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蓉
(青海省第五人民醫(yī)院 消化/皮膚/中醫(yī)科,青海 西寧 810000)
消化道出血中上消化道腫瘤、急性胃粘膜病變、消化性潰瘍最常見[1]。因為在短期內急性出血可能會導致患者在短期失血過多而休克,甚至對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雖然在近幾年中,通過內鏡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治療后仍具有較高的再出血率[2]。所以需要及時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并病情做出正確判斷和評估,再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并配合相應的干預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再出血率[3]。本次研究分析消化道出血內鏡治療后應用綜合性護理的價值,現(xiàn)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作為研究時段錄入,該時段內我院接受內鏡治療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120例患者作為實驗樣本進行兩組均分,單組樣本量設置為60。實驗組患者男32例,女28例,患者的年齡26-71歲 ,平均(51.5±4.1)歲;對照組男30例,女30例,患者的年齡25-75歲,平均(52.3±5.8)歲?;颊哔Y料錄入數據庫后拷貝至實驗excel表格中,由實驗內統(tǒng)計人員進行數據分析,患者對實驗操作知情且簽署同意書,資料可比性良好(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應用內鏡止血,其中有鈦夾夾閉、電凝止血、鏡外鉗夾夾閉、噴灑去甲腎上腺素及黏膜下注射等方式。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保持患者病房的通風和整潔,并告知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將頭倒向一側,注意觀察其呼吸道的暢通,防止患者分泌物或嘔吐物誤吸而窒息,同時仔細觀察患者排泄物的性狀和量,在生命體征和病情穩(wěn)定前禁食,止血成功后可適當給予流食,禁食辛辣、生冷等食物,協(xié)助患者定期進行翻身以防止壓瘡,并給予出院相關指導。實驗組患者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實施綜合性護理:
(1)對患者內鏡治療效果以及內鏡觀察下出血狀態(tài)進行分析,再根據各類檢查其結果對再出血風險進行簡要預估,和相關管理醫(yī)生做好溝通,了解患者病情和護理中需注意的事宜等,制定相關綜合性護理方案。注意觀察患者的血色素,因為血色素過低可能會病灶血氧供給造成影響,從而影響病灶愈合并且再出血。
(2)按照患者的尿量、血壓、脈搏等情況合理調節(jié)液體輸注的速度和輸液量,防止液體補充太多或速度太快而導致循環(huán)負荷太重引起血壓增高、心力衰竭等情況,但也需注意補液速度不能太慢,容易出現(xiàn)低血容量休克,不利于患者預后恢復。及時給予擴容、補鉀、止血等治療保持患者體內水電解質平衡。
(3)對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風險進行評分,分別低危、中危和高危三項,針對高危患者或有出血先兆的患者,應時刻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并注意觀察嘔吐物、留置胃管引流物、大便性狀等指標,詢問患者是否有惡心、血腥味、胃部不適等癥狀,若有頭暈、皮膚黏膜蒼白、血壓降低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做好急救措施,并及時告知醫(yī)生,首先需要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對患者中心靜脈壓進行監(jiān)測,了解其循環(huán)情況,加強病房巡視工作,備好各類急救藥物。
(4)因為大部分患者病情比較嚴重,患者和家屬很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緊張等不良情緒,不利于患者預后恢復,所以護理人員應加強和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給予針對性心理護理,通過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如何預防和治療等,讓患者明白上消化道出血時的處理措施,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治療配合度。
(5)給予患者出院指導,告知其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出血主要原因,若存在酗酒、喜愛辛辣刺激等食物應講解其中的危害,讓其在發(fā)生乏力、出汗、頭暈、吐血等癥狀及時就醫(yī)診治。
1.3 評價標準。根據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死亡率以及再出血率、臨床指標數據(止血時間、輸血量、退熱時間)進行對比,并應用本院自制表格記錄。
1.4 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學數據記錄于excel表格中,數據分析工作于實驗完成后進行,統(tǒng)計軟件選擇SPSS 22.0 For windows,實驗中計量資料選擇T值檢驗,實驗中計數資料選擇χ2檢驗;若P<0.05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借此判斷實驗數據關系。
2.1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實驗組中、高?;颊叩乃劳雎屎驮俪鲅史謩e為2.38%、4.76%及7.41%、22.22%,和對照組的4.76%、21.43%及25.93%、70.37%相比明顯更優(yōu),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2.3 兩組止血時間、輸血量、退熱時間臨床指標對比。觀察組臨床指標數據(止血時間、輸血量、退熱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止血時間(h) 輸血量(mL) 退熱時間(h)對照組 60 22.21±2.32 347.45±52.22 29.13±4.27實驗組 60 17.52±1.38 289.31±45.24 23.22±3.34 t - 13.4579 6.5182 8.4445 P - 0.0000 0.0000 0.0000
上消化道出血屬于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此病病情發(fā)展迅速,患者如出現(xiàn)大出血則會導致周圍循環(huán)急性衰竭出現(xiàn),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上對于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藥物為奧美拉唑及奧曲肽,能夠有效修復出血部位并實現(xiàn)快速止血,近幾年消化內鏡在臨床上廣泛應用,能夠對于出血點進行仔細觀察,并對出血點進行消化道出血治療,注射腎上腺素進行壓迫止血,安全性較高。
因為消化道出血發(fā)病比較急、出血量大,且很難自行停止,不僅可能引起靜脈回心血量不足,還可能導致有效血容量快速減少,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失血性休克等幾率更高,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較大威脅[4]。隨著內鏡技術的出現(xiàn)和廣泛應用,使消化道的止血效果得到提高,有實驗顯示[5],止血率高達80%,已經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被廣泛應用。
但也不乏在內鏡治療后發(fā)生再出血的現(xiàn)象,也是非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的重要因素,若及時給予止血治療并配合相應的護理干預,在短時間內進行止血,再通過實施一系列措施來預防再次出血[6-8]。綜合性護理主要是根據患者的檢查指標以及身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對患者護理中的風險進行評估,再實施相應的解決方案,有效防止出現(xiàn)各類并發(fā)癥[9-10]。
實驗組臨床指標數據(止血時間、輸血量、退熱時間)相比對照組發(fā)現(xiàn),觀察組數據結果優(yōu)勢更加顯著(P<0.05)。
綜上所述,將綜合性護理應用于消化道出血內鏡治療后再出血患者的治療中效果顯著,能夠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再出血發(fā)生率,使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得到提升,應在臨床大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