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對上小學保持著極大的興趣,在幼小銜接階段,一方面,教師要根據(jù)幼兒喜歡玩游戲的特點,將規(guī)則要求融入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對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設計任務游戲,讓幼兒能合理規(guī)劃作息時間,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幼兒教育;自我管理;規(guī)則游戲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4-0005-03
作者簡介:龔天玲(1994.3—),女,江蘇省啟東市北新幼兒園,副園長,幼兒園二級教師,本科學歷。
引 言
幼小銜接是幼兒從人生第一個集體向另一個集體過渡的階段,對幼兒來說,由于作息時間、學習內(nèi)容與教育教學的不同,其進入小學將面臨各方面的考驗。因此,在幼兒園,教師必須就生活學習各方面對幼兒加強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水平,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教育應為每一個幼兒的近期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2]?!痹谟仔°暯咏逃?,教師要幫助幼兒形成時間意識、任務意識、規(guī)則意識,提高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懂得在一定時間內(nèi)完成某項任務,為進入小學打好基礎。那么,幼兒教師該如何利用任務游戲進行幼小銜接教育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加強時間管理,培養(yǎng)幼兒合理的作息習慣
小學作息時間與幼兒園大班作息時間是有區(qū)別的。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參觀小學,了解小學一年級的哥哥姐姐什么時間上學、什么時間做操、什么時間參與學習活動、什么時間吃午餐,讓幼兒將小學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做對比,了解小學學習時間比幼兒園集體活動時間要長、學習任務要重,將會學習更多的知識,進而激發(fā)幼兒上小學的欲望[3]。
(一)玩小游戲,知道珍惜時間
大班下學期,幼兒開始認識整點、半點,知道秒針走一圈就是一分,分針走一圈就是一小時。基于此,教師可以提出“一分鐘可以拍球多少次?” “一分鐘可以跳繩多少次?”“一分鐘可以看多少頁圖書?”等問題,讓幼兒知道時間在不停地走,只有珍惜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認真學習,努力進取,才能讓自己更優(yōu)秀。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幼兒的需要設計小游戲“一分鐘,你整理好了嗎”,要求幼兒在短短的一分鐘時間內(nèi),嘗試將書本整理好放進小書包,將鉛筆、橡皮快速放進文具盒,再將文具盒關緊,放進小書包中放文具的位置,拉好書包上的拉鏈,背上小書包,站到教師指定的集合地點,等待放學,從而讓幼兒認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為上小學做好準備。
(二)玩大轉盤,了解小學作息時間
為了讓幼兒更深刻地記憶小學作息時間,教師可以將小學作息時間刻在大轉盤上,帶領幼兒玩大轉盤游戲。教師可以將小學生7:00起床、7:30上小學、8:00開始集體活動、9:30升國旗做早操、10:00繼續(xù)集體活動等時間表以大轉盤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然后轉動大轉盤,指針指向哪,就讓幼兒就跟著做相應的動作,初步熟悉小學作息時間。特別是當指針轉到集體活動時,幼兒需要坐端正、挺起胸,做認真聽講的模樣。這樣,通過趣味游戲活動,幼兒既認識了整點、半點,又對小學作息時間有了初步了解,激發(fā)了上小學的欲望。玩大轉盤的游戲加強了幼兒的時間觀念,教師的有意提醒也讓幼兒懂得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道理,知道該在哪個時間段完成哪項事情,做事不能拖拉,不然會影響下面活動的開展。
(三)運用快樂大轉盤,讓幼兒學習合理規(guī)劃作息
大班幼兒已經(jīng)對時間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師可通過“認識時鐘”等教學活動,讓幼兒將時間概念與日常作息結合起來,在玩中形成時間觀念,提高幼兒合理規(guī)劃時間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數(shù)學游戲區(qū)投放“快樂大轉盤”,將幼兒園與小學作息時間表貼在大轉盤上,讓幼兒轉動轉盤,看圖記憶時間,即幼兒園幾點入園、幾點做早操、幾點開展集體活動、中午幾點吃午餐,小學又是幾點入校、幾點做早操、幾點開始上課、幾點吃午餐。幼兒在看圖記憶時間的過程中,認識了整點與半點,了解了小學生活,學會了合理規(guī)劃時間,了解了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必須完成的任務,培養(yǎng)了時間觀念[4]。
教師也可以讓幼兒觀察當?shù)匦W生生活和學習的視頻片段,讓幼兒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認識到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才能適應小學生活[5]。有的幼兒看視頻后發(fā)出感慨,自己不能再睡懶覺了,需要早點起床。教師問:“早晨醒不了怎么辦?”其他幼兒積極幫助他想辦法,如請媽媽喊自己起床,或者買個小鬧鐘提醒自己起床。幼兒在討論交流中加深了對時間概念的理解,并積極想辦法改變不良作息習慣,以適應小學生活。
二、通過任務游戲,提高幼兒的責任意識
