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
【摘? ?要】巧用范文指導,可避免習作千篇一律,使學生表達真情實感。教師可巧用范文時機,發(fā)揮不同功效;巧變范文內(nèi)容,豐富習作選材;巧設(shè)范文樣態(tài),促進學生表達。由此,發(fā)揮好范文在習作教學中的最佳效果。
【關(guān)鍵詞】習作;范文;指導
在日常的習作教學中,教師喜歡用范文指導學生,學生也喜歡看優(yōu)秀作文,并模仿寫作。對于范文的使用,一直以來褒貶各異,存在分歧。其實,范文是習作教學的有效資源,本身對于學生學習作文有促進作用。教師要巧妙智慧地使用范文,發(fā)揮其在習作教學中的最佳效果,從而使學生妙筆生花。
一、巧用范文時機,發(fā)揮不同功效
教學時何時使用范文?這是有講究的。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范文,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一)范文前置,激趣無限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中段學生活潑好動,容易被有意思的事物喚起表達的興趣和欲望。當學生抱怨無話可寫的時候,教師可適時出示觸動他們興趣點的范文,喚起學生的已有感知,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
比如,在教學習作《介紹我自己》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自己各個方面的特點來介紹。學生三言兩語就說完了,表達的欲望也不強烈。于是,教師適時出示三個分別從外貌、習慣、愛好方面來介紹自己的片段。
我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兒,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一張小巧玲瓏的嘴巴能說會道。可惜,現(xiàn)在大眼睛上架起了兩個厚厚的瓶子底,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大近視。
我是一個大嗓門兒,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說話說話再說話。有時連上課也管不住這張嘴。就是這個“話筒”嘴,害得我經(jīng)常被老師點名批評:“別說了,快把嘴巴上的開關(guān)關(guān)上吧?!?/p>
我特別愛看課外書。每當捧起書本,我就像著了魔一樣異常安靜。不管外面有多么大的聲音,也不管誰叫我有什么事情,我的耳朵就像被大木塞塞住了一樣,充耳不聞。媽媽只能無奈地搖頭:“真是一條小書蟲?!?/p>
學生看完范文,話匣子就被打開了。他們試著模仿,用比較有特點的語言,比如幽默、夸張的語句等,從各個方面介紹自己。可見,范文前置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將口頭表達指導到位,再順勢過渡到書面表達,習作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范文后置,對比提升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然而,在鼓勵學生真實表達的同時,教師也需要面對學生習作水平參差不齊的現(xiàn)實。不妨將范文后置,在保證學生自由表達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仔細賞析范文的語言,與自己的作文進行比較,思考如何表達得更加妥帖、鮮活、生動,從而提升習作水平。
例如,在學寫一種植物時,學生的習作語言都很直白,類似于介紹某種知識,沒有從語文的角度寫出植物的美感。于是,在學生讀完自己寫的片段后,教師出示課文《荷花》中的片段。
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當學生再次品讀課文中的這個片段時,他們會自覺地將范文與自己寫的植物片段進行對比,從而直觀地感受到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會讓自己筆下的植物變得活靈活現(xiàn)。修改作文與提升習作水平的欲望被激發(fā)了,方法也得以掌握。
這樣的范文后置,既尊重了學生的差異,讓學生充分自由地表達,又堅持了必要的引導,讓學生學會有技法、有水平地表達,從而逐步提升習作水平。
二、巧變范文內(nèi)容,豐富習作選材
綜觀中年級的習作現(xiàn)狀,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作文結(jié)構(gòu)相似,內(nèi)容雷同,缺少真實的、個性化的表達。既要用范文做指導,又要避免學生千篇一律地模仿,那該怎么做呢?為此,教師要巧變范文內(nèi)容,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豐富習作選材。
(一)發(fā)散思維,拓展選材廣度
中年級是習作的起始階段,為了降低習作難度,教師往往采取根據(jù)主題選擇一兩篇范文對全班進行細致指導的教學方式。如,在教學《小小“動物園”》的時候,教師一開始出示了一個描寫媽媽的片段。
我的媽媽性格多變,時而溫柔,時而嚴厲,真像一只捉摸不透的貓。記得上次數(shù)學考了98分,我得意地把試卷給她。媽媽眉開眼笑,不停地夸我:“兒子真棒!”沒過多久,她的臉就晴轉(zhuǎn)多云了,指著一道錯題,大聲訓斥:“這題目也會錯,你的眼睛去哪里了!”我灰溜溜地回房間了,但我知道貓媽媽多變是因為愛我。
也許是生活中的媽媽都太相似了,學生讀完后,筆下的媽媽都變成了同一個模板,毫無個性可言。這樣的范文局限了學生的思維。難道媽媽的特點只有這些?如何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拓寬習作的選材范圍,讓范文指導學生習得寫作技巧?于是,教師變換范文內(nèi)容。
我的媽媽經(jīng)常工作到很晚,真像一只貓頭鷹。上次我半夜起床上廁所,見書房的燈還亮著,推開門一看,媽媽竟然還在全神貫注地備課。她的眼睛盯著書本,恨不得把書里的內(nèi)容都吞進肚子里。唉,真拿敬業(yè)的貓頭鷹媽媽沒辦法!
