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杰 胡春陽
教育部(2016)印發(f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網(wǎng)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網(wǎng)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化,基本形成與學習型社會建設需求相適應的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2018年4月17日,教育部發(fā)布《網(wǎng)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指南》,對網(wǎng)絡學習空間的建設和規(guī)范作出了具體說明。隨著“三通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接觸網(wǎng)絡學習空間,并使用網(wǎng)絡學習空間。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地發(fā)展,智慧學習空間應運而生。作為網(wǎng)絡學習空間的進階版,智慧學習空間具有顯著優(yōu)勢,但是在課堂中如何使用,如何實現(xiàn)其與課堂的真正融合,還需進一步研究。本研究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著重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師對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課堂教學模式的了解情況;
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師對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課堂教學模式運用情況;
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師對改進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
網(wǎng)絡學習空間是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認定的,融資源、服務、數(shù)據(jù)為一體,支持共享、交互、創(chuàng)新的實名制網(wǎng)絡學習場所(教育部 2018)。網(wǎng)絡學習空間具有學習(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習)、社會(支持教師與學生、家長的互動交流)和環(huán)境(師生之間展開學習活動的場所)三個基本屬性,體現(xiàn)出個性化、開放性、聯(lián)通性、交互性、靈活性等核心特征(楊現(xiàn)民、趙鑫碩,等 2016)。
智慧學習空間是網(wǎng)絡學習空間的升級、完善和創(chuàng)新,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虛擬的學習環(huán)境。在虛擬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利用移動設備隨時隨地開展學習,系統(tǒng)會自動評測他們的學習成績并記錄其學習過程;學生還可以在平臺上與同伴和教師進行互動。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布置各種類型的作業(yè);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征快速分組,方便組織課堂協(xié)作學習;可以隨時隨地檢查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情況,適時推送相關學習資源。
和一般意義上的學習空間相比,智慧學習空間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通過大數(shù)據(jù)的精準計算,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可能。
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是把智慧學習空間引入課堂,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智慧學習空間的優(yōu)勢,實現(xiàn)真人教師與人工智能教師的分工協(xié)作,為學生提供精準、優(yōu)質、泛在的指導與服務,實現(xiàn)物理校園與虛擬校園融通互動(羅之慧、朱奇峰2019)。
研究對象為安徽省“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中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研究”項目實驗校的教師。共發(fā)放問卷800份,剔除無效問卷14份,收回有效問卷786份,有效率為98.25%。如表1所示,研究對象分布廣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有工作5年之內的青年教師,又有工作20年以上的成熟教師;既有城區(qū)學校教師,又有農村學校教師;既有中學教師,又有小學教師。
表1:調查對象情況統(tǒng)計
調查問卷(見附錄)根據(jù)在課題研究中需要關注和解決的主要問題自主編制。調查問卷共分六大部分,25道題。第一部分是教師的基本情況,包括學校類型、教齡、學歷等;第二部分是教師對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態(tài)度和使用頻率;第三部分是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學的影響;第四部分是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第五部分是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障礙;第六部分是對于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熱點問題的討論,包括如何進行教學評價,“偽融合”的原因,以及改進措施。調查問卷主體部分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級評分標準,從1到5分別表示“非常不贊同”“不贊同”“一般”“贊同”“非常贊同”,得分越高,表示調查對象對該項目認可度越高。3為理論中值,均值在1—2.5之間表示低水平,2.5—3.5之間表示中等水平,3.5—5之間為高水平。也有部分問題是通過多選或問答的形式呈現(xiàn)的。
編制完調查問卷以后先讓部分教師試做,并邀請有關問卷專家指導,最后修改定稿,發(fā)放給教師填寫。
本次調查問卷采取問卷星在線問卷的形式,分發(fā)給各實驗學校教師填寫,收回的問卷剔除了答題時間過短及答案呈規(guī)律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的、波浪性作答的。對于有效問卷采用SPSS 25.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如圖1所示,40.84%的教師選擇非常贊同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教學模式,49.11%的教師選擇贊同,兩者之和為89.95%(接近90.00%),說明教師對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持積極、認可的態(tài)度。
圖1
通過進一步的卡方檢驗(見表2)發(fā)現(xiàn),不同教齡、不同學歷、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師對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態(tài)度都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說明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教學受到了絕大部分教師的青睞。
表2:不同教齡、不同學歷、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師對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態(tài)度的卡方檢驗
如表3所示,平均每周使用1—2次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師占25.06%,平均每月使用1—3次的教師占20.99%,從未使用的教師占25.06%。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已經有了在課堂上使用智慧學習空間的經歷,但是使用還不普遍,需要進一步推動。
表3: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使用頻率
通過進一步的卡方檢驗(見表4)發(fā)現(xiàn),不同學歷、不同教齡、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師對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頻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說明學歷、教齡、學校類型都不是影響使用頻率的關鍵因素。表4是對不同學歷、不同教齡、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師使用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頻率的卡方檢驗,從結果看,所有年齡段的教師都沒有顯著性差異。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教齡超過20年的“老教師”中,有21.51%的教師平均每周使用3次以上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表4:不同學歷、不同教齡、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師對于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頻率的卡方檢驗