到了小學,學生不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為班級服務。比如,值日工作不再是幼兒園的意愿式,而是小學里的安排式,輪到誰,他就必須認真打掃衛(wèi)生,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否則會影響集體榮譽。因此,在幼兒園,教師可以安排一些任務式小游戲,加強對幼兒勞動意識、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6]。
(一)引導幼兒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在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增多,且需要學生合作完成。因此,在幼兒園,教師應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協(xié)作的能力[7]。
比如,午餐過后,放餐具的盆子很重,幼兒一人端起盆很吃力,如果兩人一起端盆,不僅輕松許多,還能增強幼兒之間的情感,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二)加強勞動教育,提高責任意識
幼兒園有保育員,很多勞動工作由保育員來做。到了大班下學期,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給幼兒創(chuàng)造勞動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提高勞動能力,增強責任感,如讓幼兒搬桌椅、掃地、拖地,時刻保持室內(nèi)外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提高幼兒的主人翁意識[8]。此外,教師也要加強與家長的交流,讓家長鼓勵幼兒在家整理房間、洗碗、洗衣服等,使其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家庭責任感。這樣到了小學,幼兒成為小學生后,就會自覺維護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自然而然地形成責任意識,積極參與勞動活動,順利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和勞動任務[9]。
(三)創(chuàng)設任務游戲,增強任務意識
任務意識是指個人對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及任務要求的認識。增強幼兒的任務意識,能夠讓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和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小兔運蘿卜”“小松鼠運糧食”等任務游戲,讓幼兒幫教師將表格送到保健室,讓幼兒帶著任務完成游戲,增強責任感和自信心。
三、增強幼兒注意力,提高幼兒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的集體活動時間比幼兒園的時間長,每節(jié)課都有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因此,在幼兒園,教師有必要對幼兒進行思維方面的訓練。
(一)記憶力小游戲,增強幼兒記憶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需要記憶的知識有很多,對此,在幼兒園,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記憶能力。比如,教師可開展小游戲“什么不見了”,將五樣不同的玩具放在桌上,首先,讓幼兒記憶這五樣玩具,然后讓幼兒轉過身去,教師悄悄拿走任意一樣,要求幼兒轉過身后觀察,并準確說出哪個玩具不見了。隨后,教師可以隨時增加玩具數(shù)量和種類,增加記憶難度,以提高幼兒的記憶能力。
(二)開展數(shù)學思維游戲,培養(yǎng)幼兒思維能力
大班幼兒已經(jīng)學習了“10以內(nèi)的組成與加減”知識,教師可以將算式題制成卡片,帶領幼兒玩搶答游戲和接龍游戲,以幫助幼兒鞏固知識。由于幼兒喜歡玩拼圖,教師可以給幼兒準備各種圖片,讓幼兒用圖片拼出帆船、城堡、火箭等,以提高幼兒對圖形的認知能力。大班下學期,幼兒對空間有初步的感知,基于此,教師可以將幾塊積木拼成一個新的形體,讓幼兒“數(shù)積木”,將形體中的積木都找出來,以提升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測量類游戲,如“量一量褲子有多長”“比一比樹葉的大小”“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回形針”。對圖形的認知,教師還可以將圖形拼成有趣的動物,如小豬、小烏龜?shù)?,讓幼兒?shù)一數(shù)有幾個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由于幼兒對“找不同”的游戲很感興趣,教師可以給幼兒準備一些“找不同”的圖片,讓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分析,進而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小動物住在哪里”游戲,讓幼兒掌握“上下左右”方位詞,提高方位判斷能力。由此可見,教師開展各種數(shù)學小游戲能激發(fā)幼兒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趣味游戲也能讓幼兒養(yǎng)成專注思考的好習慣。
教師還可以對幼兒進行聽力訓練,如給幼兒聽音樂,讓幼兒準確地打出節(jié)奏;讓幼兒聽一段故事,復述出大概內(nèi)容,或鼓勵幼兒續(xù)編故事,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想象思維能力。教師也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賽跑、跳繩、拍球等游戲,增強幼兒體質,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讓幼兒以健康的體魄迎接小學新生活。當然,教師還要重視對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使其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四、管理好情緒,提高幼兒的自律水平
