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
我更樂意看到你溫馨你的,我別扭我的——“不一樣,能咋的,各人自說各人的”。
2020年是我記憶中電影市場最“清淡”的一年,到了年根底下還能想得起來的片兒,竟然只有一部年初的《1917》。在這么個比較凄涼的年景之下,如同亂草之中忽然觸目的修竹美箭,皮克斯動畫電影《心靈奇旅》刷的冒出來了。
《心靈奇旅》的情節(jié)和氣氛,很讓我想起一些20世紀40年代的片子,比如《生活多美好》和《天堂可以等待》。同樣是溫情脈脈疊加一點奇幻元素,老電影們的講述手法似乎更加舒展和瀟灑?!缎撵`奇旅》也許是受到音樂元素的影響,致力于維持歡樂跳躍的節(jié)奏感,效果不錯,連貫流暢,輕盈圓轉(zhuǎn)。許多細節(jié)童趣洋溢,從人生第一口比薩餅到偶然飄落在手掌心的樹種子,從丟在地鐵樂手琴盒里的半塊貝果到高定外套里黏嗒嗒的棒棒糖,都讓人不由在心里悄悄跟著唱起《音樂之聲》里瑪利亞著名的哄孩子之歌:“玫瑰的雨滴,小貓的胡須,溫暖的羊毛手套,這些都是我最愛的東西……當我覺得悲傷時,想起這些就好多了?!薄缎撵`奇旅》溫柔的地方,就有這么甜美歡暢。
而《心靈奇旅》欠缺的地方,不得不說是情感。故事本身沒有什么毛病,但是人物的情緒缺乏感染力。無論是小靈魂“22”對人世的膽怯和向往,還是男主人公對音樂的執(zhí)著和沉醉,都表現(xiàn)得太就事論事,沒能真切戳中觀眾的情緒。至于影片頗受爭議的雞湯主旨,我倒沒有什么意見,畢竟過去的一年里,全世界人民多少都像趙本山說的,“這個時候的人最需要安慰”。
電影的魅力往往就在于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像我一介資深老別扭鬼、聚會深恐癥患者,當年觀賞細田守《夏日大作戰(zhàn)》二十幾口子人其樂融融大家庭的時候,不也是輕松愉悅喜氣洋洋的。就《心靈奇旅》來說,相對于主旨本身,我對呈現(xiàn)主旨的方法倒是有點介意。我挺喜歡日常溫馨,但是不太喜歡孜孜地勸告別人安于日常溫馨(動畫電影往往是容易偏向說教的,不要因為我們自己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就忘了這一點)。我更樂意看到你溫馨你的,我別扭我的——“不一樣,能咋的,各人自說各人的”。
其實擇開“日常溫馨”這部分不談,我是討厭一切的“孜孜勸告”。勸告這種行為本身意味著缺乏打動他人的手段和能力,而“動人”,才是足以令一切文藝作品下巴高揚誰都不服的地方。不得不想起前人珠玉,比如《天堂可以等待》,敘事優(yōu)雅從容,塑造起男主人公三心二意又一往情深、油嘴滑舌又魅力十足的“渣男”形象,令觀眾感到他可信可愛,進而才會認同這樣的人生竟然也并非一場全然浪費;比如《生活多美好》,盡管故事線一味真善美到幾近虛假,但是對男主人公生命失而復得狂喜的成功演繹,將影片陡然拉上高潮,觀眾仿佛覺得自己也可以忽略生活中那些惱人的痛癢,也想沖到街上去擁抱親吻每個路人。電影應(yīng)該如此激蕩人的情感,而《心靈奇旅》的最終觀感,倒更接近上了一堂教學特別華美的思想課,還多少找到一種魯迅在中學語文里譏刺過的“負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的感覺。
我生也早,打小看周星馳電影長大,對“美女也需要襯托”梗爛熟于胸?!缎撵`奇旅》甜甜暖暖,挺好看的,對于為疫情憂心了一年的人們來說,舒緩和放松來得也恰是時候。但如果不是經(jīng)歷了這“常常在家”的一年,這部在歲尾年頭橫空出世的作品,也許不會贏得如此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