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系統(tǒng)地科學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整合性,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能夠讓教師抓住單元的主體,強調(diào)文本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追求語文要素的循序達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文章對語文要素統(tǒng)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策略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語文要素;單元整體教學;循序漸進
一、 引言
開展語文教學應該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基本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教材中的課文提高情感體悟能力和表達能力。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是以單元為主,將單元中的單篇文本納入整體教學活動中,只講解代表性的課文,并與同類型的課文進行類比,進行輻射性的教學活動。
二、 研究背景
(一)基于語文教材變革的需要
語文教材變革之后,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強化了語文學習的綜合性,立足整體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在語文要素的指引之下開展對本單元課文的學習,加強了單元內(nèi)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
(二)基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需要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學生在語文實踐的過程中積累和構建起來的,并能夠運用到真實的情境中,加強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提高,是一種綜合性的價值體現(xiàn)。單元整體教學能更有針對性地加以鞏固與提升。
(三)基于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的需要
部編版教材的每一個單元中都有固定的語文要素,如何將語文要素落實到單元的學習當中?單元整體教學將單元作為一個課程的整體進行教學。教師通過把握整個單元的文章進行仔細研讀和分析,找到每一個語文要素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加強各要素之間的關聯(lián)性。教師可采用階梯式的教學,找到每一篇課文中相應的語文要素,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培養(yǎng)目標,促進教學的高效開展,逐步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三、 概念界定
(一)語文要素
語文要素是語文教材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是語文訓練中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內(nèi)容、方法、能力和習慣??偟膩碚f,語文要素就是構成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要因素。在語文的字、詞、段、篇中都包含著很多語文要素,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是指向語文要素的。在語文學習方法中的品、悟、思、賞也都是語文要素。語文要素是實現(xiàn)知識技能向素養(yǎng)轉(zhuǎn)化的一個橋梁。
(二)單元整體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它是根據(jù)語文教材中的單元主題,對學生加強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是將單元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單位進行教學活動。
(三)基于語文要素的單元整體教學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jù)語文要素,針對整個單元對教材進行研讀和分析,把握好語文要素的連續(xù)性,抓住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有層次地開展教學。針對每一個單元中包含的語文要素,采用階梯式的教學,找到每一篇課文中對應的培養(yǎng)目標,然后立足于語文要素的落實,開展對整個單元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聯(lián)系上下課文,抓住前后要素之間的關系,明確單元的教學定位,讓學生抓住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點。
四、 研究目標
(一)清晰對語文要素的界定,梳理構建語文的結構要素,建立與新課標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
(二)基于語文要素統(tǒng)領下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對每一冊課文系統(tǒng)解讀,設置單元目標,提升教學的專業(yè)能力。
(三)改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前提,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四)使用正確的方法開展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優(yōu)化教學評價,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五、 在語文要素統(tǒng)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前后關聯(lián),解讀單元要素
單元內(nèi)幾篇課文,不論是在知識性上,還是在思想性上,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直接聯(lián)系,是指同單元的課文存在一定的共性,這樣的共性體現(xiàn)在許多方面。在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中,語文要素會重復體現(xiàn),需要通過練習不斷得到鞏固。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前后關聯(lián),引導學生根據(jù)之前所學的方法,舉一反三,學習本篇課文,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不僅能夠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能夠?qū)⒔處熤v述的方法進行遷移,加強鞏固。
我們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首先抓住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閱讀要素為“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nèi)容展開聯(lián)想”,習作要素為“習作時發(fā)揮想象,把重點部分寫得詳細一些”。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將這幾篇課文串聯(lián)起來,落實本單元的語文閱讀要素。這幾篇課文通過各自的描寫方法,展現(xiàn)了山川湖海和花木之美。作者把自己的想象融入景物描寫之中,景生動,情動人。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作者豐富、有趣、奇特的想象,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部編版六上語文第一單元閱讀要素梳理
