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芳
(玉林市紅十字會醫(yī)院,廣西 玉林 537000)
隨著我國人口數(shù)量的不斷上升,腫瘤發(fā)病率也隨之上升,是屬于臨床常見病癥,對其治療方式有化療、手術等[1]。其中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預防癌細胞擴散或轉移,以此消滅癌細胞。腫瘤患者治療時間較長,化療藥物毒副反應大,藥物對血管刺激性強,極易對血管造成損傷,使藥物外滲,外滲至組織中輕則會引起局部組織疼痛、水腫等,重則會導致組織壞死、潰爛,從而增加治療難度,甚至有些患者會出現(xiàn)抗拒治療現(xiàn)象,降低治療效果[2]。因此需要針對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避免患者受到輸液、穿刺等傷害,提升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本文就我科篩選的110例腫瘤化療患者進行分析,研究化療護理流程對比常規(guī)護理帶來的臨床效果,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使用抽簽法對本科篩選的110例腫瘤化療患者進行分組,分為兩組各55例,時間選為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其中對照組男17例、女38例,年齡在23-51歲,平均(37.69±5.77)歲;有21例乳腺癌,11例肺癌,胃癌9例,肝癌6例,8例腸癌。實驗組男15例、女40例,年齡在25-52歲,平均(36.71±5.19)歲;有20例乳腺癌,10例肺癌,胃癌8例,肝癌5例,12例腸癌。兩組基本資料相比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3]:①均與醫(yī)院簽訂知情同意書;②經(jīng)檢查為惡性腫瘤的診斷標準,且行化療治療患者。排除標準:①與患者溝通存有障礙;②本次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③患有合并腎、肝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礙患者。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式,掌握患者基本病情,指導其飲食、生活習慣等,必要時給予適當?shù)男睦碇С郑瑢嵤┙】敌痰?。實驗組實施化療護理流程:
(1)化療前護理:①環(huán)境護理:給予患者安排一間舒適、安靜的病室,對病室定時進行消毒,隨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在病室內放置綠植,讓患者感受到蓬勃的朝氣,對病室溫濕度進行調控。②病情評估:掌握患者基本資料,對其病情發(fā)展情況進行評估,并參與到患者治療計劃中,選擇合適的護理方案,并對護理措施進行改進,針對患者具體病情制定相應的護理流程。③心理護理:腫瘤患者會因疾病因素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對其心理情緒變化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計劃。主動與患者交談,協(xié)助其解決問題,與患者交談過程中要注意語言技巧,以拉近醫(yī)患之間聯(lián)系,緩解其負面情緒,使其放松,能夠以更好的心理狀態(tài)面對治療;向其介紹化療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讓其做好心理準備。④生活指導:為其制定合理的作息、飲食、運動計劃等,可以充分發(fā)揮化療藥物作用,減少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多吃高維生素、高蛋白的食物,禁止其吸煙喝酒;指導患者可適當去室外活動,可做些有氧運動,增強抵抗力。
(2)化療中護理:穿刺時盡量一次性穿刺成功,不可在一個部位反復多次穿刺;穿刺成功后要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指導其正確移動肢體方式,避免突發(fā)狀況;在進行化療過程中觀察并詢問患者有無不良反應,如若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要及時采取處理措施。
(3)化療后護理:要加強患者個人衛(wèi)生管理,查看穿刺后有無紅腫以及疼痛出現(xiàn),并對其生活、飲食等進行指導,幫助患者調整飲食結構,必要時給予營養(yǎng)支持;進行心理疏導,強調日常注意事項,按醫(yī)囑給患者用藥。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護理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常見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便秘、感染[4]。②使用生活質量調查表,對兩組精神健康、社會功能、一般健康狀況進行評分,分值均為0-100分,生活質量越好分值越高[5]。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文研究中選擇SPSS 18.0系統(tǒng)計算數(shù)據(jù),其中±s表達計量數(shù)據(jù),選擇t檢查,而百分比表達計數(shù)數(shù)據(jù),選擇χ2檢查,兩組數(shù)據(jù)存在差異后選用P<0.05表達。
2.1 分析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實驗組7.27%低于對照組30.91%(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n,%)
2.2 分析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精神健康、社會功能、一般健康狀況評分,護理前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均有所改善,但實驗組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精神健康 社會功能 一般健康狀況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 41.26±10.52 63.29±11.02 41.21±10.90 65.81±11.09 41.22±10.84 63.69±10.14對照組 40.95±10.79 56.19±11.44 40.18±10.58 56.08±10.43 42.51±10.69 52.39±10.28 t 0.153 3.315 0.503 4.740 0.628 5.804 P 0.879 0.001 0.616 0.000 0.531 0.000
化療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全身性治療方式,對于腫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化療藥物種類較少,選擇性差,雖能將癌細胞消滅,但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影響,引發(fā)多種不良反應,會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完善規(guī)章制度,嚴格按照標準化護理流程采取管理措施,盡量減少化療后可能出現(xiàn)的毒副反應,以此改善預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涂晶等人[6-8]研究表明,化療護理流程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常規(guī)護理措施,針對患者各個方面實施針對性、個性化護理方案,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提升護理質量。在化療前對患者實施環(huán)境、心理、生活等護理,可以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使其可以以放松、愉悅的心情面對治療,紓解其負面情緒;掌握其一般病情變化,可實施相應的針對性護理措施;在化療中密切關注其生命體征,神態(tài)等,可有效預防不良反應發(fā)生;化療后強化患者個人衛(wèi)生管理,對其生活、飲食等進行指導,可改善預后。本文結果顯示,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得出,化療護理流程可以改善腫瘤化療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促進治療進展。
綜上所述,化療護理流程更適用于腫瘤化療患者,加快患者恢復速度,使治療進展更加順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