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欣
(山東省菏澤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菏澤 274000)
慢性腎衰竭是由各種慢性腎病、累及腎臟的全身性疾病而致腎功能不可逆性減退最終引發(fā)腎衰竭的臨床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酸堿失衡[1-2]。慢性腎衰竭發(fā)病率高、預后差,由于病理進行性改變和病情加重的不可逆性,不僅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給社會和患者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研究表明,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在腎組織的纖維化過程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骨形成蛋白-7(BMP-7)作為機體內源性抗纖維化因子,對抵抗腎組織纖維化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故對慢性腎衰竭的治療,保護腎功能、延緩腎組織纖維化是關鍵。臨床上,西藥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不良反應較多,近年來興起的中醫(yī)藥治療,其療效較為滿意,可以算是延緩腎功能惡化的突破口[4]。本研究以60例氣虛夾熱型慢性腎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了補中益氣湯合瀉心湯治療該病患者的效果及對血清TGF-β1、BMP-7表達的影響,并與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進行比較,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慢性腎衰竭診療指南》[5]的西醫(yī)診斷標準[(內生肌酐清除率(Ccr)<80 mL/min,存在慢性腎病或腎臟系統(tǒng)疾病病史,血肌酐(SCr)>133 μmol/L)]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的中醫(yī)氣虛夾熱證診斷標準(主癥:神疲乏力、氣短懶言、腰膝酸軟、食少納呆;次癥:脘腹脹滿、大便不實、口淡不渴、舌淡齒痕、脈象沉細)[5]。②入選前3個月SCr水平波動<15%。
1.2排除標準 病情嚴重需進行透析、移植等腎臟替代療法者;合并感染、脫水、休克、心力衰竭、肝功能不全等嚴重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及具有精神病史者;合并造血系統(tǒng)、心、肝、腦部嚴重原發(fā)病者;基礎性疾病控制不理想、依從性差而不能嚴格執(zhí)行本治療方案者;過敏體質,對多種中藥存在變態(tài)反應者。
1.3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氣虛夾熱型慢性腎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34~67(51.45±16.89)歲;原發(fā)?。郝阅I炎24例,糖尿病腎病20例,高血壓腎病9例,腎病綜合征7例;臨床分期:Ⅱ期31例,Ⅲ期29例;病程1~11(4.35±1.23)年。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2組性別、年齡等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醫(yī)學倫理要求,所有患者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表1 2組氣虛夾熱型慢性腎衰竭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4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給予一般對癥處理,包括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抗感染、對可逆因素予以糾正等,控制血壓、糾正酸中毒、貧血等,飲食上保證優(yōu)質、低蛋白、低鹽、低脂標準,在治療過程中嚴格禁用影響腎臟的藥物,同時口服尿毒清顆粒(康臣藥業(yè)內蒙古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73256),3次/d,5 g/次。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補中益氣湯合瀉心湯治療。組方:黃芪60 g、當歸20 g、丹參20 g、黨參15 g、白術15 g、桃仁15 g、姜半夏15 g、干姜10 g、大棗10 g、黃連6 g、大黃10 g、柴胡6 g、升麻6 g、陳皮6 g、炙甘草6 g。如脾虛濕勝加茯苓15 g、桂枝10 g;如間斷熱內蘊則去黨參而加滑石30 g、黃柏15 g;如氣血虧虛則加熟地20 g;如惡心嘔吐、食少納呆則加竹茹10 g、橘皮10 g;如頭暈目眩、倦怠乏力,則加白術10 g、防風10 g、西洋參6 g;如腰膝酸冷、畏寒肢冷,則加紅參6 g。水煎服,1劑/d,分2~3次溫服。2組均治療3個月。
1.5觀察指標 ①采集空腹肘靜脈血3 mL,使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TGF-β1和BMP-7水平,嚴格按照試劑盒(北京中杉金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說明書操作執(zhí)行;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產Olypus-Au2700)檢測SCr水平和腎小球濾過率(eGFR)。②比較2組中醫(yī)證候療效和臨床療效。
