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潔
自發(fā)性腦出血是指在非外傷的情況下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腦動、靜脈及毛細血管自發(fā)性破裂引起的腦內出血,有較高的病死率及致殘率[1],患者一般出血前并無明顯預兆,通常在情緒激動及活動時出現(xiàn)[2],急性期患者容易出現(xiàn)各種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損傷等疾病,從而引發(fā)心電圖的改變[3]。心電圖是臨床較常見的檢查方法,能記錄人體心臟的活動,幫助患者診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癥狀,其應用較廣泛,操作方便,效果較好[4]。因此,使用心電圖檢測對提高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預后有著重要作用,但尚未有具體研究。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部位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心電圖改變特征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湖北省鄖西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135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7例,女38例;年齡47~82(60.36±9.68)歲;出血部位:腦干32例,丘腦10例,基底節(jié)30例,小腦63例,根據預后轉歸將患者分為存活組90例和死亡組45例。本研究已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腦出血診斷標準[3];②入院24 h內已進行常規(guī)12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2)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②既往有心血管性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③外傷性腦出血者;④既往有精神病史者。
1.3 治療方法 入選24 h內使用由GE公司生產的12導聯(lián)心電圖機進行心電圖檢查,設置采集率1 000/s,走紙速度25 mm/s,定壓標準10 mm/mV。診斷心電圖報告需由2名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醫(yī)師,其診斷標準符合《心電圖標準化與解析的建議與臨床應用國際指南》[5]。在檢查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少量出血:出血量≤10 ml,中量出血:出血量11~30 ml,大量出血:出血量>30 ml)與心電圖情況,同時觀察患者的心電圖出現(xiàn)異常時(心房心室結構異常指標、各種心律失常、QT波延長、ST-T改變、U波異常等)患者的預后狀況。預后的轉歸主要是存活或死亡。
2.1 出血部位與心電圖的關系 腦干心電圖異常率明顯高于丘腦、基底節(jié)、小腦(腦干>丘腦>基底節(jié)>小腦)(P<0.01),病灶位于中線結構,心電圖異常者較多。見表1。
表1 出血部位與心電圖的關系 (例)
2.2 出血量(幕上)與心電圖的關系 大量出血組、中量出血組異常心電圖率明顯高于少量出血組(P<0.01),但中量出血組與大量出血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出血量與心電圖的關系 (例)
2.3 存活組與死亡組患者異常心電圖分布 存活組心電圖異常率明顯低于死亡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644,P<0.001)。見表3。
表3 2組患者異常心電圖的分布情況 [例(%)]
2.4 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預后與心電圖變化關系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心電圖異常為自變量(否=0、是=1),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T-T改變、U波異常、長QT期間均為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見表4。
表4 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預后與心電圖變化關系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腦血管疾病主要是指腦部血管的各種疾病引起的腦組織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導致患者出現(xiàn)殘疾或死亡,是我國患者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6]。急性期腦出血可引起患者心臟功能異常,導致竇速、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從而引起心電圖活動異常,主要因丘腦下部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導致[7]。因此,為降低腦出血患者病死率,尋找有效的檢測方法對判斷患者預后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8]。相關研究表明,腦出血可導致患者自主神經失調,出現(xiàn)心肌損害[9]。
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部位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心電圖改變特征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結果可知,不同出血部位患者的心電圖異常所占比例也不相同,其中腦干心電圖異常比例明顯高于丘腦、基底節(jié)、小腦(腦干>丘腦>基底節(jié)>小腦),一般病灶位于中線結構,其心電圖異常者較多;大量出血組、中量出血組異常心電圖率明顯高于少量出血組,但中量出血組與大量出血組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心電圖異常與患者的出血量相關,出血量越高,患者心電圖異常率越高;存活組心電圖異常率明顯低于死亡組,其中存活組心電圖異常主要是竇緩、左心室高壓、U波異常,死亡組心電圖異常主要是U波異常、ST-T改變、長QT期間,表示患者疾病越嚴重,心電圖異常所占比例越高,主要由于患者結構病變影響自主神經中樞,從而導致患者心肌損害,出現(xiàn)室性早搏等各種心律失常;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T-T改變、U波異常、長QT期間均為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表示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自主神經調節(jié)紊亂可導致患者的心肌出現(xiàn)異常,從而導致T-T改變、U波異常及長QT期間,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死亡。由此可見,當患者出現(xiàn)腦出血時可導致患者心臟出現(xiàn)異常,主要是由于患者腦出血時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可繼發(fā)心臟功能障礙,從而促使患者異位節(jié)律點的興奮性增高,導致心律失常[10],因此,在治療腦出血的同時需觀察患者心臟情況。
綜上所述,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應用心電圖檢測可反映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因此,密切觀察心電圖變化并及時處理,可降低患者死亡風險,提高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