如表5所示,教師認為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平均值為4.275,提高了教學效率的平均值為4.263,都超過了理論中值3,呈現(xiàn)高水平。關于“利用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布置作業(yè)是否為您的作業(yè)布置、批改帶來了方便”的調查中,84.35%的教師選擇了“是”,也說明智慧學習空間給絕大多數(shù)教師的作業(yè)布置和批改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表5: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興趣和教學效率的影響
圖2: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對工作量的影響
在另一項關于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學負擔的影響調查中,26.71%的教師認為其增加了工作負擔(見圖2)。這也表明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還要在減負增效上不斷探索。
如圖3所示,78.24%的教師認為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增強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61.20%的教師認為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學有針對性,重、難點突出。60.69%的教師認為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能在課堂上及時完成鞏固提升,提高學習效率。超過一半的教師認為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做到學習、檢測當堂清,能夠課后及時反饋,提供個性化輔導方案。
圖3: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如圖4所示,33.84%的教師認為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明顯提高了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54.83%的教師認為稍微提高了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兩者綜合,有近90.00%的教師認為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
圖4:運用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后,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變化情況
如圖5所示,18.07%的教師對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非常滿意,57.12%的教師感到滿意。這說明大部分教師對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比較認可。
圖5:教師對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滿意度
如圖6所示,教師認為使用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后,學生首先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占74.94%,接下來依次是對新知識的獲得和理解、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內化、思維開拓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這說明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這與另一項針對學生的調查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圖6:使用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后,學生的提高情況
如下頁圖7所示,68.83%的教師認為在電子白板+IRS即時反饋系統(tǒng)的智慧教室環(huán)境下教學最有效,20.99%的教師認為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室最有效,只有1.91%的教師認為傳統(tǒng)教室(黑板+粉筆)最有效。這說明一線中小學英語教師認可強調互動、更智慧化的教學環(huán)境。
圖7:什么教室環(huán)境下教學更有效
如圖8所示,教師認為推行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最大的障礙是軟、硬件故障,其次是學校教室網(wǎng)絡故障等?!凹议L不支持、推行阻力大”僅排在倒數(shù)第二名。
如圖9所示,教師認為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首先促進了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其次是學習能力,然后是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從中可以看出,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順應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促進了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圖8:推行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障礙
圖9: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促進作用
本次問卷調查還通過問答的形式收集了其他方面的信息。對于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問題,很多教師認為應該注重多種評價方式的結合,既關注課堂評價,又關注課后評價;既關注過程性評價,又關注終結性評價;既關注課堂,又關注課外。
對于信息技術與課堂的“偽融合”原因,大多教師認為有以下幾個:一是硬件條件還不達標;二是教師缺乏深入的培訓和學習;三是使用的信息技術手段還不夠合理。
對于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整體評價,大多數(shù)教師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希望能盡快推廣實踐,給更多教師和學生帶來便利。
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符合國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的有關要求,受到了教師的廣泛認可,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是當前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還只是在部分學校、部分教師、部分時段中使用,應大力推廣,讓更多教師和學生受惠。
相對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課堂,基于智慧學習空間的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教學素養(yǎng),掌握智慧學習空間的內在運行規(guī)律。只有這樣,才能將智慧學習空間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化。當前之所以有部分教師認為使用智慧學習空間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就是因為他們對智慧學習空間還不夠了解,操作還不夠熟練,投入了大量試錯的精力。教育相關部門應進行適當?shù)呐嘤?,讓教師盡快熟悉使用智慧學習空間。
當前教師在使用智慧學習空間時主要關注其在作業(yè)批改、反饋方面帶來的便捷,然而智慧學習空間的作用遠遠不止這些。智慧學習空間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交互性,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可以通過智慧學習空間深度交流。智慧空間學習打破了時空限制,讓合作學習隨時隨處發(fā)生。智慧學習空間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個性化。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jù)的支持,智慧學習空間可以為每一個學習者提供有針對性的資源或指導。在未來應用智慧學習空間時可以重點關注這些方面。
要讓智慧學習空間進入課堂,離不開軟硬件的支持。當前在“三通兩平臺”的建設中,大部分學校已實現(xiàn)了寬帶網(wǎng)絡校校通、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但是“網(wǎng)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大都停留在部分學校、部分班級試點階段。如果沒有足夠的軟硬件支持,智慧學習空間就無法真正走進課堂,無法發(fā)揮應有的效能。雖然當前也有一些學?;蚪處煵捎昧艘恍┳兺ǖ姆绞?,比如自帶終端設備,自建無線網(wǎng)絡等形式,但是最終使用效果并不讓人滿意。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在接受高中英語教育后應具備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育部2018)。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成為英語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大部分教師認為智慧學習空間可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但是主觀判斷的成分比較多,缺少深入的實證研究,將來可以在這一方面作深入探討。
評價方式的改變往往帶來教學方式的改變。智慧學習空間以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jù)為依托,學生每一步成長的過程都會被如實地記錄,為更科學地落實過程性評價提供了可能。在評價主體方面,可以更便捷地采用生生評價的形式,使學生在互相評價中獲得提升。智慧學習空間還引入了人工智能學習伙伴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更小,可以在語音和寫作評價方面提供廣闊的應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