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根據(jù)閱讀要素,展開對《草原》《丁香結》的教學,小結學習方法,并能讓學生學以致用,開展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形式學習后兩篇課文,得以落實“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nèi)容展開聯(lián)想”的語文要素。在對語文要素的梳理過程中,習作是最好的方式,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進行練筆。如,由《草原》中蒙漢人民惜別場景回想生活中與人惜別的經(jīng)歷,把重點部分寫詳細。
(二)聚焦要素,確定學習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沒有目標就失去了根本,也失去了方向。因此單元整體教學的目標非常重要,它作為開展單元教學的出發(fā)點,是開展單元教學的基礎。在一個單元中會確定一個核心的價值觀念或者是在本單元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單元中包含的課文都在圍繞這一個核心觀念展開。教師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之上,探究不同單元最主要的教學價值,感悟不同單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不同單元的教學方法和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從而規(guī)劃單元整體教學思路。
我們以五下語文第一單元整體教學為例。
五下語文第一單元各課教學目標及語文要素
課文名稱教學目標語文要素
《古詩三首》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其中的童真童趣。
《祖父的園子》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
《月是故鄉(xiāng)明》通過對文本的反復研習,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nèi)涵以及它對人精神世界的滋養(yǎng),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梅花魂》以梅花為線索,研讀關于外祖父的幾件事,感受老人對梅花的摯愛,體悟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深情。學會借助具體的事物,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對于整個單元的學習,教師要緊扣單元重點運用方法進行引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針對本單元的內(nèi)容分析,需要讓學生把握的語文要素:學會借助具體的事物,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設立教學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教學。
第一,認識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提出問題,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解決問題,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向往或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第三,借助重點詞語理解內(nèi)容,抓住課文中的注釋,理解古詩詞;第四,組成探究小組,體會作者如何用生動的語言表達情感。讓學生總結文章的結構,揣摩語言文字的魅力;第五,抓住文章的特點,學會運用修辭等手法;第六,適當?shù)亟M織練習,進行評價,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單元統(tǒng)整策劃學習活動
在目標確立了之后,策劃語文要素統(tǒng)整之下的梯度解讀,落實對語文要素的理解。
1. 選文閱讀,感知語文要素
我們還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選取《梅花魂》,策劃活動,掌握本單元的語文要素。
在讀順文章的基礎上抓住文中“梅花”這一線索。外祖父經(jīng)常教“我”讀的一些古詩詞,學生反復吟詠中,理解詩意。教師引領學生走進課文:其中“她卻不一樣……最有骨氣的!”把梅花與生活中的其他花作對比,突出梅花的堅強、不屈不撓。三個“最有”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歌頌了梅花的高尚品質(zhì)和中華民族的堅貞。
學生通過體悟句子:“多少年過去了……眷戀祖國的心?!睆淖掷镄虚g,感受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愛國、思國的強烈情感。
通過研讀這些關鍵性的語句,讓學生學會運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借助具體的事物表達思想感情。
2. 群文整合,領會語文要素
在選文閱讀之后,怎樣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呢?教師可以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將單元的各篇課文作為素材策劃主題,讓學生進行討論。
首先,教師提出問題:古詩三首中的《四時田園雜興》《稚子弄冰》《村晚》和《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xiāng)明》《梅花魂》這幾篇課文分別在寫什么?要表達什么感情?然后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
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對這幾篇文章,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篇?它都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是怎樣抒發(fā)的?在步步引導中,學生逐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
最后,教師讓學生文本類比,讓學生也借助某一種事物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應該從哪幾方面來寫,并進行習作實踐。
3. 習作實踐,把握語文要素
在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通過解讀課文,體會其中包含的精彩之處和所使用的寫作手法,然后開展寫作練習。在練習中,將學到的修辭手法或者是優(yōu)美的詞句在實踐中加以鞏固。
首先,教師鼓勵學生選取具體的景物,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梳理出寫作的流程。其次,結合選文,選擇自己所寫景物的某些方面,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應用選文中所學習到的寫作手法和描寫手法。最后,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和分享,教師再給予評價,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習經(jīng)歷。這樣循序漸進,使教學更有階梯感,層次感,語文素養(yǎng)就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六、 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要素統(tǒng)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優(yōu)化了課程的安排,教師的整體意識貫穿教學的各個方面,促進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叢叢.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2]賈秋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范式探索[J].基礎教育課程,2019(10):22-27.
[3]李芳.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參考,2019(16):58-59.
[4]朱莉.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聽說讀寫整合訓練的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陳君,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新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