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九〇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當人體腦血管壁出現(xiàn)病變時,阻礙了腦部血液流動,從而致使腦部供血不足,部分腦組織發(fā)生缺血、缺氧問題,進而造成腦組織壞死,嚴重影響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臨床上將這種癥狀稱為缺血性腦血管病,該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中老年人屬于易發(fā)群體,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堅持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預防并發(fā)癥、保護缺血細胞、預防腦水腫為原則。相關研究表示,早期藥物治療結合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后遺癥發(fā)生率及對腦神經(jīng)的損傷。本文將針對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組中所有患者經(jīng)腦部CT、MRT確診為缺血性腦血管?。槐敬窝芯拷?jīng)院方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對患有心、肝、腎等疾病的患者給予排除;排除患有精神障礙的患者;排除重度昏迷患者。以護理方法為分組依據(jù),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護理組,每組54例患者。對照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44-69歲,平均(51.42±3.35)歲;病程1-6年,平均(2.65±1.22)年;護理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3-68歲,平均(52.19±3.31)歲;病程1-5年,平均(2.82±1.33)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上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主要包括:環(huán)境護理,心理護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入院介紹,健康教育等。護理組則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方法[2]為: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必須加強同患者之間的有效交流,制定具有科學有效的心理護理方案,將疾病的治療、發(fā)病、注意事項等內容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對患者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支持,將成功治療案例告知患者,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促進治療自信心的樹立。②運動功能訓練。將患者的運動障礙程度作為參考標準制定康復訓練方案;例如:患病初期按摩患肢,每次按摩4-6小時,指導患者開展床上肌肉運動、半翻身訓練、下床行走訓練、關節(jié)活動等,同時訓練患者洗漱、穿衣、吃飯、排泄等日常自理能力。如果運動嚴重障礙或者是偏癱患者,必須每天患者實施全身按摩,目的在于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定時為患者翻身并擦拭軀體,以免褥瘡的產(chǎn)生。③健康指導[3]。實施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使其對疾病有個全面的了解,可以利用講座、播放視頻、發(fā)放宣傳手冊等方式;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告知患者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進而提高治療依從性。如果患者恢復良好則可以辦理出院,出院前為患者制定家庭康復護理計劃,以便在家里也能實施康復訓練;定期進行隨訪,可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對患者康復訓練進行指導并監(jiān)督。
1.3 觀察指標。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表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越好;使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抑郁發(fā)生率,評分低于7分的視為正常;得分在7-24分的視為輕中度抑郁;得分超過24分的視為重度抑郁癥。抑郁率=輕中度抑郁率+重度抑郁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20.0對文中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t檢驗;使用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肢體運動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患者Fugl-Meyer評分對比無顯著性(P>0.05);護理后,護理組肢體運動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肢體運動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肢體運動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0 36.27±6.88 59.87±12.32護理組 40 36.84±7.13 66.42±11.28 P->0.05 <0.05
2.2 兩組患者抑郁評分對比。護理后,護理組患者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抑郁評分對比結果[n(%)]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患病后肢體會出現(xiàn)運動障礙,肌張力發(fā)生改變,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xiàn)關節(jié)痛,活動障礙等問題,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危險因素有很多,主要有[4]:心臟病、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通常情況下,該疾病分為兩種類型,即腦梗死和腦出血,其主要誘因為高血壓。腦梗死主要誘因為腦供血供養(yǎng)不足,導致腦細胞壞死,患者出現(xiàn)偏癱、失語、四肢無力等癥狀。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組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進行治療,患者各項觀察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充分表明,在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時給予早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肢體功能,通過按摩,功能訓練等康復護理,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通過心理護理改善患者負面情緒,促進患者康復,因此具有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