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這一門學科所有人都不陌生,但也正是由于這種熟悉感,認為是每天都在接觸的,很多學生對于語文學科不重視,覺得只是背一背知識點就可以。這種輕視導致很多學生的語文學習停留在膚淺、表皮的層面上,所以考試時只能取得一個中等水平的分數(shù),無法突破。這是阻礙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究其根本,學生沒有對這一學科的學習產生興趣,并不是表面的興趣,而是深層次的內在需求。此外,課堂模式比較單一也導致學生沒有思考的時間,思考不足則無法深入。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文章就立足于此,探究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從情境激趣、提問導學、合作鞏固以及評價激勵這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分析,希望對語文教學能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有效性;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
一、 引言
語文這一科目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內涵,在教學中應該深入挖掘,帶領學生不斷深入,體會語文的魅力。尤其是在當前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提出,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這當然是基礎,但學到了知識還要會用,否則學生就和一本“電子課本”無異。所以在教學中要滲透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自主學習能力。還要讓他們從學習中體會到深層次的樂趣,故需要從課堂入手,做出改變,從學生出發(fā),明確他們的發(fā)展需求,明確教育要培養(yǎng)的是什么樣的人,再著眼于“教”,探索應該如何教,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二、 情境激趣
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要確保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積極配合教師,這樣才能讓教師所做的教學設計,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讓課堂更有質量更高效。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只是依靠呆板的知識講解,是無法取得這樣的效果的,因為面對大量的文字內容,學生可能一開始能集中注意力,但是無法長時間保持。而且長期依賴這樣的講解模式,很容易讓學生覺得語文學科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對此可以借助具體的情景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很多種方式,比如涉及一個巧妙的導語,為學生描繪出情境;也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表演出來,創(chuàng)設表演情景;或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再現(xiàn)課文中提到的一些場景,創(chuàng)設展示性情境。無論哪一種都能讓語文課堂更有活力,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內容上。所以對于教師來說,一定要從教學內容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方法。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就可以將課文中所提到的一些景色等用多媒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如《觀潮》這篇課文,就可以在教學時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視頻的形式相較于課本上的純文字會更吸引學生,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更濃。在口語交際“我們與環(huán)境”這一部分的教學中,可以借助課本給出的導入語:“觀山、看?!痛笞匀挥H密接觸……就不難發(fā)現(xiàn),人類的許多行為正破壞著我們的環(huán)境?!庇懈星榈刈x出這一段話,順利給學生描繪這樣一種場景,這樣在他們后續(xù)交流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以及保護環(huán)境以及可以做些什么時,就會更順利。而且教師有感情的導入語,來描繪具體的情境,其實是激發(fā)學生的一種共情心理,這樣他們會被這一部分內容所吸引,進而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
三、 提問導學
如果說學習興趣是提升學習有效性的基礎,那么要讓這樣的效果保持下來,就需要學生從學習中體會到更深層次的快樂,即成功的喜悅。每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是最開始可能是由于興趣驅使,但只有他體會到了成功,才會對這件事越來越感興趣。具體到語文教學中,也就是要讓學生能從學習中體會到快樂。其實長久以來對語文這一學科都存在誤解,很多人認為只需要背一背、記一記知識點,其實語文學科蘊含著豐富的內涵,通過這一學科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的建構與運用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語文學科特有的人文性特征還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文化傳承能力的責任,而且在部編版教材中,所有的選文都有文質兼美的特征,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與鑒賞能力非常重要。這些都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長久以來在語文教學中效果不佳的原因,最典型的就是由于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這也是由于課堂時間限制,而且學校、家長等普遍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所以教師只能抓緊一切時間給學生講解更多的知識,但是卻忽視了學生需要學什么,以及這些知識如何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對此我們提出提問導學,讓教師的教能和學生的學統(tǒng)一起來。在教學中不能將所有的知識一股腦地傾倒給學生,而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就閱讀教學來說,要培養(yǎng)的有自己思考能力的人,而非將某一篇閱讀的內容、問題、答案悉數(shù)背下,卻在自己做題時無法順利輸出所學知識。這也這也是當前教學中比較典型的一個問題,提問導學就可以有效緩解這一現(xiàn)狀。例如在《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這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出問題:課文的題目很別致,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出題目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初讀完成后,學生會對課文內容有基本的了解,再開展細讀。著眼于文章的細節(jié)部分,如第6-8自然段,可以提出:課文中描繪了很多優(yōu)美的圖畫,同學們可以找出來嗎?此時也可以提示主要讀這三個自然段,可根據學生的具體反應決定。這樣一步步把學生帶入文章中,通過對一個個問題的解答,深入理解文本。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力,也能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四、 合作鞏固
