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英
摘要:我國教育開始逐漸重視學生的學習,因為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并不樂觀,所以現在就有很多老師認為要加強學生對習題的練習,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變革,教育部門提出了雙減,老師應該不斷進行反思,從而構建更高效的課堂,來創(chuàng)造更加合適的教學模式,減少學生壓力的同時還增加了教學效果。文章主要是探討雙減背景下小學高效課堂的研究策略。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引言:
我國的教育部一直沿用應試教育來選擇人才,因此老師在教學中也是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來檢驗學生。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生實施滿堂的填鴨式教學,課下,老師給學生留下許多的作業(yè),來應對學生考試的需要。所以隨著雙減的提出,老師應不斷地進行反思,創(chuàng)建新的教學方法以及新的教學理念,減少學生的負擔,以此來提升教學效果。對此,本文根據老師的教學情況來談一下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與探究。
一、預習課前的知識,進行導入
自從新課程實施以來,課程教學的核心慢慢變換成了學生,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但因為學生的年紀比較小,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較差,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所以老師需要在教育教學中,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問題去預習教學內容,進而對教學內容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樣,也有利于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想象,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講述新的內容,在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總結教學的知識點,在學生預習內容之前提出相關的問題,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明白自己是課堂的主人,還讓學生及時的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總結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乘法》時,提出相關的問題:3×9、4×5、6×3、2×4等把這些算術進行計算,先想一下怎么做,雖然學生學過加法,但是對乘法還不能很好的進行運算。所以讓學生對乘法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在了解有了除法之后還有乘法以及方程式的存在后,提出相關的一些問題:什么是乘法,為什么會有乘法和方程?這樣就給老師指導學生學習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導入教學
在學生預習教學知識和內容以后,老師不光可以進行自主式的研究教學,還可以指引學生個人或者是結成小組來進行合作與研究,從而來總結相關的原理。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側重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能運用相關問題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自愿參與進來,使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感覺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完善學習課堂、提升教學質量,實現雙減的教學目的。整體的實施環(huán)節(jié)為:1.提出相關問題,給學生樹立目標,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研究;2.學生可以自愿的或者分成小組進行合作與研究;3.經過自主探究與分析、進行總結得出結果;4.老師對結果進行完善和補充。使學生自主的去進行分析和總結乘法與加法之間的差異性,這樣得出來的結果是:一個是整數乘以一個不是0的整數,得到的結果是與加法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而乘法在學生熟練掌握以后,算出的結果是更快也更簡便的。這樣的研究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運算能力,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預留時間,拓寬學生思維空間
在課堂的教育教學中,老師需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閑時間,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理,以及對知識的吸收、概括和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和使用,還要拓寬學生的學習思維空間,讓學生對以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運用。比如:老師讓學生把握乘法的概念以后,老師會出一些新的問題:你知道乘法的概念之外還有那些知識?還知道什么知識?從上面的算術中,你能發(fā)現什么?使學生進行自助的探究、分析和總結乘法的特點,1. 在乘法算式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積也要乘這個數。 2. 在乘法算式中,一個因數乘(或一個數,另一個因數除以相同的數,它們的積不變。這樣不光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有效的提高教學的質量。
四、運用現代教育方式
在雙減背景下,老師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來提升教學效果,給課堂創(chuàng)造了更加活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充滿活力。在小學的教育教學中,老師運用多媒體的教學和以前的教學模式相比之下,要更有感染力,進而也減少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在學習方程時,老師運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動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觀察,還讓學生了解方程的概念。在多媒體的課件上給學生出幾道相關的題,讓學生進行解答。雖然學生的思維空間都比較活躍,讓學生進行相關演算,等學生算出結果,老師在把課件上問題的答案進行對比。以此讓學生明白了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所有的知識都是需要互相輔佐,相互貫通的,因此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進行學習,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從而減少了學生的作業(yè)壓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五、聯系生活實際,重視教學運用
任何知識都是源自生活,數學知識也不例外。經過學生的熱烈討論,老師指引學生學習方式和思維得出的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及時的挖掘學生的探究潛能,開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立一些具有拓寬性和開放性的問題,來進行研究,不光對現階段的教育目標有著更深的疑問、挖掘和引申,還推進學生的聯想和散發(fā)性思維的鍛煉,從而提高課堂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雙減的背景下,老師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減少學生作業(yè)壓力,以少而精的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減少對作業(yè)的抵觸心理。因此老師需要不斷的完善教學模式,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還會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來構建更好的教學課堂。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雙減背景的改革下,在教育教學的實施中,老師應該不斷完善課堂教學,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合理計劃課堂教學的時間,在有效地時間內,培育學生良好的綜合能力等,可以改變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丟棄傳統(tǒng)教育中把老師當做主體,作為學生的指導者與合作者,才可以更大限度的實現雙減背景下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黃永勝.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69):73-75.
[2]經紅素.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2021:987-990.DOI:10.26914/c.cnkihy.2021.01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