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教育改革浪潮中出現(xiàn)了新課程教育理念,要求促進素質教育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中的實施和落實,而德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挖掘德育的因素,采取更加科學的施教策略。結合小學語文,其與德育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教師可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根據(jù)課文的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施教策略,將德育教育給予合理的滲透,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樂觀地接受相關的知識的同時,還能接受正確的思想品德的熏陶,不斷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德育水平提升。文章著眼于新課程理念,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闡述了促進德育滲透的策略,希望可以幫助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關鍵詞:教材文本;德育教育;新課程理念;滲透;小學語文
小學階段開展的語文教學,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的識文斷字的能力,同時,教師還要認識到這個階段也是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啟蒙時期。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教師應該注重素質教育,并將其作為開展學科教育的出發(fā)點,增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德育與語文教育工作的緊密結合。在培養(yǎng)學生文學功底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形成堅強的心理與處事態(tài)度,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領會能力,并能夠在生活實踐中學以致用。
一、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小學語文主要是對我國漢語言文字的學習,在小學教育中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小學語文所特有的學科特點,便是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結合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教學挑戰(zhàn)。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適應新課改標準的改革要求。德育教育的開展,需要以新課程標準作為參考,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開展德育培養(yǎng),做好教學計劃,制定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率。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大多處在6歲至12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懵懂無知,尚未建立完整的思維體系,其認知系統(tǒng)也不太健全,因此,需要通過德育教育的滲透,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逐漸形成健康的道德思維系統(tǒng)。小學語文主要是體現(xiàn)中華民族語言魅力的學科,學生在對語文課文朗讀、閱讀、理解的過程中,不斷地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形成新的認知,并且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美德觀念。同時,學生的品德也能夠得到有效的錘煉,進而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素質。
二、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對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有促進作用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還不具備成人那種明晰的分辨能力,容易受到社會上一些不好因素的影響,甚至會讓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扭曲。而開展德育教育,結合小學語文的課文知識講授,能夠通過對文章字里行間文字底蘊的傳授,逐漸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興趣,進而不斷地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行為。將德育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能夠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教授學生逐漸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進而形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二)可以幫助小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要認識到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低俗社會風氣的影響。由于目前部分小學生生長的環(huán)境處于嬌生慣養(yǎng),不太懂得人文道德,教師在開展語文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同時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為學生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三觀奠定基礎。
(三)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
開展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整合德育教育,可以說是對漢語言文化的最大的補充。語文教學不再單一和枯燥,滲透德育教育可以為語文教學增添不少的樂趣。教師在面對一篇比較單調的課文時,如果能夠與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相結合,進行拓展和延伸,開展高尚的德育教學輔助,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同時,還能讓語文教學的形式更加多元化,讓課堂教學文化內(nèi)容更加豐富。
三、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德育滲透的策略
(一)閱讀教學的德育滲透
1. 通過對優(yōu)美詞句的分析體會,開展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入了很多精美的文章,文章的作者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直接或者間接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語言文字成為作者情感的重要承擔載體。小學語文教師要基于課文的重點字詞與優(yōu)美的詞句,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手法,感悟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詞造句的。在這種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對課文的具體情節(jié)感知能力會不斷增強,促使學生在思想情感上與作者的情感達成共鳴,潛移默化地接受到德育教育。