有了學習興趣,再加上教師的問題導學,學生會逐漸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并不斷強化這種能力,故而很容易會在課堂上收獲更多的知識。但語文教學有效性強調的不僅是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還要提升他們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這就涉及了鞏固環(huán)節(jié),這是實現(xiàn)知識內化的重要途徑。在很多時候,這一環(huán)節(jié)并沒有得到學生的重視,所以常常是教師講過的內容,過幾天再提出來,學生表現(xiàn)出極強的陌生感;教師再講,學生不重視復習鞏固,如此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讓教學更有效,就一定不能忽視鞏固環(huán)節(jié)。鑒于初中學生,依然存在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問題,所以可以開展合作學習。將學生分成小組,共同完成復習任務,在同一個小組中,大家面對同樣的目標可以互相監(jiān)督。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課后鞏固練習的方式,以閱讀教學為例,提升閱讀理解里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在學完一篇課文后,小組內成員互相復述課文。這樣可以讓課后鞏固變得更有趣,學生也能主動探究多樣化的方式。通過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在教學全過程中都處于思考狀態(tài),提升綜合能力。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主要是神話故事內容,如《精衛(wèi)填?!贰侗P古開天地》等,在學習完成后,可以讓學生互相復述故事,還可以加以創(chuàng)新,讓他們縮寫故事,講出來。再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拓展閱讀,閱讀更多的神話故事,在專門組織學生交流,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者收獲。這樣不僅鍛煉了閱讀理解力,也鍛煉了寫作能力、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能讓鞏固練習落到實處,這是確保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條件。在古詩詞教學中合作鞏固尤為必要,第一是需要背誦的內容都放在課堂上進行會耗費大量的時間,
第二是很多詩句需要細細體味才能感悟其中的內涵,課堂上教師只能給學生一個指引、點撥,有的學生理解得比較快,可能在課堂上就完成了感悟環(huán)節(jié),但有的學生理解得比較慢,就需要課后再鞏固。所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鼓勵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拓展更多的學習資源,比如古詩詞中的作者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等,這些都對于理解詩句有很大的幫助。
五、 評價激勵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給課堂做出簡要的評價,這其中包含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以及對自身授課方面的自我評價,提升教學有效性,最關鍵的中心人物是學生,所以此處主要分析對學生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這是學生衡量自己學習能力強弱等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教師在開展評價是一定要慎重,盡量給學生全面客觀的評價,而且要以鼓勵為主。評價還要及時,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若能得到及時的表揚,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更強;若在學習中存在一定的不足,能得到教師的及時指點以及鼓勵,他們也會對語文學習抱有極大的信心??梢姡虒W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能起到極大的積極作用。在評價時,不能將成績當作唯一的標準,這是以結果為導向的評價模式。要讓語文教學更有效,就要將這種評價模式轉向過程性評價,即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種種表現(xiàn)。此外,還要引入多個評價者角色,比如除了教師評價,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對自己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這樣一來,學生既能看見“自我”,也能看到“他我”,對自己學習方面的認識會更加全面。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在評價學生時要從理解力、表現(xiàn)力等多個方面入手;在作文教學中,不能只關注文章語句是否優(yōu)美,技巧是否使用得很純熟,還可以看字是否寫得整齊,是否有錯別字、構思等??傊?,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加以鼓勵,讓他們能獲得極大的學習信心。
六、 結束語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提升,需要依靠教師、學生共同努力。教師方面要用新理念指導教學實踐,設計出更有活力的教學內容,而學生方面則是著眼于他們課堂參與度的提升,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在課堂上能積極配合教師。這樣一來,語文課堂必然會越來越高效。
參考文獻:
[1]陳琪.新形勢下怎樣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數(shù)碼設計,2018(2):50.
[2]楊維山.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9(17).
[3]何天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9(8).
[4]徐云慶.對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新作文:教研,2019(2):193-194.
[5]陳穎.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贏未來,2018(15):169.
[6]鄧高峰.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34):188.
作者簡介:喬玉春,中學一級教師,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城關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