1.6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擬定。①中醫(yī)證候療效根據倦怠乏力、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和腰膝酸軟4個中醫(yī)癥狀評分評定,根據癥狀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0,2,4,6分,計算總分。臨床痊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中醫(yī)癥狀總分減少≥95%;顯效:癥狀、體征明顯緩解,70%≤中醫(yī)癥狀總分減少<95%;有效: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改善,30%≤中醫(yī)癥狀總分減少<70%;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中醫(yī)癥狀總分減少<30%??傆行?臨床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臨床療效根據腎功能和中醫(yī)癥狀積分評定,顯效:SCr降低≥30%,eGFR升高≥30%,中醫(yī)癥狀積分減少≥60%;有效:SCr降低≥15%,eGFR升高≥15%,中醫(yī)癥狀積分減少≥30%;穩(wěn)定:癥狀有所緩解,SCr降低<15%,eGFR升高<15%,中醫(yī)癥狀積分減少<30%;無效:癥狀無緩解或加重,SCr升高,eGFR降低??傆行?顯效率+有效率+穩(wěn)定率。
2.12組治療前后血清TGF-β1、BMP-7水平比較 2組治療后血清TGF-β1水平明顯降低,BMP-7水平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治療后TGF-β1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BMP-7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氣虛夾熱型慢性腎衰竭患者治療前后血清TGF-β1、BMP-7水平比較
2.22組治療前后SCr、eGFR水平比較 2組治療后血清SCr水平明顯降低,eGFR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清SCr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eGFR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2組氣虛夾熱型慢性腎衰竭患者治療前后SCr、eGFR比較
2.32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為56.7%,2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氣虛夾熱型慢性腎衰竭患者治療3個月后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例(%)
2.42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為60.0%,2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氣虛夾熱型慢性腎衰竭患者治療3個月后臨床療效比較 例(%)
慢性腎衰竭是因各種腎臟疾病致使腎功能發(fā)生漸進性、不可逆性減退,直至出現(xiàn)腎功能喪失的一系列代謝紊亂癥狀的臨床綜合征。按照中醫(yī)辨證,慢性腎衰竭屬“關格”“腎勞”“水腫”“癃閉”等范疇,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慢性腎衰竭患者先天多有不足,如若后天失養(yǎng),易脾腎虧虛、運化失司、血脈瘀滯而致三焦氣化障礙、津液輸布不利,終致瘀血、濁毒蓄積于內[7-8]。故慢性腎衰竭主要病機以脾腎虛損、濁瘀互阻為本,水濕、瘀血、濁毒為實,論治則當以扶正健脾、活血通絡、益腎化濁為主。
本研究在西醫(yī)治療基礎上,以補中益氣湯和瀉心湯聯(lián)用,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清TGF-β1、SCr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BMP-7水平和eGFR明顯高于對照組,且中醫(yī)證候療效和臨床療效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補中益氣湯和瀉心湯聯(lián)用對延緩氣虛夾熱型慢性腎衰竭患者腎組織纖維化過程、維持患者腎功能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TGF-β1是一種重要的致纖維化因子,對系膜細胞增殖與細胞外基質形成有促進作用,同時對細胞外基質裂解有抑制作用,其表達增高可致腎間質纖維化[9]。而BMP-7是一種腎實質的保護因子,作用正好與TGF-β1相反,對TGF-β1所致的腎間質纖維化進程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10-11]。補中益氣湯的基本方中,黃芪具有補中焦脾胃元氣之功,佐之以升麻升發(fā)脾胃清陽之效,二者均具補氣升陽之功效,故可使下陷陰分的脾胃元氣升騰恢復到中焦本位;因柴胡疏解肝郁之功,可收“引清氣行少陽之氣上升”之效以和肝,輔之當歸養(yǎng)血柔肝,共收疏養(yǎng)肝脾之功效;加之方中大黃具蕩滌腸胃、通腑泄?jié)嶂?,輔以茯苓健脾祛濕,二者相伍,可并收推陳出新、去菀陳蓙之效。瀉心湯源于《傷寒論》,已被臨床廣泛證明對消化系統(tǒng)疾病有顯著療效,對氣虛夾熱型慢性腎衰竭這類寒熱錯雜的痞癥亦有良效[12-13],其方劑中含辛散開結作用之法半夏、干姜,配之以升補清陽之炙甘草、大棗,加之苦降泄?jié)嶂S連,共同作用則可以順升降、和陰陽[14-15]。補中益氣湯合瀉心湯相輔相佐,共同達到扶正健脾、活血通絡、益腎化濁之目標,故而起到延緩腎間質纖維化進程、改善腎功能、提升腎小球過濾率作用,因而中醫(yī)證候療效與臨床療效更好。
綜上所述,補中益氣湯合瀉心湯能夠有效降低氣虛夾熱型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血清TGF-β1表達水平,提高血清BMP-7的表達水平,明顯改善腎功能,中醫(yī)證候療效和臨床療效均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