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珍
摘 要:探索信息技術學科的新課程改革方向,根據電子書包的優(yōu)勢及特點,研究其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fā)揮電子書包的優(yōu)勢,使信息技術課程突破目前的教學瓶頸,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
關鍵詞:信息技術;電子書包;教學應用
一、引言
電子書包數字化學習帶來了有別于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模式,帶來了豐富便捷的教育資源,營造了一種信息化、數字化、個性化的教學環(huán)境,為實現新型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提供了支撐。我校是番禺區(qū)電子書包實驗學校,從硬件、軟件等多方面來看電子書包教學有一定的規(guī)模和經驗,但是將電子書包應用在信息技術學科從未嘗試過,這是一次大膽創(chuàng)新的嘗試,將電子書包與信息技術課相結合,通過電子書包在本節(jié)課中的應用,可以深刻體會到新技術對信息技術傳統(tǒng)課堂的沖擊。
二、信息技術課堂應用電子書包的教學實踐
1.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播放PPT,展示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
任務一:打開電子書包高級學案,觀看無聲和有聲的電視片段《小豬佩奇》,談談聲音對于多媒體作品的意義,可在討論區(qū)發(fā)表自己觀點。
學生欣賞視頻,認真對比和思考,發(fā)帖討論自己觀后感,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聲音對多媒體作品的作用。
2.錄制聲音文件,體驗聲音之美
學生活動:任務二:以兩人為一組,一人扮演小豬佩奇,另一人扮演小羊蘇西,然后用“論壇錄音”軟件錄制,并上傳回復。從中評價同學作品,并選出最棒的5個小組。
教師注意巡堂,及時解決個別小組可能遇到的問題。對提交的配音作品進行點評。
3.聲音采集的方法
任務三:觀看電子書包的微課資源“聲音的采集方法”,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觀看微課資源,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完成問答題,認真聽講。
教師活動:對學生回答的情況給予評價和補充。
4.聲音的數字化過程
任務四:觀看電子書包的微課資源“聲音的數字化過程”,完成填空題。
學生活動:觀看微課資源,完成填空題。回答問題,認真聽講。
教師活動:對學生回答的情況給予評價和補充。
5.音頻文件的格式及其主要特點
學生活動:打開電子書包學案,觀察同一首歌的幾種不同音頻格式,對比文件大小。引導學生思考常見音頻格式及其主要特點,完成表格。
教師活動:展示PPT,講解常見音頻格式的特點。
6.總結與鞏固,反饋評價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幾個知識。
學生活動:瀏覽PPT,認真聽講回顧并回答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打開電子書包測試板塊,5分鐘內認真完成本節(jié)的鞏固練習,及時鞏固。
教師活動:根據學生測試反饋,講解錯誤率較高的題目。
三、信息技術課堂應用電子書包的效果與反思
1.高效的移動性和便攜性
電子書包區(qū)別于傳統(tǒng)信息技術課堂的是它的移動性和便攜性,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學習與添加自己的創(chuàng)新想法,聲音的采集不再局限于臺式電腦的課堂,可以選擇任何自己想到達的地方采集聲音,并把聲音簡單編輯后隨時發(fā)表。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創(chuàng)新學科,更需要學生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學習,電子書包恰恰更有利于作者隨時收集和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講解對不同能力的學生來講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電子書包教學模式應該是每個同學人手一臺,再結合電子書包學案的使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選擇屏幕回放、重新學習,或者針對疑難問題求助其他同學得以解答。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2.電子書包的個性化學習與互動性強于傳統(tǒng)的教學
通過訪談可以發(fā)現,很多學生對這節(jié)課采用的新學習模式很感興趣,也發(fā)現了與以往信息技術課程的不同。教學過程中應用了電子書包的“互動討論”模塊,讓學生在主題帖下發(fā)表自己小組的配音,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評論,教師也可以進行“印章”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強于平時的教學。在信息技術課中應用電子書包除了新鮮感之外,帶給學生更多的感受是信息技術學科理論知識不再那么枯燥無味,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深一層知識的學習。
3.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信息技術課堂
當前信息技術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可以看出現在教師充當的角色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不再是課堂的主體。在電子書包的高級學案中設計了兩個微課資源“聲音的采集方法”“聲音的數字化”,學生利用電子書包自行觀看微課資源,完成教學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評價或補充。在這節(jié)課中改變了傳統(tǒng)信息技術課堂教師為主導的方式,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
4.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利用電子書包的“測試反饋”模塊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作答時間和作答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教師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對落后的學生進行個別化指導,也可讓學生來當小老師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這樣就能切實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兼顧不同學習傾向的孩子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這樣反復思考本節(jié)課之中學生的反應,讓老師反復回顧剛才講解的知識,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自己身上的不足,有利于其對教學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長時間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四、結語
由于網絡環(huán)境構建、時間和人力的局限性,本節(jié)電子書包信息技術課還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學模式還需要多次試驗及修改完善。希望隨著教學設備的改進和教學理念的完善,基于電子書包的信息技術課堂的構建可以有很大的改進,實現信息技術課應用新技術實現個性化學習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祝智庭.新技術手段給力學習方式的變革:華東師范大學祝智庭教授談“電子書包”[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2):9-10.
[2]劉繁華,于會娟.電子書包及其教育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1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