這段范文深深地吸引了學生,讓他們覺得很新奇。很多學生的媽媽并不是這樣的,因而內(nèi)容無法直接模仿。借助范文,教師啟示學生每個媽媽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多回憶生活往事,尋找相關(guān)的事件來寫出媽媽的特點。
范文呈現(xiàn)后,學生拓寬了思路,筆下的媽媽豐富多樣,個性鮮明。有嘮叨的“母雞”媽媽、愛臭美的“白天鵝”媽媽、任勞任怨的“黃牛”媽媽……
(二)詮釋主題,拓展選材深度
學生的作文個性化表達不足,還緣于選材角度單一,對題目的理解不夠深入。因此,教師在選擇范文內(nèi)容時要多角度詮釋習作主題。
如,在教學《父母的愛》時,學生的選材依然停留在自己生病時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下雨天媽媽為自己送雨傘……可以看出,學生對愛的理解很單一。因此,教師出示了一組片段。片段中,“我”失敗時,父母會鼓勵“我”;“我”說謊時,父母會嚴厲批評“我”;“我”成功時,父母比“我”還高興;“我”遇到困難時,父母狠心不幫助“我”……從各個角度讓學生感受父母的愛,進而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打破固有思維,促使他們尋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寫出真實的、自己親自感受過的父母之愛。
三、巧設(shè)范文樣態(tài),促進學生表達
范文能把要學的寫作知識變得通俗化、淺顯化、直觀化。合理運用范文,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一)依據(jù)指導目的,確定范文篇幅
“范文”的“文”,可理解為文句、文段、文篇。具體呈現(xiàn)哪種,按指導目的而定。
如果指導細節(jié),教師可選擇出示文句或文段。如,指導學生描寫一種動物,教師出示課文《燕子》中的片段作為范例。
一身烏黑的羽毛,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
學生進行外貌描寫時,按照“一身……一對……加上……湊成……”這樣的句式進行模仿,將細節(jié)寫生動、寫具體。
又如,教學《小小“動物園”》,指導學生寫人物時,教師告訴學生可以通過一件具體的小事或者從幾個方面把人物的特點寫清楚。除了出示上文提到的“媽媽像貓頭鷹”片段,教師還出示了下面這個片段。
我的爸爸眼睛大大的,眼力也特別好,真像一只大青蛙。每次我們?nèi)乙黄鹜妗罢也煌钡挠螒?,他總是又快又準,穩(wěn)拿第一。他的跳躍能力也很強,輕輕一躍,就能跳得又高又遠。
如果指導謀篇布局,教師可以出示整篇范文。如,教學習作《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時,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明確寫作順序,構(gòu)思全文。首先呈現(xiàn)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的寫作順序,讓學生明確可按照地點、時間的變化順序來安排全文。然后出示完整的范文《美麗的朱家尖》,以有代表性的景點為核心,描寫了南沙、烏石塘和大青山,讓學生對習作有整體的規(guī)劃。
(二)呈現(xiàn)方式多元,營造習作氛圍
以往范文呈現(xiàn)的方式很單一,教師讀,學生看。如今信息化手段早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音頻、視頻、圖畫等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產(chǎn)生表達和展示作品的欲望。
如,在指導習作《小小“動物園”》時,教師在最后呈現(xiàn)了整篇范文,讓學生整體感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文中透出的濃濃的幸福感。教師播放背景音樂《我愛我家》,并請自己的孩子錄制了朗讀音頻,文字根據(jù)朗讀的速度逐行呈現(xiàn),其中還穿插了一家三口的照片。這樣的呈現(xiàn)方式既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又激發(fā)了學生動筆寫自己家的欲望。
范文是習作教學中常用的教學資源。教師應積極嘗試各種教學策略,科學合理地使用范文,讓學生既會模仿,又會個性化表達,既能反映真實的生活,又能擁抱詩意和遠方。
參考文獻:
[1]張云峰.珍視語言學習的“兒童意識”[J].小學語文,2017(4).
[2]王崧舟.叩問意義:核心素養(yǎng)下語用教學新視野[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7(5).
[3]黃元虎.習作例文運用策略[J].小學教育(語文版),2014(5).
(浙江省舟山綠城育華(國際)學校? ?31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