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崔 杰 陳延強
(1.德州鑫達制粉有限公司,山東德州 253400)
(2.山西襄汾縣家和面粉廠,山西臨汾 041500)
現(xiàn)代小麥粉生產(chǎn)的技術是根據(jù)小麥及其胚乳結構的特點,采用分層研磨工藝,從小麥籽粒中心到周圍逐步取粉[1]。由于籽粒不同部位的化學成分不同,則通過研磨、篩分得到的各系統(tǒng)小麥粉質量存在明顯差異。生產(chǎn)中常按目標質量要求進行匯集,形成不同質量等級、不同用途的小麥粉。小麥粉的粒度也稱為粗細度,可反映小麥粉的整齊度和加工精度[2]。在生產(chǎn)中小麥粉的粒度太粗或太細都會影響研磨效率和篩理效率,對小麥粉成品質量、面制品質量及其操作性能都會產(chǎn)生重要影響。
小麥粉的粒度常用“全部通過某號篩絹,留存某號篩絹不超過XX”來表達,用來描述小麥粉粗細的程度,是小麥粉的一個重要物理參數(shù)[3]。文中通過檢測不同粒度小麥粉的各項理化指標、流變學特性、蒸煮品質(饅頭、面條),研究了粒度對小麥粉質量及蒸煮品質的影響。
混合小麥:硬質率70%、容重790 g/L、水分12.0%,干酵母,氯化鈉,蒸餾水、自來水,等等。
FMFQ 實驗磨粉機,法國肖邦Infraneo 近紅外分析儀,法國肖邦SD matic 破損淀粉測定儀,JJLF降落數(shù)值測定儀,JFZD 電子粉質儀,JMLD 電子拉伸儀,博恩慧眼1.0 面粉加工精度測定儀,MJ-Ⅱ面筋數(shù)量和質量測定儀,JJFS-30 型圓形驗粉篩,WSB-V智能白度測定儀,0.1 mg 電子天平,0.1 g 電子天平,電熱鼓風干燥箱,箱式電阻爐,電動壓面機,等等。
小麥加水,潤麥24 h,經(jīng)FMFQ 實驗磨粉機研磨,篩分得到 7XX/9XX、9XX/11XX、11XX/13XX、13XX/15XX、15XX/17XX、17XX/-粒度不同的 6 份試樣,各取1.5 kg,密封待用。
水分含量測定采用GB 5009.3 方法,灰分含量測定采用GB 5009.4 方法,面筋含量測定采用GB 5506.2 方法,降落數(shù)值測定采用GB 10361 方法,用法國肖邦SD matic 破損淀粉測定儀測定損傷淀粉,用博恩慧眼1.0 面粉加工精度測定儀測定麩星和黑點面積,小麥粉面團流變學特性分別采用GB/T 14614 粉質儀法和GB/T 14615 拉伸儀法測定,饅頭的制作和評分參照LS/T 3204 方法,面條的制作和評分參照LS/T 3202 方法。
稱取小麥粉試樣100 g,加入干酵母0.8 g、自來水42 mL,手工和面后在電動壓面機上反復壓制10次,再揉成型,置于醒發(fā)箱(溫度38 ℃,濕度80 %)中醒發(fā)35 min,再用沸水蒸20 min,熄火2 min 后起鍋,進行評分。饅頭的質量評價標準見表1。
表1 饅頭質量評價標準
稱取試樣小麥粉100 g,加入食鹽1.5 g、蒸餾水34 mL,手工和面至均勻面絮,覆蓋保鮮膜醒發(fā)20 min(熟化),調節(jié)壓面機軋距,先用3 mm 軋距壓3 次,兩層對折用2 mm 軋距壓2 次,最后單片用1 mm 軋距壓1 次后,用1.5 mm 面刀切條,整理面條,平鋪在白瓷盤中密封,2 h 后截成長度為20 cm 的鮮面條。
隨機取20 根面條成品,觀察其色澤、表觀,評分,接著放入沸水中煮4 min,撈出用涼水沖淋15 s,品嘗并評分。面條的質量評價標準見表2。
表2 面條質量評價標準
各粒度小麥粉理化檢測結果見表3。
由表3 可以看出:隨著小麥粉粒度的減小,除較粗的7XX/9XX、9XX/11XX 小麥粉灰分超過0.50%,其余各粒度小麥粉灰分比較接近。這是因為實驗磨粉機加工精度較低,有別于完善的小麥粉生產(chǎn)車間工藝設備,較粗粒度的小麥粉胚乳顆?;蚨嗷蛏僬尺B有少量麩屑,糊粉層含量較多,所以灰分稍高于細粒度的小麥粉。這主要是因為在小麥調質合理、水分均勻的條件下磨粉,小麥粉基本上來自于胚乳部位,灰分差距并不明顯。這表明粒度的粗細對小麥粉灰分影響較小,生產(chǎn)中不能靠研磨過細的方式來獲取低灰分小麥粉。
