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 瑛
圖書館對園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園的“圖書館”在堅持閱讀場館的創(chuàng)設上,努力營造一種具有文化意象的氛圍,通過創(chuàng)設立體、豐富、開放、互動的空間,讓圖書館成為培養(yǎng)幼兒閱讀素養(yǎng)的最佳場所。
“站立”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站立”意味著不能讓幼兒矮下去,不能讓幼兒只會仰視,更不能讓幼兒成為被動的閱讀者。
閱讀情意包括閱讀認知、閱讀情感和閱讀意志。我們與幼兒一起參與“圖書館”的建設,使幼兒成為“圖書館”建設的主體。在家庭中,我們也發(fā)動了“給書房找伙伴”的親子活動,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開辟專屬的閱讀空間,并尋找適宜的圖書帶到班級中與他人分享。家園共建閱讀空間,讓閱讀自然而然地走進幼兒的生活,進而使幼兒走近閱讀、了解閱讀、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閱讀習慣包括閱讀思維和閱讀行為兩部分,細化為閱讀動機、閱讀頻率、閱讀形式和閱讀品質。在“圖書館”建設中,我們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圖書的購買、分類整理與上架活動中,使他們深入了解圖書的多樣性。我們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閱讀打卡活動,鼓勵幼兒每天進行閱讀,并積極與他人分享閱讀感受。在“圖書館小小管理員”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承擔書籍整理、修補等任務,使他們了解愛護書籍的重要性。
閱讀經驗包括閱讀知識和閱讀技能。在“圖書館”的空間布局中,我們?yōu)橛變悍e極創(chuàng)設聽、說、讀、寫區(qū)域。我們用優(yōu)質的電子書籍為幼兒打開眼界,用錄音工具及開辟的特定區(qū)域,為幼兒提供說的可能。在讀的區(qū)域,我們和幼兒了解圖畫書的結構及作用,用提供的紙和筆,讓幼兒盡情地記錄閱讀中感興趣的畫面或者閱讀后的心情。
閱讀運用包括閱讀分享、閱讀遷移和閱讀創(chuàng)作。閱讀運用即讓幼兒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經驗,通過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的理解;能將閱讀經驗運用于生活中;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采用多種方式仿編、續(xù)編圖書情節(jié)并進行知識整合。
我們追求具有文化意象的圖書館,追求整體性的“大閱讀”,在幼兒園的“小空間”里進行“大閱讀”,助力幼兒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
首先,利用三維空間,統(tǒng)整班級格局。我們遵循幼兒好感知、愛操作、喜體驗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活動室的三維空間,將活動室由原來的“中間留空”變成“區(qū)域化自主空間”,從“師控型班級”轉變?yōu)椤坝變汉徒處煿蚕淼目臻g”,實現了更好的聯動和推動。其次,把握三個尺度,呈現閱讀文化。我們創(chuàng)設了溫馨自由的閱讀氛圍,提供了豐富的閱讀材料,幼兒們可以自由探索。
會發(fā)聲的心燈墻——共享“悅”讀旅程。心燈墻上記載著幼兒的閱讀旅程,每一個二維碼都是一個動人的閱讀故事。
好書推薦領養(yǎng)架——引領共讀潮流。定期由班級認領好書推薦架,幼兒、家長和教師一起推薦優(yōu)秀繪本并進行展覽。
原創(chuàng)繪本發(fā)行站——孕育七色夢想。鼓勵幼兒用繪本創(chuàng)作的方式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瞬間,并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
創(chuàng)意無限故事柜——玩轉繪本游戲。故事柜中陳列著故事盒、故事袋、故事衣、故事箱等好玩的創(chuàng)意游戲材料,隨時滿足幼兒開展游戲的愿望。
以愛育愛繪本墻——守護最美童心。投放充滿愛的繪本,用愛的故事打動一顆顆充滿愛的童心。
多多元元廣播站——聆聽花開的聲音。每周三相約多多元元廣播站,聆聽每一朵小花綻放的聲音。
我園將幼兒園的各個公共空間有機融合,創(chuàng)設隨時可以駐足閱讀、快樂游戲的環(huán)境。
1.調整規(guī)劃主題:更加貼近幼兒生活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喜好,我們創(chuàng)設了自然館、中國館、世界館等不同的閱讀主題館,多樣的閱讀體驗滿足了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閱讀需求,并鼓勵幼兒用聽、說、讀、寫、畫、演等不同的方式,多感官、多通道地享受閱讀的快樂。
2.創(chuàng)設完善內容:更加關注幼兒興趣
幼兒們親手繪制了《逃家小兔》《米莉的帽子》《我的連衣裙》等“繪本微景觀”,幼兒們在其中體驗、感受繪本中的角色、情節(jié),進而加深對繪本的理解。
3.豐富閱讀材料:更加追隨幼兒經驗
