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鳳玲
(茫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青海 茫崖 816499)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交通行業(yè)的高速發(fā)展,骨折的發(fā)生率日益上升,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手段,雖然能夠有效修復受的骨骼、肌肉組織,促進肢體功能恢復,但術中涉及組織較多,創(chuàng)傷性較大,術后疼痛的發(fā)生不可忽視,嚴重影響患者滿意度[1-2]。因此,如何有效緩解骨折術后疼痛程度,提高圍手術期滿意度成為骨科關注的重點。本次研究對我院骨科接收的46例骨折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時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骨科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92例骨折手術患者。入選標準:經(jīng)X線片檢查確診為骨折;符合手術治療指征;具備正常語言表達能力;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既往有骨折手術史;合并有心臟器質性病變;手術治療禁忌癥;凝血機制異常;嚴重溝通障礙。92例患者男53例,女39例;年齡19-75歲,平均(42.57±2.82)歲;骨折類型:股骨骨折25例,鎖骨骨折23例,脛骨平臺骨折17例,尺骨骨折15例,其他14例。將94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二組的一般資料較均衡,可比較。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如術前簡單的骨折相關知識告知,協(xié)助患者進行術前檢查,術中配合醫(yī)師操作,術后加強病情監(jiān)護,根據(jù)患者疼痛程度選擇合適的藥物止痛等,干預組則除此外又給予如下針對性護理干預:
1.2.1 心理干預:患者入院后及時與患者溝通,幫助患者盡快適應環(huán)境,向患者講解醫(yī)院相關制度,消除患者對陌生環(huán)境恐懼,用通俗語言向患者解釋骨折類型、手術操作方式及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讓患者提前有心理準備,并告訴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提高手術耐受性,促進術后轉歸。此外,疼痛是一種心理感受,術后持續(xù)性疼痛也會導致機體激素水平變化,進而產(chǎn)生心理應激反應,而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又會進一步降低痛閾,加重患者的疼痛體驗,因此,術后需及時告知患者疼痛與心理因素的關系,引導患者學會自我調節(jié)不良情緒,鼓勵患者以積極的方式應對疾病,加強與家屬溝通,讓家屬多陪伴患者,提高患者的術后康復信心。
1.2.2 音樂干預:音樂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非藥物干預方式,能夠利用音樂特有的性質激發(fā)人體特殊的情感體驗,并抑制相鄰痛覺中樞,進而達到止痛作用[3]。因此,術后需根據(jù)患者的音樂喜好選擇合適的音樂曲目進行播放,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無干擾的音樂環(huán)境,于每日20:00-21:00播放,并指導患者跟隨音樂節(jié)拍用手輕拍腹部,與音樂達成共鳴,進而使患者身心放松,減輕術后疼痛反應。
1.2.3 其他止痛方式:冰敷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物理止痛方式,但以往傳統(tǒng)的冰袋冷敷塑形難,極易滑脫,因此可以采用海綿材料制作成的U型冰槽后再對患處進行冰敷,以便更好的固定,并控制好冰敷時間,以免時間過長導致皮膚凍傷等,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如有異常立即停止冰敷。此外,可以通過專業(yè)手法切口周圍皮膚進行按摩,以患者感到舒適為宜,每隔2小時幫助患者翻身一次,翻身前需提前告知患者翻身重要性與必要性,動作宜輕柔,以便降低患者痛苦,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鼓勵患者早期康復訓練,以便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
1.3 觀察指標。①通過VAS疼痛評分法對二組患者干預前、干預7 d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總分值10分,疼痛程度與分值呈正性相關。②通過醫(y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二組患者滿意度進行評價,包含疼痛管理、心理干預、服務態(tài)度及專業(yè)技能等,滿分100分,滿意度與分值呈正性相關。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利用SPSS 22.0軟件處理,滿意率通過[n(%)]表示,給予χ2檢驗,VAS評分通過±s表示,并給予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二組患者干預前、后的VAS評分變化比較。針對性護理干預后,干預組的VAS評分下降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二組患者干預前、后的VAS評分變化比較(±s,分)
表1 二組患者干預前、后的VAS評分變化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組 46 7.25±1.74 2.36±0.75對照組 46 7.71±1.45 4.21±0.67 t-0.453 9.412 P-0.501 0.002
2.2 二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比較。針對性護理干預后,干預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3.4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26%,P<0.05,見表2。
表2 二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比較[n(%)]
疼痛是骨折術后的常見問題,主要是由于機體組織受到創(chuàng)傷刺激后所形成的一種反射性神經(jīng)感知,相較于其他外科手術來講,骨折術后疼痛持續(xù)時間更長,且疼痛程度更為嚴重,對骨折術后康復極為不利,因此,加強對骨折術后的疼痛管理至關重要[4-6]。然而以往傳統(tǒng)的疼痛管理一般以單純遵醫(yī)囑采用藥物止痛為主,而忽略了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疼痛的影響,護理效果并不理想[7-9]。本次研究我們對干預組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后,干預組的VAS評分下降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干預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3.4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26%,P<0.05。研究中患者入院后我們幫助其盡快適應環(huán)境,并加強對患者心理干預,有效消除患者顧慮,提高其手術耐受性與護理滿意度,進而降低手術應激反應;根據(jù)患者的喜愛選擇合適音樂曲目進行音樂干預,有助于降低機體腎上腺素激素水平,刺激中樞神經(jīng)功能,進而達到止痛作用;采用冰敷方式有助于抑制患者炎癥反應,適當幫助患者按摩,并協(xié)助患者翻身,鼓勵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有助于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肢體腫脹程度,進而減輕疼痛[10-13]。
總的來說,對骨折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時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控制術后疼痛,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