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蘭,蔣松云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 消毒供應中心,廣西 南寧 530021)
再生醫(yī)療器械的清洗質量是保證滅菌成功的關鍵,殘留在器械表面、齒牙、軸節(jié)等處的污染物,如血液、體液、膿液、銹漬均易包裹細菌形成生物膜,器械表面越不平滑越易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包被使滅菌因子難以穿透,影響滅菌效果[1]。因此,選擇合適的除銹方法,對于提高滅菌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待清洗的生銹器械800件為樣本,研究兩種除銹劑除銹效果及滅菌后的返銹情況,并進行比較,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1.1 實驗器械:所有待清洗的復用器械經(jīng)超聲清洗后,選擇生銹程度大致相同,新舊程度相同的換藥鑷、剪刀、止血鉗、卵圓鉗(這四類器械均為我院使用頻率較高且易生銹的器械)四種器械各200把,共計800把。以紗布塊能直接擦掉銹跡的器械或者除銹后器械表面不光潔,鍍層已脫落,露出黑色鋼材的,均不納入實驗器械范圍。所有試驗器械為同一廠家、新舊程度、材質、制作工藝一致,P>0.05。
1.1.2 除銹劑:酸性除銹劑(實驗前按產品說明書以1:7比例配置)、1:1碳酸氫鈉溶液(實驗前醫(yī)用碳酸氫鈉粉與純水以1:1比例配置)。
1.1.3 實驗所用儀器:超聲清洗機、超聲除銹機、熱力清洗消毒機、滅菌器、電子秤。
1.1.4 清潔劑:多酶液(多酶液為每次實驗前按照產品說明書配置)、純水、水溶性潤滑劑。
1.1.5 其它器材及試劑:5×7×8白色紗布塊、5倍帶光源放大鏡、軟毛刷、不銹鋼籃筐。
1.2 實驗方法
1.2.1 酸性除銹劑組:使用1:7酸性除銹劑溶液超聲除銹,調置超聲機恒定溫度60℃,時間恒定3分鐘。40件器械分兩次裝載到超聲機里進行除銹,器械全部浸入除銹劑液面下,帶關節(jié)的器械關節(jié)全部打開。酸性除銹劑有刺激性氣味,使用中注意蓋嚴容器蓋,加熱、超聲空化后產生除銹劑氣溶膠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huán)境,易造成人員吸入性損傷。操作中保持環(huán)境通風良好,空氣質量符合衛(wèi)生要求,操作者需做好個人防護。碳酸氫鈉組采用軟毛牙刷蘸取1:1醫(yī)用碳酸氫鈉糊狀液體,僅擦拭生銹部位,直到肉眼看不見銹跡為止。除銹后兩組器械均在純水液面下刷洗30秒,漂洗30秒。經(jīng)過上述操作后,將40件器械使用45 cm×34 cm×9 cm的不銹鋼籃筐,按照WS310.2附錄B的裝載方法進行裝載,并統(tǒng)一置于熱力清洗消毒機下層清洗。清洗機清洗程序恒定,參數(shù)不變。清洗合格器械,采用紙塑包裝,統(tǒng)一將其裝載在同一滅菌器的上層進行滅菌,且滅菌參數(shù)一致。
1.2.2 觀察指標:比較兩種方法除銹工作效率、除銹耗材成本與除銹效果、損耗率。除銹效果[2]:除銹合格:目測接受清洗的器械,經(jīng)除銹清晰后器械表面光亮,器械的關節(jié)部位與齒部處檢查無銹跡的殘留,利用自制除銹紗布進行器械表面擦拭,紗布無污染;除銹不合格:清洗器械的表面顯示有銹跡,或查看關節(jié)處、齒部處存在銹跡,紗布擦拭后,紗布有明顯的污漬。器械損耗的判斷標準:器械鍍層表面由明顯的脫落、磨損、裸露黑色基質。
1.2.3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方法采用χ2檢驗和非參數(shù)檢驗。
2.1 兩種除銹劑除銹工作效率比較。酸性除銹劑的工作除銹時間短于醫(yī)用碳酸氫鈉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種除銹劑除銹工作效率比較(±s)
表1 兩種除銹劑除銹工作效率比較(±s)
Mann-Whitney U 檢驗P酸性除銹劑 10 8.31±0.17 0.00醫(yī)用碳酸氫鈉粉 10 30.77±2.69除銹劑 組數(shù)40件器械除銹時間(秒)
2.2 酸性除銹劑與醫(yī)用碳酸氫鈉除銹耗材成本比較:2018年11月復用待除銹器械全部使用酸性除銹劑除銹,耗材成本1400元;2018年12月全部使用醫(yī)用碳酸氫鈉粉除銹,耗材成本28.6元,兩者比較有明顯差異。
2.3 清洗質量與損耗率對比。兩組的清洗合格率對比無差異(P>0.05),醫(yī)用碳酸氫鈉粉損耗率低于酸性清洗劑的清洗合格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管鉗清洗質量以及損耗率[n(%)]
高頻率使用的再生醫(yī)療器械處理保養(yǎng)不當,其齒牙、關節(jié)、表面、扣齒等處鍍鉻層受損易出現(xiàn)生銹現(xiàn)象,不但會縮短器械的使用壽命,還存在醫(yī)院感染的潛在風險[3]。各種清洗維護產品的相繼問世,為器械的徹底清洗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也為生銹器械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保障。
本次研究中,兩組分別采用酸性除銹劑、碳酸氫鈉除銹劑。結果表明,酸性除銹劑工作效率明顯高于碳酸氫鈉溶液,兩種清洗劑的清洗質量無差異,酸性除銹劑損耗率明顯高于碳酸氫鈉溶液。待除銹器械量小,選擇醫(yī)用碳酸氫鈉除銹,工作效率甚至高于酸性除銹劑。酸性除銹劑是將整件器械全部浸入液體,借助超聲的空化作用,溫度60℃,作用時間3分鐘,雖除銹效果佳,但對整件器械也會造成腐蝕,如對濃度、溫度、時間等控制不當,易出現(xiàn)鍍鉻層受損,縮短器械的使用壽命[4-6]。碳酸氫鈉常溫下溶解度低,高濃度的碳酸氫鈉溶液中才會有足夠的有效碳酸氫鈉作用于生銹部位,而達到理想的除銹效果,且碳酸氫鈉除銹方法為局部除銹,不影響到整件器械,局部除銹可明顯延長器械的使用壽命[7-10]。而且研究對比,酸性除銹劑和醫(yī)用碳酸氫鈉粉除銹的材料成本核算,前者遠高于后者。
綜上所述,酸性除銹劑、醫(yī)用碳酸氫鈉粉除銹效果相當;多件器械同時除銹時,使用酸性除銹劑除銹工作效率高于醫(yī)用碳酸氫鈉粉,而對于一件或者幾件器械除銹時,醫(yī)用碳酸氫鈉粉除銹時間甚至小于酸性除銹劑;使用碳酸氫鈉粉除銹成本明顯低于酸性除銹劑。從保護器械,延長器械的使用壽命角度考慮,醫(yī)用碳酸氫鈉粉優(yōu)于酸性除銹劑。兩種除銹劑均值得臨床推廣,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理想的除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