自律應是一種自覺行為,是幼兒自己管理自己、約束自己的一種良好習慣。要想培養(yǎng)幼兒的自律能力,教師要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讓幼兒提高思想認識,嚴于律己。
(一)做自律型教師,給幼兒起榜樣作用
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給幼兒樹立榜樣。要想讓幼兒有良好的坐姿、站姿,教師首先要給幼兒做示范,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幼兒,用實際行為表現(xiàn)為幼兒做好榜樣,使幼兒嚴格要求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律水平。
(二)循序漸進地開展教育,防止幼兒產(chǎn)生退縮行為
對散漫的幼兒,直接要求其樣樣達到自律,是不可能的,太重的任務可能會讓幼兒產(chǎn)生行為性退縮,不利于幼兒的成長。教師可以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從細微處著手,逐漸加強對幼兒的自律要求,使其在完成一件件小任務中,逐步提高控制自己情緒與言行的能力。比如,有的幼兒總是不能很好地整理自己的書包,對此,教師可將“整理小書包”這件事分解成若干小任務,先要求幼兒整理好文具,一段時間后,再要求其整理好書本與其他書包里的雜物。這樣循序漸進地開展教育,能讓幼兒逐漸達到教師的要求,學會整理小書包,并做到嚴于律己。同時整理小書包的任務,也能讓幼兒感知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進而更好地配合教師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三)多贊賞與肯定,用正面教育法指導言行
贊賞與肯定是幼兒形成正確行為意識最好的 “催化劑”,因此,要想培養(yǎng)幼兒的自律行為,教師就必須多觀察幼兒,從日常接觸中發(fā)現(xiàn)幼兒的“閃光點”,多贊賞與肯定幼兒,以提高幼兒的自律能力。比如,大班幼兒教師在一次戶外游戲觀察中發(fā)現(xiàn)樂樂對足球很感興趣,他總能很快地用腳背將球運到指定地點。教師表揚了樂樂玩足球游戲時遵守規(guī)則的行為,同時指出個別幼兒總喜歡用手去碰球,違反了足球規(guī)則,希望其能加強自律,加以改正。對于犯錯的幼兒,教師不能總是進行批評教育,說一些否定幼兒的話語,這會讓幼兒陷入自我懷疑,影響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對個別自律能力較差、經(jīng)常犯錯的幼兒,教師更不能一味地進行批評,而要耐心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使其積極改正錯誤??偟膩碚f,教師應多用贊賞與肯定的話,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進而使幼兒形成更高的自律能力。
(四)管理好情緒,鼓勵幼兒與同伴和睦相處
由于幼兒精力旺盛,教師要適當提醒幼兒管好自己的情緒,不與他人發(fā)生矛盾,與同伴和睦相處,從幼兒的生活、學習各方面加強對幼兒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
比如,在活動中與他人發(fā)生沖突時,教師要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動怒,應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隨意發(fā)脾氣,不與同伴發(fā)生沖突;聽他人發(fā)言時,不要隨便插嘴,要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
結 語
總之,在幼小銜接教育中,教師要加強對幼兒自我管理方面的訓練,提高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任務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情緒管理能力,讓每位幼兒將來都能盡快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周兆弟.幼小銜接中的問題與策略[J].學周刊,2020(34):175-176.
[2]郭陽芳.淺談如何做好幼兒的“幼小銜接”教育[J].當代家庭教育,2020(33):56-57.
[3]李訓楠.幼兒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尋[J].情感讀本,2019(29):30.
[4]白耀東.幼兒自律意識和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15(04):5.
[5]章小華.淺談幼兒早期教育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04):82.
[6]陳雨詩.新時期幼小科學銜接教育模式的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34):185-186.
[7]楊雯珺.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學習習慣培養(yǎng)現(xiàn)狀與研究[J].科技風,2021(31):186-188,195.
[8]蒙蕓蕓.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實踐與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4):147-148.
[9]呂娟.“幼小銜接”的現(xiàn)實矛盾、深層原因及應對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