育主題與班級德育目標相結合,“教學”與“育人”齊頭并進,這樣的學科育人在實際教育工作中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3.形成班級學科育人聯(lián)盟。
班主任作為班級教育的組織者、領導者,要充分激發(fā)全體任課教師參與班級教育與管理的熱情,組建班級教育小組,形成學科育人聯(lián)盟。
班主任可以根據(jù)學科教學的需要,結合各學科的育人要求組織開展班級活動,主動邀請任課教師參與、指導,讓任課教師在參與班級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班級教育氛圍、明白班級教育目標,與學生形成有機互動,與班主任在教育情感、教育意識、教育精神上形成聯(lián)盟。當然,這里所說的“學科育人聯(lián)盟”也不是固有不變的,可以是固定的小組聯(lián)盟,也可以是某一次教育活動中的臨時聯(lián)盟,大家一起探索學科育人方法、實施原則、評價方案,保持方向一致,協(xié)同完成班級育人目標。
二、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的“全學科”溝通
1.建立“全學科”育人的和諧關系。
班級是一個教育情感場,師生只有在班級情感場中獲得安全、愉快、被尊重等良性情感,才會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高效完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是班級情感場中最溫暖的教育力量。
在工作中,任課教師經(jīng)常會因為班級學生的某些問題而向班主任抱怨:“你們班學生……”班主任此時應及時向任課教師傳遞“我們班”的教育共識。日常溝通中,“我們班學生(老師)……”“我們班在這次活動中……”這樣的表達更容易激發(fā)任課教師的責任意識,促進他們形成班級共同體的意識。當任課教師與學生發(fā)生矛盾時,班主任應及時溝通、引導,促進雙方深入理解為目標,根據(jù)情況給予適時、適當、適度的關系調(diào)節(jié),可以說,班主任是實現(xiàn)班級全學科育人的“潤滑劑”。
2.激發(fā)“全學科”的育人力量。
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都是班級育人的榜樣。他們可以在學科教學中,以淵博的知識吸引學生;在班級活動中,以出色的組織能力折服學生;在師生交往中,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
班主任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幫助任課教師成為榜樣,激發(fā)學生對學科和任課教師的愛。我在一次教師節(jié)活動中,聯(lián)合美術學科教師,指導學生制作“三好老師”獎狀,美術老師指導學生設計并制作個性化的獎狀,我指導學生撰寫頒獎詞,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得以提升,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得以培養(yǎng)。同時,學生們也在活動中深入了解任課教師,促進學生與任課教師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
3.優(yōu)化“全學科”育人的多元評價。
《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21-2030年)》明確指出:建立健全科學的教育評價制度體系。樹立科學的教育質(zhì)量觀,建立健全以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更應該努力克服“唯分數(shù)論”“唯升學論”,優(yōu)化學科育人評價,進行多角度、多主體的多元評價,促進良好教育生態(tài)的形成。
從“單一”走向“多元”。班主任要多與任課教師溝通協(xié)商,對學生的品德發(fā)展、學業(yè)發(fā)展、習慣形成、身心發(fā)展、審美素養(yǎng)、勞動與社會實踐等進行多元評價,將結果評價與增值評價相結合,將形成性評價與發(fā)展性評價相結合,將學生綜合評價與個性特長評價相結合。
從“分管”走向“一致”。很多時候,任課教師都有自己的評價與獎懲方法,學生會因為教師的不同獎懲在不同學科表現(xiàn)不一。而在學期結束的各項榮譽評比中,班主任會因為各學科的評價方式不一樣,很難對學生進行相對公平的綜合性評價。于是,我通過班會課,制訂班級統(tǒng)一的獎懲制度與獎懲方法,同時為每一個學生準備一本“學科榮譽記錄本”,記錄他們在不同學科學習中取得的榮譽。我主動向任課教師宣傳班級的新做法,并取得他們的認同和支持。相對一致的班級育人評價和獎懲機制,大大提升了學科育人的效果。
三、教書與育人的“全面”統(tǒng)一
1.梳理學科的育人“個性”與“共性”。
不同學科教學的內(nèi)容、方法不同,既有其獨特的個性,又具有“共性”,如共同的教育理念、共同的評價要求、共同的教育目標等。掌握了學科共性后,班主任就可以結合班級實際情況,進行學科育人資源的挖掘與整合,與任課教師一起為實現(xiàn)共同的班級育人目標努力。
2.平衡學科育人的“教學”與“教育”。
雅斯貝爾斯認為:“教學應當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對靈魂的鑄造功能融合起來?!蔽覀儾荒軝C械地把道德教育與學科教學區(qū)分開來,也不能僵硬地進行捆綁。我們既要關注學習成績也要培養(yǎng)興趣、既要關注知識學習也不忘情感熏陶、既要關注技能培養(yǎng)也要堅持德行塑造,借助學科育人平臺,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助力。
3.提升學科育人的“優(yōu)分”與“優(yōu)品”。
班主任應多渠道整合班級學科育人資源:在班級文化布置中,展示各學科的活動照片,開辟學科知識欄目,體現(xiàn)學科文化的育人價值;積極了解各學科開展的活動,在不打擾學科活動的前提下,主動與任課教師合作,從學生的優(yōu)勢出發(fā),安排分工實踐,比如負責拍攝的、負責記錄的、負責宣傳的、負責總結的,切實發(fā)揮學科活動的育人實效;將學科技能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達到學科生活育人的目的。
不同學科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價值,除了學習某一個領域的知識以外,還可以多方面滋養(yǎng)學生精神發(fā)展,幫助學生科學地認識與發(fā)展自我,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價值觀。
總而言之,當班主任正確認識“學科育人”,向著班級學科育人“全周期”漫溯,突出目標引領、資源整合、全科溝通,相信一定可以在班級學科育人前行途中“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359550190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