表3 各粒度小麥粉理化檢測結果
小麥粉的白度會隨粒度的逐漸減小而明顯增加,粒度越細,白度越高,這是因為顆粒越小其相對表面積越大,反光效果越好,從而白度增加[4]。
粒度11XX/13 XX、13XX /15XX 的小麥粉濕面筋含量和指數(shù)明顯高于其他小麥粉,說明粒度中等的小麥粉面筋蛋白較多且絡合程度較好,易形成面筋;而當粒度達到17XX/-后,濕面筋含量最低,這可能是因為在磨粉過程中,越細的小麥粉蛋白質被機械破壞的越多。
麩星面積隨小麥粉粒度減小而減小,因為在一定的剝刮和研磨強度下,粒度越粗的小麥粉可能越靠近皮層。越靠近小麥胚乳中心部位的小麥粉,小麥粉越易磨細,麩星少,灰分低。從試驗中可發(fā)現(xiàn),特別細的小麥粉的灰分并不低,盡管麩星面積減小。這可能是因為糊粉層更易破碎造成的,因為單獨分離出來的小麥糊粉層是淺褐色粉狀顆粒,平均粒徑為42 μm,是普通小麥粉粒徑的 1/2~1/3[5]。
降落數(shù)值是反映淀粉酶活性的直觀指標,其數(shù)值代表了淀粉酶的活躍程度,值越小,酶活性越高。降落數(shù)值和損傷淀粉含量存在一定關系,損傷淀粉含量越高則降落數(shù)值越小。隨著小麥粉粒度的減小,降落數(shù)值也呈現(xiàn)下降趨勢,而損傷淀粉含量則呈升高趨勢。當降落數(shù)值低或損傷淀粉含量高時小麥粉黏度會下降,因為有更多的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或麥芽糖。所以小麥粉既要有較高吸水量,又不能黏度太低,小麥粉粒度必須要有一定梯度,才能確保其適用性。
小麥粉流變學特性的粉質測試見表4。
表4 各粒度小麥粉粉質試驗結果
從表4 可以看出:隨著小麥粉粒度的逐漸減小,吸水量呈增長趨勢,在17XX/- 達到最高。這是因為粒度越小,損傷淀粉含量也就相對越高,由于損傷淀粉的吸水量是完整淀粉的2 倍以上,從而使得粒度較小的小麥粉具有更高的吸水量。在實際小麥粉生產(chǎn)中,要結合原料的質量情況,注意研磨強度和撞擊程度,避免粒度過細對其成品操作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形成時間、穩(wěn)定時間隨著粒度的減小也表現(xiàn)出基本一致,先延長后縮短的趨勢。其中7XX/9XX 粒度小麥粉形成時間較長,可能由于粒度太粗,吸水速度較慢,面團要完全形成所需時間較長;其余粒度的小麥粉整體則隨著粒度的減小,形成時間和穩(wěn)定時間先延長后縮短。9XX/11XX 粒度的小麥粉形成時間較短,說明此粒度筋力較弱,面團彈性與操作性較差。在11XX/17XX 各粒度區(qū)間,穩(wěn)定時間的延長,說明此粒度區(qū)間小麥粉筋力較強,具有牢固的網(wǎng)絡結構與良好的操作性,這與理化指標中濕面筋含量、指數(shù)結果相一致,說明此段粒度區(qū)間的小麥粉濕面筋含量較高且質量好。而當粒度達到17XX/-后,形成時間、穩(wěn)定時間與其它粒度存在明顯差異,說明達到此粒度小麥粉的蛋白質被嚴重破壞,筋力變小,質量變差。
弱化度隨著粒度減小呈現(xiàn)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在11XX/17XX 各粒度區(qū)間弱化度變化并不明顯,可能因為此粒度區(qū)間麥谷蛋白含量較高。但粒度在13XX/15XX 時弱化度最低,說明此粒度的小麥粉面團有較強的抗機械攪拌能力。
小麥粉流變學特性的拉伸測試結果見表5。
