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事業(yè)的改革工作也在不斷地深入發(fā)展,教師團隊對教育工作的認知和了解程度也在不斷地加深,逐漸發(fā)現了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當中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并在對教學經驗總結和回顧的基礎上,不斷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使得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更加完善。在這篇文章當中,以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當中的問題為基本出發(fā)點,在充分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情況和相關教育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進行系統化、全面化的分析和探索,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供小學數學教師,以及相關教育事業(yè)工作人員指導和參考,希望可以為小學數學教育事業(yè)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心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方法
一、 引言
在當下的教學大環(huán)境中,雖然素質教育引起了越來越多社會群體的重視,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內容,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傳統教學思維模式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由來已久,這就導致教育改革注定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需要眾多教師團隊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這些都是教育事業(yè)改革正在不斷深入的明證,只有發(fā)現問題,才能夠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基礎,從而使中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能夠變得更加完善,使得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能夠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獲得更大程度的提高與發(fā)展。
二、 中國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不足之處
(一)刻板教學思維影響,課程缺乏趣味性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由于受到刻板教育思維的影響,沒有意識到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也沒有認識到學生主觀學習意愿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片面強調教師的監(jiān)督職責,通過布置強制性任務的方式督促學生學習,并且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誤導,為了最大化提高教學效率,采取“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極低,只能夠被動地接受單方面、高強度的知識灌輸。在此情況下,不僅會在極大程度上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可能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同時,由于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再加上小學數學是大量數字和圖形的堆積,無法持續(xù)吸引小學生的興趣和關注。
(二)教學方法一元化發(fā)展,制約教學效果
“填鴨式”教學,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強行塞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從表面上看似乎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實際上由于學生學習興趣的缺乏,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只停留在表面,并沒有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靈活運用程度明顯不足。除此之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所形成的沉悶課堂氣氛,還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打擊,使得學生對小學數學的學習興趣進一步降低。
(三)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存在認知“代溝”
在當下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團隊和學生群體之間有著明顯的隔閡,由于社會閱歷和事物認知的不同,導致教師不能理解學生為什么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當中,學生也不能理解教師為什么總是催促著學習。同時也由于身份上的管理和被管理關系,如教師發(fā)現學生上課走神、玩手機,必然會進行管教,這就也導致了教師和學生在身份上的對立關系,不利于教師團隊和學生群體之間形成有效的學習交流。教學工作的進行并不能夠只依靠于教師團隊,更重要的是學生群體的支持,因為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當中的主體,這就導致教師團隊和學生群體之間的學習交流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通過加強教師團隊和學生群體之間的交流,才能夠使得教師團隊對學生群體有一個真實準確的認知和了解,從而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最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
(四)教師缺乏多媒體教學經驗,教學信息化推進程度不高
根據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盡管多媒體技術方興未艾,但將其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間畢竟尚短,不僅沒有成熟的教育理論可供參考,小學數學教師也嚴重缺乏信息化教學經驗,大多不能夠很好地掌握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力度。有的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力度較小,只是將教材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投放出來,并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的優(yōu)勢,和傳統教學活動相比,沒有較大區(qū)別,屬于“換湯不換藥”的教學行為;有的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力度較大,教學活動完全被多媒體所主宰,利用網絡課程進行教學,教師只是負責開關機,沒有做好教師的本職工作,不能夠給予學生親切的關懷和良好的教學體驗。
(五)教學內容單薄,欠缺豐富度和實質性
教學內容作為教學活動的基礎構成環(huán)節(jié),對教學最終質量存在極大的影響力,不僅會直接決定學生“學什么”,更是會決定學生能力成長的方向。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卻在兩大方面存在較大瑕疵:一方面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獲得更高的考試成績,一切教學內容圍繞數學教材展開,將學生視野限制在教材范圍之內;另一方面,教材固然是經過千錘百煉而成,凝聚著無數專家學者的心血,不僅擁有極高的教育價值,并且是構建教學框架的最佳材料,但畢竟受限于教材體量,所容納的知識內容有限,而數學又是需要學生將知識靈活運用的一門學科,有限的知識變形應用,不足以支撐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增長。
三、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有效性的方法措施
(一)轉變教學思路,增強課程趣味性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學活動更加關注學生自身,更加尊重學生學習的主觀意愿,先引導學生產生足夠的學習意愿和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在學習內動力的推動下,積極自主地投入學習任務中去。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適當添加新穎有趣的知識信息,為教學活動賦予更多的趣味屬性,加強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程度,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并且,教師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進行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活力
