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麗君
在課程游戲化教學理念以及《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指引下,我園以“傳承民間游戲,體味繽紛童年”為核心,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園本課程。針對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們充分利用本土豐富的皮影資源來開展主題活動。
與幼兒共同籌劃一周的“戲說皮影閣”終于開張啦!活動開始時,幼兒們還有模有樣地擺弄皮影,但由于缺乏技巧,他們嘗試了幾次就失去了玩皮影的耐心。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接下來的皮影游戲主題活動中,我們搜集整理了關于皮影的動畫視頻,還特意邀請了當?shù)刂钠び皯蜓輪T向幼兒傳授玩皮影的技巧。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幼兒們很快就掌握了操控皮影的技巧,心中又燃起了玩皮影的熱情。
案例分析:幼兒學習和探索的耐心來源于成功。當幼兒意識到自己不能靈活掌握皮影時,就會失去玩皮影的耐心。作為引導者,我們需要及時介入,以促使他們保持繼續(xù)游戲的信心。所以,我們充分利用本土資源,邀請專業(yè)人士指導幼兒,讓幼兒收獲成功的喜悅。
掌握了玩皮影的技巧后,幼兒們就開始自主玩皮影了。小宇拿起“孫悟空”的皮影來回翻跟頭,一邊操作皮影一邊喊:“看俺老孫七十二變!”其他幼兒都被小宇吸引住了,紛紛模仿小宇。看到幼兒們對人物皮影如此感興趣,我決定和幼兒們一起創(chuàng)造皮影故事。每天,借助幼兒離園前的一小段時間,我和幼兒們商量第二天要表演的皮影故事,并畫出要表演的故事情節(jié)。然后,我收集幼兒們的繪畫本,根據(jù)繪畫本里的信息準備第二天需要的皮影道具,還鼓勵幼兒回家制作皮影。自主創(chuàng)造皮影故事讓幼兒暢玩皮影的熱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案例分析:結合幼兒愛模仿的特點,我們通過師幼互動共同創(chuàng)造皮影故事,并在此基礎上投放游戲材料,讓幼兒在與環(huán)境和皮影游戲的互動中學會遷移經(jīng)驗累積新經(jīng)驗,也讓幼兒在輕松自在的環(huán)境中大膽表達、耐心聆聽、積極思考、拓展思維。這樣的教學引導方式充分尊重了幼兒的個性差異,引導他們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新一輪皮影主題游戲就要開始了,今天沒有規(guī)定表演劇目,幼兒們可以自由發(fā)揮。媛媛傷心地坐在皮影舞臺的幕布后面,原來媛媛想要表演《七個小矮人》的故事,但是班級的皮影材料區(qū)沒有關于這個故事的皮影道具。我蹲下來跟媛媛說:“如果這里沒有你想要表演的角色,那我們可以想什么辦法呢?”她馬上回答說:“可以做!”沒過一會兒,媛媛就拿著剪好的人物到我面前說:“老師,我畫好了,也剪下來了,可是沒有那兩根操作棍呀!”正好賣“冰糖葫蘆”的馨怡路過,立刻說:“你可以用我做冰糖葫蘆的竹簽子做呀!來,給你!”
案例分析:開展大班皮影主題活動,并不是簡單地讓幼兒自主玩皮影,而要讓幼兒在游戲體驗中有所收獲。幼兒在進行皮影表演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道具不夠、劇本不豐富、道具損壞等。這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自主解決問題,從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中獲得生活經(jīng)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要時刻關注幼兒的游戲動態(tài),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把握教育契機,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和游戲精神。
通過深入分析大班幼兒在皮影游戲主題活動中動手嘗試玩皮影的實踐過程,我們深刻了解到大班幼兒由于缺乏游戲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常會在游戲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狀況。作為幼兒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我們要引導幼兒自主解決問題,讓他們在游戲中快樂體驗并有所發(fā)展。在皮影主題活動中,教師必須要把握好引導者和觀察者的角色定位,切勿占據(jù)幼兒的游戲主導地位,從幼兒的興趣、情感等需求出發(fā),通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學指導、情感交流等方式來科學引導幼兒暢玩皮影,并獲得多元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