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朱自清的《春》,教師可先讓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修辭手法,作者是如何使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對景物進行描寫的,要讓學生根據(jù)文章的重點詞句開展朗讀。比如春草圖那一自然段中關于小草的句子中,就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其中“偷偷地”“鉆”等詞語,就是將小草當作人來寫。作者對小草生命力的頑強,運用“鉆”字,生動形象地進行了描寫,結合擬人的修辭手法,再結合“偷偷”兩個字,在春風的吹拂下,小草不聲不響地長出來,非常準確地描述了小草的旺盛的生命力,歌頌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讓學生富有情感地讀,對作者遣詞造句的巧妙之處,不斷體會、品讀,在心里深深地感悟小草頑強的生命力。這篇課文的學習,教師可滲透德育教育,鼓勵學生要學習小草奮發(fā)向上的精神,要珍惜大好的時光,勤奮學習,感受春的希望,感受青春的力量。學生學習這篇散文,不但可以品讀優(yōu)美的語句,同時還可以學習小草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進而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
2. 鼓勵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思想情感
學生在對課文朗讀的過程中,可以深刻體會文章的情感,結合富有深意的朗讀,能夠促進學生更加快速地與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融合,形成情感共鳴,進而對學生的內(nèi)心造成強烈的感染力度。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還能升華思想。
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是一篇關于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相關的文章,教師可指導學生先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通讀,了解之后,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場景,尤其是對詹姆斯釣到鱸魚、放回鱸魚的心情產(chǎn)生的變化,要讓學生重點進行朗讀,體會作者釣到大鱸魚時的快樂心情。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一些關鍵詞,開展練習式的朗讀,要重點體會作者“依依不舍”“慢慢地”等詞語潛在的內(nèi)在蘊意,真切地感悟作者的內(nèi)心舍不得又很無奈的心情。這篇課文在朗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體會作者從不理解到委屈爭辯,到再三祈求,到無可奈何地放棄,最后感到沮喪的心理變化過程。實際上,這篇文章是父親對孩子的教育,體現(xiàn)了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不但可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時還能受到人生觀的教育,對學生的一生都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二)作文教學的德育滲透
作文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語言表達與描述能力,教師可以在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指導時,潛移默化地開展德育教育。學生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對事物進行認真的觀察,結合自身的思想感悟,獲得靈感的觸動,才能對所要描寫的事物,形成自己的見解,獲得科學的評價。因此作文的寫作效果如何,不但考核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同時還應結合品德教育,讓學生的文章內(nèi)容寫得更加真實感人。
具體來說,首先,對于作文的選材,要盡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熟悉的人或者事物來寫,將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比如寫《我最喜歡的小動物》《我愛家鄉(xiāng)的景色》等。在開展作文指導時,要從平時生活中的細微處著手,不斷地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根據(jù)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分段寫出自己的感受,升華作文的主題。德育教育的滲透與作文教學的結合,要注意對學生寫作熱情的激發(fā),選擇的材料不能憑空捏造,要符合真實的實際情況。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的作文寫作做到真情流露,說真話??勺寣W生根據(jù)自己親眼目睹的真情實感,作為寫作材料,用真誠善良的語言進行表達。作文的命題方式可以靈活多變,在符合教師統(tǒng)一要求的前提下,學生可以自擬題目。比如《我終于勇敢地站了起來》《老師我想對你說》等,鼓勵學生勇敢地說出心里話,敞開心扉。要讓學生懂得作文是對自己認知能力的表達過程,同時也是對愛憎美丑以及道德品質的評論過程,因此,作文的寫作要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情感,要具備良好的文明習慣,真正實現(xiàn)文如其人。
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德育滲透的手段
(一)使用體驗式教學法
所謂的體驗式教學,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就是通過讓學生在生活或者實際經(jīng)歷中的體驗,不斷地了解和掌握課文的內(nèi)容與含義。在新課程改革之后,教材中的一些文章某些戲劇性色彩較濃,雖然讀起來在情理之中,但是有時候卻感覺不符合正常的邏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對這些文章內(nèi)容進行理解,可采用體驗式教學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某種情境,讓學生在設身處地的某種情境中,對這篇課文的發(fā)生過程獲得真實的體驗??梢栽O置情景劇的模式,讓學生針對課文的某段內(nèi)容進行角色演繹,在扮演人物角色的過程中,真實地感悟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促進德育的有效滲透。
(二)運用合作學習模式
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過程還可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根據(jù)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將班上的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對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單,采用分組的模式完成??勺寣W生自由選擇小組的搭配形式,這種組合學習模式,成員之間需要相互協(xié)作,要具備一定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才能通過小組的協(xié)力合作完成任務。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各個小組同伴之間會互幫互助,并且要使用合理的交流語言,情緒以及交流細節(jié)上要注意禮節(jié),所有這些也是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不斷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做到與時俱進。教師不但要做好小學語文的語言知識教學,同時還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讓文化知識教學與德育教育相互整合,才是符合當下最主流的教學方式。教師可在閱讀教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滲透,同時還要結合體驗式教學法,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深度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陳金娟.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上),2020(9):90-91.
[2]成永紅.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課外語文(上),2021(1):52-53.
[3]王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探討[J].小學生作文輔導,2021(3):83.
[4]張召麗.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nèi)外,2020(7):272.
作者簡介:
王艷麗,甘肅省平?jīng)鍪?,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甘溝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