引導幼兒在閱讀后積累各種素材,并整理成《我的閱讀日記》《我的繪話日記》《我的故事書》等材料手冊,隨時滿足幼兒游戲、創(chuàng)作、展示的愿望。
“圖書館”是一個可延伸的場館,我們讓“圖書館”更好地鏈接幼兒的生活,鏈接師幼的活動,鏈接園所的管理以及一切可能的要素,并且嘗試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幫助幼兒專注閱讀,讓幼兒真正愛上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們發(fā)現,戲劇可以讓繪本“活”起來。在演繹戲劇的過程中,幼兒的想象力、注意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都會得到發(fā)展。
1.劇本主題
兒童劇應以“沖突”為主,強調敘事結構的完整性、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和主題思想的深刻性。因此,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選擇用以改編的繪本:首先,應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即具有“沖突”的張力;其次,主題應鮮明、直接、單純卻不簡單;再次,故事情節(jié)完整且長度適中;最后,故事應給讀者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間。
2.篩選情節(jié)
確定繪本后,教師應鼓勵幼兒參與劇本的改編工作,師幼共同對繪本情節(jié)進行適當篩選,并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與改編,讓劇本更具趣味性、發(fā)展性和適宜性,充分激發(fā)幼兒的表演潛能。
3.角色選擇
幼兒是天生的表演家,他們總能快速地捕捉到繪本中感興趣的表演點,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個眼神……都能瞬間點燃幼兒的表演熱情。教師要多為幼兒提供表演的機會,激發(fā)幼兒的表演欲望,讓他們盡情施展表演的才華,體驗表演的無限樂趣。
4.道具創(chuàng)新
道具創(chuàng)新是指除了準備傳統(tǒng)的物質道具以外,還要探索全新的道具模式。在戲劇表演中,我們發(fā)現有些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語言、動作非常簡單,如果僅僅局限于簡單的表演,其游戲性、創(chuàng)造性和表演性都不強,這就需要我們在道具上進行創(chuàng)新。因此,在創(chuàng)作劇本時,教師除了鼓勵幼兒自主分析繪本中的語言、動作外,還應重視探索道具的使用方法,讓道具簡單而不失精彩。
5.音樂編排
音樂律動是繪本劇的門面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烘托作用。它能夠吸引觀眾注意、渲染環(huán)境、營造氛圍、實現場景轉換。我們選擇的每一段音樂都要符合繪本內容,能從聽覺上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能促使小演員們更好地投入表演。教師可編排一些舞蹈,在舞蹈排練的過程中,也可讓幼兒自由探究,不僅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作能力,也讓幼兒在相互學習中共同編排與表演繪本。
課程不僅要從繪本中慢慢“長”出來,還必須要“大”起來。這里的“大”,應該包含“創(chuàng)”和“新”。
關注發(fā)展的“要”點。通過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文簡稱《綱要》)提出的社會領域目標的詳細解讀,我們梳理出其中的關鍵要素,如自信、交往、互助、合作、分享、同情、遵守規(guī)則等。圍繞社會領域目標進行選材,不僅能準確把握幼兒社會教育發(fā)展的方向,還能保證社會教育內容的均衡性與科學性,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均衡地發(fā)展。
關注發(fā)展的“序”點。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會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其內在的“序”點。如對于交友能力的培養(yǎng),小班可選擇“愿意和朋友一起玩”為主題的繪本,中班可選擇“和朋友快樂玩”為主題的繪本,大班可選擇“關愛朋友”為主題的繪本??傊?,在選擇繪本時,要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讓社會教育貼近每一名幼兒的發(fā)展需要。
關注發(fā)展的“拐”點。《綱要》中指出,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因此,我們不僅要善于發(fā)現幼兒的興趣點,還要對幼兒的社會態(tài)度與情感進行積極引導。
繪本是豐富多彩的,遇上活潑的幼兒,就能讓課程成為“現在時”,進而成為“未來時”。我們應關注幼兒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用最佳的方式發(fā)揮繪本的教育價值,促進每一名幼兒富有個性地學習和發(fā)展,走出課程變革新樣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