由表5 可以看出:隨著小麥粉粒度的減小,各粒度小麥粉面團的整體表現(xiàn)為粒度越小拉伸能量越大,在粒度13XX/15XX 時達到最高,說明此粒度小麥粉的筋力相對較強。延伸性隨著粒度的減小整體呈現(xiàn)先延長后縮短的趨勢,粒度在13XX/15XX 延伸性達到132 mm。各粒度小麥粉的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最大拉伸比都隨著粒度的減小而升高,在粒度13XX/15XX 時最大拉伸阻力達到最高,說明此粒度小麥粉面團筋力較高。隨著粒度減小到15XX 以后,拉伸阻力呈現(xiàn)降低趨勢,這是由于隨著粒度減小損傷淀粉含量增多,蛋白質在磨粉過程被破壞,面團發(fā)軟、彈性降低、面團強度降低,所以阻力下降。拉伸比值越大則阻力越大,同時延伸性則相對越短,延伸性過短面團發(fā)脆易斷,所以,好的產(chǎn)品應具有合適的延伸性和拉伸阻力,絕非拉伸比值越大或越小就越好。
表5 各粒度小麥粉拉伸試驗結果
對不同粒度的小麥粉進行饅頭和面條蒸煮實驗,根據(jù)評分規(guī)則,結果見圖1、圖2。
從圖1 可以看出,小麥粉在9XX/13XX 粒度區(qū)間饅頭評分較高,其中9XX /11XX 時得分最高。小麥粉粒度在7XX/9XX 時,饅頭評分不高。這是因為小麥粉粒度越粗,雖能改善饅頭的整體結構,使其挺立、有彈性,但由于灰分較高導致其色澤不太好,特別是外觀光潔度不好;若小麥粉粒度過細,雖改善了小麥粉色澤,吸水率增加,但面團發(fā)黏,導致饅頭不挺、體積收縮,降低了饅頭的商品價值[6]。粒度減小到13XX 以后,隨著粒度的減小,饅頭整體評分持續(xù)走低,這是因為粒度越小,饅頭的體積、結構和口感急劇變差。
圖1 不同粒度的小麥粉饅頭評分
圖2 不同粒度的小麥粉面條評分
從圖2 可以看出,粒度區(qū)間在11XX/15XX 的小麥粉做的面條評分較高,其中13XX/15XX 時得分最高。隨著小麥粉粒度減小,面條的整體評分走高,這是因為小麥粉粒度越粗,面條色澤會差,亮度會明顯下降,粒度越細小麥粉色澤越好,面條色澤也相對較好;粒度較粗時,相對接觸表面積減小,面條吸水漲潤速度放緩,造成面條發(fā)黏、口感變差,以及斷條現(xiàn)象增加。當小麥粉粒度減小到15XX/-以后,面條評價得分又逐漸降低,說明適當減小小麥粉粒度,可以改善面條品質,但粒度過小也會導致面條品質變差[7]。這是因為隨著損傷淀粉含量的增多,面條色澤變暗發(fā)青,且由于淀粉酶更易作用于損傷淀粉,造成面條過量吸水,降低了面條的表面強度,導致面條黏性加大、光滑度變差、韌性下降。因此,面條需要較細粒度的小麥粉,但不是越細越好。
通過檢測不同粒度小麥粉的理化指標和流變學特性可發(fā)現(xiàn):小麥粉粒度的改變對灰分影響不大;白度與粒度呈顯著負相關,濕面筋含量和強度呈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小麥粉粒度越小,降落數(shù)值越低;吸水量、穩(wěn)定時間、延伸度、拉伸阻力隨粒度的減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小麥粉粒度在13XX/15XX時各項質量指標達到最佳,內在質量最好。
通過對不同粒度小麥粉制成的饅頭、面條蒸煮試驗發(fā)現(xiàn):隨著小麥粉粒度的減小,饅頭的評分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小麥粉在9XX/13XX 粒度區(qū)間時質量相對比較接近,9XX/11XX 時饅頭品質評分最高;隨著粒度的減小,面條的評分也基本呈現(xiàn)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小麥粉粒度區(qū)間在11XX/15XX 的面條的評分比較接近,粒度在13XX/15XX 時面條品質評分最高。
綜上所述,不同面制品對小麥粉粒度大小有最適宜的要求,不僅要考慮對色香味形的影響,還要考慮制作食品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