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瑞
【摘? ?要】? 高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開設時間較晚,和課程有關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在不斷探討中,但是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找到大致的教學方向和教學宗旨。本文主要探討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 多管齊下;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社會,人們的生活已經(jīng)離不開信息技術?,F(xiàn)在很多行業(yè)都需要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比如,各科教師都要熟悉多媒體的操作。所以,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很有必要。
一、注重復習和引入
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復習舊知識、吸收新知識的過程。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一周開設的次數(shù)并不多,長時間的間隔使學生很容易忘記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教師在引入新知識的時候,一定要帶領學生回顧舊知識。
以人教版高中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這一節(jié)的教學為例。在教學之前,教師先帶領學生回顧《信息及其特征》這一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教師向學生提出了三個問題:
1.信息的定義是什么?
2.信息的傳播過程可以分為哪三個步驟?
3.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這三個問題的答案。當學生的思路出現(xiàn)空白、課堂出現(xiàn)停頓和沉默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例子化解這種尷尬,引起學生的回憶。比如,信息有一個重要的特性是共享。當學生沒有回答出答案時,教師運用了一句名言來點醒學生:“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睂W生隨即就猜到了信息共享性的特征。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工作,要想辦法銜接得非常自然,還要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新課程的興趣。比如,教師是這樣銜接的:“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基本了解了信息。信息到底是怎么發(fā)展起來的?這個概念是怎么提出的?你們想不想知道信息的發(fā)展和演變過程?如果想的話,就和老師一起學習這一節(jié)知識吧!”有不少教師認為復習和引入是矛盾的,其實不然。通過回顧,學生可以補充上節(jié)課的知識,學習的基礎將會得到鞏固,學習新知識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二、注重語言的使用
有些教師硬性地把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上成了文化課,這是教學的悲哀。信息技術內容豐富,它應該是有趣、生動的,教師要盡可能把這門課程的魅力通過語言這個載體表現(xiàn)出來。
以人教版高中信息技術《搜索引擎》這一節(jié)的教學為例。這一節(jié)課主要是向學生介紹搜索引擎的概念和類型,促進學生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偟膩碚f,搜索引擎分為關鍵詞搜索引擎、主題分類指南類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三大類型,最常見的是前兩種搜索引擎。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兩種搜索引擎,教師使用了非常生動的語言描述這兩種引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皇追浅:寐牭母琛S幸痪涓柙~是‘你在北方的寒夜里,大雪紛飛,我在南方的艷陽里,四季如春??墒?,我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名,聽不了這首歌,我內心非常難受!我準備上網(wǎng)搜,可是怎么搜呢?”學生紛紛出謀劃策:“老師,這首歌的關鍵詞,歌名會不會就是‘北方的寒夜或‘南方的艷陽呢?”教師順勢而導:“你提醒得很好,我就用關鍵詞搜索,果然就出現(xiàn)了。原來這首歌叫《南山南》。”沒有接觸過網(wǎng)絡搜索的學生頓時目瞪口呆。教師又繼續(xù)說:“上次,有一個同學詢問我,想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學科需不需要買一些作業(yè)或者是資料。我都被問住了,之前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于是我就讓他通過主題分類指南類搜索引擎搜索‘高中信息技術習題冊,網(wǎng)站會推薦一些比較好的作業(yè)和輔導資料。”教師選取了兩個有意思的片段向學生解釋了不同搜索引擎的應用情景。其中還包含教師的真情流露,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被調動了起來。
三、注重環(huán)境的營造
為了讓學生學習得更加認真和投入,信息技術教師也要關注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筆者建議教師培養(yǎng)情感環(huán)境,畢竟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對這門課程的情感也會影響到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熱情程度。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操作類的學科,學生經(jīng)常在“做中學”“學中做”,學生和教師之間接觸的機會比較多。對于操作不太熟練的學生,教師要細心指導,慎用批評。首先,幫助學生找到操作的自信,再培養(yǎng)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熱愛之情。有很多學生因為挫敗感而厭煩厭棄這門課程,最終自暴自棄。其次,教師也可以轉換教學的身份,不僅可以作為知識的傳授者,也可以成為知識的求教者,向學生求教一些問題,會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會認為教師和自己是平等的,將教師視為學習的伙伴,會暢所欲言,如此,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就被營造出來了。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教師既要主導課堂,也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既要重視操作舞臺的構建,也要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既要注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也要注重師生情感關系的培養(yǎng),如此方能提高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顧曉.多管齊下,動態(tài)生成——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J].中小學電教:上,2015(03).
[2]徐寶國.精心預設 精彩生成——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2).
[3]陳紹志.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