教師團體應當突破傳統教學思維模式的限制,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改變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以教師團隊為教學活動主體的尷尬局面,結束教師團隊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所進行的單方面、高強度的知識灌輸行為,構建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團體和學生群體都是教學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的參與程度,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對于所學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知和了解,并在此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對小學數學理論知識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可以使得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得到全面化的提高。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存在諸多教學優(yōu)勢,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小學數學存在兩極化問題,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借助于合作學習小組,教師可以將學生依據學習成績按比例分配到不同的小組內,讓數學能力較高的學生帶動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從而構建“先進帶后進”的教育目標,實現數學成績的整體性提高;其次,傳統數學課堂缺乏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更多地關注于書面知識理論,而在分小組交流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多練習數學知識運用,以此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應用程度;最后,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實現了由“灌輸者”向“引導者”的轉變,只負責必要性的引導,所有的知識內容都要由學生一步步推導討論,這就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經過系統性思考,對知識體系的脈絡了如指掌,真正達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地步。
(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學習需求
在當今新時代的背景下,學生越來越重視自我個性的表達,學生與學生之間在性格特征上的差異越來越大,學生向著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但這也給教學活動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統一化教學越來越不適應于學生多元化發(fā)展的學習需求,這就需要教師團隊加強和學生群體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溝通,從而加強教師團隊對學生群體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的認知和了解,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使得教學內容可以更加貼近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可以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并在教學過程當中能夠學到更多有益的知識內容。
(四)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
眾所周知,數學理論知識是各大學科當中最為枯燥無味的,也是最不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而學習興趣又在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所以如何提高學生對小學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成為教學過程當中的重點內容。伴隨著第三次信息化革命的興起,教師團隊發(fā)現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多媒體教學課堂,將小學數學課本上枯燥無味的數學理論知識轉變成豐富多彩的圖片或者視頻,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生活當中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生活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能夠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參與到小學數學學習生活中去,從而可以顯著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使得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數學能力能夠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成長。例如,在“位置與方向”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但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物體位置與方向之間的關系展現給學生,也可以將一些有趣的卡通人物充當辨別方向的“物體”,以此來加強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
(五)連通課內課外,優(yōu)化教學內容
要想學生數學能力穩(wěn)步提高,就不能夠僅僅依靠數學教材,還需要更多的數學“資糧”。在傳統教學課堂中,學生所能夠接觸到的數學資料有限,只能夠深度挖掘教材內容,無法突破課堂范圍的局限性。而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作為一個開放性平臺,對所有信息內容兼收并蓄、來者不拒,其中不乏數學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中汲取“養(yǎng)分”,檢索出更加新穎、更加有趣的信息資料填補到教學內容中去,從而為教學活動賦予更多的趣味性和實質性,不僅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還能夠有效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質量的飛躍式提高。
四、 結語
總的來說,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既是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也是學生數學能力提高的必然需求。唯有不斷革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并在教學活動中總結經驗教訓,才能夠構建出更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特別是在當今時代,人才內卷化愈發(fā)突出,而教育事業(yè)作為人才后備培養(yǎng)基地,也與其息息相關,必然會催生教育焦慮情緒。針對此,為了應對愈發(fā)強烈的教育需求,必須要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實現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最大化提高。
參考文獻:
[1]閆立華.關于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A].北京中教智創(chuàng)信息技術研究院[C].北京中教智創(chuàng)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0.
[2]王娜.淺談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A].北京中教智創(chuàng)信息技術研究院[C].北京中教智創(chuàng)信息技術研究院:2017:10.
[3]拉毛草.基于藏文化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其實踐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20.
[4]白曉宇.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
拉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藏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