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江 李兆祥 李國劍 萬嘉 李留江 吳若用 沈仕俊 李天杰 馬振桓 楊鏞
患者,男,27歲,因反復右下肢腫痛2月余于2020年6月22日入住我科?;颊?月余前于當?shù)蒯t(yī)院行右下肢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后出現(xiàn)右下肢腫脹、疼痛,未行系統(tǒng)診治,患者近2月來右下肢腫痛情況逐漸加重,在當?shù)蒯t(yī)院完善下肢血管超聲提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予利伐沙班片10mg po qd 抗凝治療,癥狀較前稍緩解,現(xiàn)為進一步治療,于我科就診。患者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0余年,未規(guī)律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無家族血栓病史,余既往史無特殊。入院查體:右下肢明顯腫脹,皮膚張力稍高,局部可見數(shù)個長約1.5cm 術口,愈合尚可,雙下肢肢體周徑:雙側髕骨上緣15cm周徑相差3cm,髕骨下緣15cm 周徑相差2.5cm。
實驗室檢查:患者三大常規(guī)、血生化全套、磷脂綜合征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血沉無明顯異常;纖維蛋白原1.6g/L;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乙肝e 抗體陽性(+)、乙肝核心抗體IgG 陽性(+)。影像學檢查:頸部血管超聲及心臟超聲未見明顯異常,下肢血管超聲示:右側股總靜脈、股深淺靜脈、腘靜脈、腓靜脈、小腿肌間靜脈血栓形成。完善下腔靜脈CT 靜脈造影(CT venography,CTV)提示:肝上段腔靜脈充盈良好(見圖1);下腔靜脈肝段缺如(見圖2);腎上段下腔靜脈纖細(見圖3);腎段下腔靜脈顯影不清,左腎靜脈匯入奇靜脈(見圖4);腎下段血栓形成(見圖5);右側髂總靜脈、髂內(nèi)外靜脈、左側髂內(nèi)靜脈血栓栓塞(見圖6);椎體旁腰靜脈、腰升靜脈、奇靜脈、生殖靜脈擴張,雙側腎靜脈迂曲、擴張。
患者于2020年6月24日在局麻下行下腔靜脈造影(備濾器植入+置管溶栓術)示:患者下腔靜脈未見明顯顯影,左側腰升靜脈及半奇靜脈迂曲擴張明顯(見圖7);左股靜脈推注的造影劑經(jīng)粗大的副奇靜脈流入奇靜脈進而匯入右心房(見圖8)?;颊呦虑混o脈血栓形成閉塞,靜脈濾器難以通過迂曲擴張的腰升靜脈,遂放棄置管溶栓,建議患者行AngioJet 血栓抽吸,但患者拒絕,予利伐沙班10mg po qd 預防性抗凝治療,囑患者穿彈力襪并定期復查了解病情進展。
圖1 肝上段下腔靜脈充盈良好
圖4 腎段下腔靜脈顯影不清 ,左腎靜脈匯入奇靜脈
圖5 腎下段下腔靜脈血栓形成
圖6 右側髂總靜脈、左側髂內(nèi)靜脈血栓形成
圖7 經(jīng)左股靜脈造影脊柱右側下腔靜脈未見顯影,腰升靜脈及半奇靜脈迂曲、擴張
圖8 造影劑經(jīng)粗大的副奇靜脈流入奇靜脈進而匯入右心房
討論下腔靜脈(Inferior vena cava,IVC)由雙側髂總靜脈匯合而成,分為肝內(nèi)、腎上、腎和腎下段4個部分[1],在第4 或第5 腰椎沿腹主動脈右側和脊椎右前方上行進入右心房,IVC 畸形閉塞時靜脈血可通過臟支和壁支側枝循環(huán)回流至右心房。肝靜脈及其開口以上段IVC 阻塞性病變將導致布加綜合征,患者會出現(xiàn)門脈高壓的一系列癥狀體征[2]。血管外科治療的主要是肝靜脈開口以下IVC 畸形,該類畸形最常見的是雙下腔靜脈和左下腔靜脈,這種畸形占總人口的0.2%~3%[3],國內(nèi)報道的伴有下肢DVT 的病例也多集中在這兩種類型[4,5],較少見的畸形包括IVC 肝段缺如、下腔后輸尿管、IVC 完全性缺如等[6],目前IVC 畸形的分類尚不統(tǒng)一。
IVC 畸形多為先天性發(fā)育異常,在一般人群中估計患病率為0.07%~8.7%[7],IVC 在胚胎發(fā)育的第6~8 周由后主靜脈、下主靜脈和上主靜脈3 對胚胎靜脈的連續(xù)出現(xiàn)和消退形成,該過程中的異常病理改變均可導致IVC 畸形[6],也有部分IVC 畸形由腫瘤壓迫、外傷、血栓形成等造成。IVC 畸形多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優(yōu)生優(yōu)育的政策下兒童體檢越來越普及,關于先天性IVC 發(fā)育異常的病例報道也隨之增多,薛超[8]對61例 IVC 畸形患兒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多達49例伴有心臟內(nèi)部結構畸形及心律失常,占比80.3%。對于大多數(shù)因體檢發(fā)現(xiàn)IVC 畸形的患者而言,一般都有較好的側支血管代償,所以沒有明顯臨床癥狀,也無需特殊處理。下腔靜脈CTV和選擇性靜脈造影可以確診IVC 畸形,超聲對診斷IVC 畸形也有較高的價值,由于無創(chuàng)和不需造影劑,尤其在兒童的IVC 畸形篩查中更為適用[8]。
本例患者在下腔靜脈CTV 中提示IVC 肝段缺如,靜脈造影進一步明確了診斷。患者IVC 畸形伴有DVT和腎下段血栓形成的原因考慮為:①患者下肢靜脈曲張術后臥床,活動較少,導致下肢血流緩慢,肌肉泵功能未能充分發(fā)揮;②麻醉及手術應激;③IVC 畸形,血流經(jīng)側支循環(huán)回流,阻力增大,血流緩慢。IVC 肝段缺如發(fā)生在胚胎的5~6 周,由于右下主靜脈和肝臟的連接失敗,導致右下主靜脈畸形,血液從右上、下主靜脈分流入膈腳后的奇靜脈,約占IVC 畸形的0.6%[6]。本例患者不僅IVC 肝段缺如,而且左腎靜脈解剖變異匯入奇靜脈。黃景等[9]報道了1例相似的病例,該病例肝段IVC 走行區(qū)未見正常的IVC,而肝下IVC 血流匯入左腎靜脈后再匯入奇靜脈向上走行,但該病例未合并DVT,也無IVC腎下段血栓形成。王志鴻等[10]報道了合并下肢DVT 的下腔靜脈肝段缺如患者,但該病例為左位下腔靜脈,我們的病例在國內(nèi)更為少見。
在合并下肢DVT 的IVC 畸形治療方面,由于血栓需通過較IVC 更細的側支循環(huán)才能進入右心房,目前多主張保守治療,對于合并肺栓塞和考慮置管溶栓的患者可選擇濾器,濾器可放入奇靜脈和變異的IVC。IVC 畸形在臨床上并不多見,但對于不明原因的下肢DVT 患者而言,入院完善下腔靜脈CTV 非常必要,在30歲以下出現(xiàn)不明原因深靜脈血栓的患者中,約有5%發(fā)現(xiàn)IVC 畸形[11]。此外對于腹部外科手術和需進行穿刺活檢的患者,術前對IVC 的評估同樣重要[12],可以避免術中誤傷IVC,選擇合理的術式,降低手術風險,應對IVC 畸形足夠重視,才能做好一級預防,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