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張睿 王雪
(河北師范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河北 石家莊 050024)
英語已經(jīng)演變?yōu)椴煌瑖遗c民族間用來交流的通用語。由于地域、生活環(huán)境、歷史原因以及文化程度的不同,英語也演變出多種多樣的口音。準確感知也是準確產(chǎn)出的基礎(Flege 1995)。對多元英語口音的感知以及適應能力是語音意識的一種反映,也決定了溝通交流的效率和效果。我國英語學習者在課堂上學習的英語大部分是標準的英式語音或美式口音,其對多元英語口音的感知能力究竟如何還有待發(fā)現(xiàn)。此外,這種口音感知能力是否與語言輸出能力或者其他語言能力相關,何種因素決定了該能力的大小,以及是否能通過相關訓練提高都在本研究中進行了討論。
(1)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對多元英語口音的感知辨識現(xiàn)狀。
(2)口音感知辨識能力與何種因素相關。
實驗收集了15個20秒左右的英語語音樣本,朗讀內(nèi)容一致,為日常會話。由英國、美國、中東(巴勒斯坦)、法國、西班牙、巴西、中亞(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地區(qū)不同性別的志愿者朗讀,口音程度分為輕度、重度兩個等級。
實驗選取50名大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被試平均英語學習年限為11年,均無英語國家旅行居住經(jīng)歷。剔除無效樣本后剩余有效參評人數(shù)為41人。研究采用前測—訓練—后測的范式:前后測實驗內(nèi)容相同,樣本順序有變化。實驗過程中每個樣本依次播放兩遍,由被試者判斷說話人是否為英語母語者,答對積1分,答錯0分,滿分15,統(tǒng)計最終得分。前測之后對被試進行培訓,內(nèi)容包括觀摩不同英語口音的視頻,就典型口音中的易錯音標、語調(diào)特征進行錯誤示范、成因分析,并總結歸納不同口音特征。培訓后進行后測,程序與前測一致,調(diào)整樣本播放順序。將前后測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后測完對被試進行口語測試,內(nèi)容包括朗讀單詞、詞組、句子、篇章、自由演講五部分,被試的語音準確性和語言流暢性將被評分。同時,被試者英語四級聽力成績、四級總成績、普通話成績、口語成績、學習英語年限等數(shù)據(jù)均納入統(tǒng)計,用來與口音感知能力進行相關分析。統(tǒng)計工具為SPSS 21.0。
實驗中被試者前測平均分為10.073分,培訓后的后測平均分為11.341,整體平均分提高8.5%。對前后測成績用SPSS配對樣本T檢驗顯著性差異為0.01,說明經(jīng)過培訓后口音感知能力提高效果顯著,口音感知能力可以通過后天針對性訓練得到提升。
被試對所有語音樣本的辨別正確率見表1。兩次測試中,被試者對語音樣本平均判斷正確率最高的前三名為日本樣本(男、重度口音)、日本樣本(女,重度口音)、中亞樣本(男,重度口音)。而兩次平均辨識率最低的為法國樣本(男,輕度口音)、西班牙樣本(男,輕度口音)、美國樣本(男)。經(jīng)過相關知識普及后,后測正確率提高最多的為西班牙樣本(男,輕度口音)、印度樣本(男,重度口音)、法國樣本(女,輕度口音)。由此可見,大部分被試者對亞洲口音尤其是日本口音識別率最高,因為兩種語言的語調(diào)差別更明顯。然而對輕度口音普遍存在識別困難,尤其是一些歐洲國家,如法國、西班牙樣本,被試者會將其與美國口音混淆。由于以上樣本朗讀人的母語和英語結構較為相似,尤其是在語調(diào)方面相似,因此增加了辨識難度。由此可見,語調(diào)對口音的辨識起著重要作用。在學生了解音位特征和超音段特征概念以及進行相關口音特點知識培訓后,對輕度口音的辨識率均有大幅提高。被試的口音感知能力整體也有大幅提升。
表1 被試對各種口音樣本前后測識別正確率分析
為了探尋口音感知能力由何種能力決定,本研究對被試前后測成績、英語學習年限、英語四級聽力成績、四級總成績、普通話成績、口語成績等因素進行相關分析統(tǒng)計。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影響口音感知各因素相關性描述統(tǒng)計
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口音敏感度后測成績與口語成績呈顯著相關。由于口音感知的依據(jù)是音段音位特征以及超音段特征,那么對口音感知正確率高的學生能更敏感地捕捉到說話人錯誤的音位特征和超音段特征,從而在語言輸出的編碼過程中避免犯相同的錯誤,提高自己的語言輸出準確度,包括發(fā)音和語調(diào)等特征。由此可見,對學生語音意識的培養(yǎng)對口語的提高是有積極促進作用的。此外,四級聽力成績、四級總成績與口語成績均呈顯著相關,說明英語聽說能力和綜合能力緊密相連。而實驗結果中學生對口音感知敏感度與四級聽力成績、四級總成績、普通話水平、英語學習年限等因素都沒有直接相關。由此可以推測英語水平以及漢語水平都不是影響口音感知能力的直接因素。因此,對口音感知能力究竟由何種因素決定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
實驗還發(fā)現(xiàn)樣本的語速、停頓等方面的差異,同樣有可能會對實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后續(xù)研究中會對語料進行進一步改進,盡量減少除口音之外因素帶來的偏差。
研究發(fā)現(xiàn),未經(jīng)培訓的學生對重度口音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對輕度口音感知不敏感。培訓后,被試對輕度口音的感知能力和整體感知能力均有顯著提升。在對英語口音的敏感度的前后測成績與四級聽力成績、四級總成績、普通話成績、口語成績、英語學習年限等因素進行相關統(tǒng)計分析后發(fā)現(xiàn),對口音的敏感度與口語成績呈顯著相關,感知能力越好的學生口語成績越高,說明語音感知能力對音位和超音段特征的學習有顯著促進作用。因此,語音感知能力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口語學習中加入相應的訓練是有必要的。而英語學習年限、聽力水平、四級總成績、普通話水平等因素均未發(fā)現(xiàn)與口音感知能力顯著相關。影響口音感知能力的因素還需要在后續(xù)研究中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