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婷
(北流市人民醫(yī)院 康復科,廣西 南寧 5374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患者腰椎間盤出現(xiàn)退行性改變,或在外力影響下導致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jīng)根和脊髓的疾病。該病治療進程較為緩慢,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下肢放射性疼痛、腰痛以及直腿抬高受限等,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不僅取決于治療方式,有效的護理干預也能對其治療效果產(chǎn)生積極影響[1]。以往的常規(guī)護理僅局限于電動牽引以及絕對臥床等方式,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以及腰椎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并沒有那么理想,因此,臨床除了給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常規(guī)護理外,還需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腰椎功能恢復,減少復發(fā)。為此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給予該病患者采用采用推拿及康復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行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0-71歲,平均(50.46±5.83)歲;病程1-5年,平均(3.24±1.35)年。治療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1-70歲,平均(50.87±5.92)歲;病程1-6年,平均(3.82±1.73)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本院倫理委員會已對本研究予以批準。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診斷標準,且經(jīng)CT檢查確診;②知情并同意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①長時間服用鎮(zhèn)痛藥物者;②患有惡性腫瘤者;③合并心腦血管、肝腎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包括基礎護理、飲食指導、電動牽引以及絕對臥床休息等。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推拿及康復護理干預,具體為:
(1)推拿治療:指導患者取仰臥位,術者可使用揉按、點位以及滾壓等手法對患者進行推拿,使患者腰部肌肉感得到緩解,隨后一手按壓其腰部痛處,一手從患者雙膝關節(jié)前上方托起下肢,雙手同時用力扳伸按壓。指導患者采取曲髖屈膝的動作,對患者的骨盆或肩膀進行按壓,然后對其進行肢體牽引。可通過斜板法給予患者進行推拿,指導患者改為側臥位,術者一手推按患者肩前部或肩后部,另一手抵住患者臀部,將患者腰部旋轉(zhuǎn)至最大限度后,兩手同時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動。
(2)針灸治療:選取患者腰陽關、陽陵泉、大腸俞、殷門、委中、腎俞和秩邊等穴位,給予針灸治療,采用直刺進針的方式,持續(xù)時間為30 min。
(3)康復護理干預:①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提高患者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疾病知識方面的認知,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或給予其觀看視頻和聽音樂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依從性。②功能鍛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患者開展功能鍛煉,如左右旋轉(zhuǎn)、側曲、腰椎屈伸等運動,若患者腰部疼痛消失,可指導其進行適當舉重練習。③康復指導:告知患者盡量保持腰椎前突的生理位置,并對其坐、臥和行走等姿勢進行調(diào)整?;颊呖勺灾飨麓不顒雍?,指導其佩戴腰圍進行貼墻運動,保持四肢靠墻,時間為5 min,6次/d。五點支撐: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去枕屈膝,雙肘部及背部頂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頭部、雙肘部以及雙腳支撐身體的重量,此動作持續(xù)3-5 s,隨后放下臀部休息3-5 s。伸背運動:指導患者取俯臥位,由上肢撐起軀干,將頭向后仰,但小腹保持貼近床面,維持動作10-20 s,逐漸增加撐起程度,直至患者能夠?qū)㈦p手支臂平升并將頭部后仰。④飲食干預:指導患者多進食低脂肪、高蛋白、低鹽和高纖維等食物,增加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攝入。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于治療前及治療后評估兩組患者的腰椎功能,采用腰椎功能評分(JOA)表進行評估,分為主觀癥狀(9分)、日常活動受限度(14分)、臨床體征(6分)和膀胱功能(-6至0分)四個方面,總分共29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越明顯[2]。
(2)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腰椎功能評分情況。優(yōu)良率評價標準:患者腰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疼痛感得到明顯改善,腰部活動不受限制,則為優(yōu);患者腰痛等臨床癥狀得到一定改善,疼痛感得到一定緩解,腰部活動基本不受限制或受到輕微限制,則為良;上述條件均未達到則為差。優(yōu)良率=優(yōu)率+良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研究中組間數(shù)據(jù)都以SPSS 20.0處理,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卡方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進行檢驗,P<0.05則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對比。治療前兩組患者JOA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JO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22.36±2.75 24.76±1.93治療組 30 22.43±2.42 27.86±1.06 t-0.04 2.71 P->0.05 <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治療組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腰椎間盤突出癥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腰部活動受限、疼痛以及肌力下降等癥狀,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較大的影響,患者若未能得到有效的康復治療,極易引發(fā)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并發(fā)癥,還會對血管以及周圍神經(jīng)造成損傷。大多數(shù)腰椎鍵盤突出癥患者可通過非手術治療緩解,康復護理是將中醫(yī)護理與基本護理措施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幫助患者緩解臨床癥狀,減輕其疼痛感,促進其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加快疾病的恢復速度[3]。
本研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治療組實施推拿及康復護理干預,治療后治療組JO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在于,通過給予患者采用推拿治療,能夠放松患者腰椎部的肌肉,促進其局部血液循環(huán),降低患者血液粘滯度,調(diào)節(jié)腰椎組織功能,使其腰部疼痛能夠得到有效緩解,并且可以滑利關節(jié),糾正解剖位置。通過針灸能夠消除患者腰部的疲勞,使其腰部肌力能夠得到提升,患者腰部的疼痛也可以得到較大程度的緩解,起到止痛、緩解局部水腫和痙攣的作用,從而使患者的腰部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恢復其腰椎功能[4]。本研究結果中,治療組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在于,康復護理干預能夠從心理干預、功能鍛煉、康復指導、飲食指導等方面對于患者開展康復護理,通過心理干預,可使患者的疾病認知和依從性得到提升,改善其負面情緒,這對于患者疼痛等癥狀的改善有十分明顯的效果;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訓練主要在于腰背肌的功能訓練,待患者癥狀有所緩解后,對患者腰部功能進行有效鍛煉,可以加強患者肌肉的力量,提高肌肉對椎體的保護作用,進一步維持脊柱的穩(wěn)定性,使患者的腰椎生理位置能夠得到恢復,從而控制病情的發(fā)展,促進疾病康復;同時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站、坐臥、行走等姿勢,降低其疾病的復發(fā)。飲食指導能夠使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提高其身體的免疫能力,促進疾病的康復,從而提高了治療的優(yōu)良率[5]。推拿聯(lián)合康復護理干預能夠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腰部疼痛感,促進炎性物質(zhì)的吸收,增強患者腰椎肌力活動的靈活性,使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
綜上所述,給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推拿及康復護理干預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該方式有助于緩解患者疼痛等臨床癥狀,能夠使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到明顯改善,促進患者身體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