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蘊
摘要:在比較分析當前開展在線教學平臺的基礎上,結合計算機程序設計類課程的特點,應用了“MOOC/SPOC +直播課堂 +即時消息群+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并探索直播課的多種互動方式,加強了對應用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實踐,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在線教學;程序設計;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TP31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30-0159-02
2020年初,全國高校大規(guī)模開展在線教育,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大意義,是對我國在線教育的一次大考驗,也是對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一次全民檢驗。這是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戰(zhàn)了教師在線教學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學生居家學習的主動性、適應性和有效性[1]。
1在線教學的主要形式
無法面對面交流、互動性不足等問題是在線教學區(qū)別于課堂教學的難題[2]。為了達到在線教學的效果,很多教師首選直播課堂,創(chuàng)建條件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使用較多的在線直播平臺有騰訊會議、釘釘、微信等,也可采用一些互動性強的教學平臺,如:雨課堂、學習通等,這類教學平臺更“懂”教學,可以實現(xiàn)簽到、搶答、分組任務、問卷、測試等。
程序設計類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的基礎課和必修課,實踐性強。此類課程有時需要教師分享屏幕演示編寫和調(diào)試代碼的全過程,有時需要教師操作學生電腦幫助其調(diào)試代碼,有時需要角色互換,由學生分享編程思路,教師給予點評。同時,教師應提供不同難度階梯的習題集[3],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點。本文結合計算機程序設計類課程的特點,探究出在疫情時期一種更好的混合式教學模式:MOOC/SPOC +直播課堂 +即時消息群+超星學習通。
學習是學生內(nèi)心的思考活動,“教”不能代替“學”,而是學生在思考和實踐過程中逐漸自我領悟。網(wǎng)絡只是一個學習工具,線上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大量的學習活動需要在線下完成。在線教學是促進學習自學的一次好機會。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把“教”減少,把“學”放大。
2在線教學的教學設計
2.1課前
提前一周將預習視頻、課件、練習題、導學方案發(fā)布到超星學習通上,并設置任務點,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預習視頻從真實案例導入,主要講解新知識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著重講解程序設計過程中涉及的概念、語法和基本的編程思路。由于學生居家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視頻的時間不宜過長,每個知識點的視頻時間控制在5到15分鐘之間,每次課(兩學時)視頻總長度控制在45分鐘以內(nèi)。導學方案給出本次課學習的目標、重點難點內(nèi)容、并提出課程相關問題。學生可以通過預習視頻或者查閱相關資料的方式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同時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
課前布置的練習題以驗證型題目為主,學生通過標準程序了解程序執(zhí)行流程、驗證運行結果;也可以適當涉及一些簡單的程序設計型題目。這些題目可以加深學生對程序語法的記憶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數(shù)據(jù)處理、觀察等技能,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批閱這些題目掌握學生預習的情況,對于一些容易出錯的題目可以在直播課中統(tǒng)一講解。
2.2課中
直播課使用釘釘直播平臺,該平臺的好處是視頻流暢,不易卡頓,并且在課后可以自動生成視頻文件,學生課下可以通過回看視頻鞏固課上所學知識點,這也是直播課的優(yōu)勢。
為了提高在線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在直播課中一定要出鏡面對學生,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課難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著裝應與教師身份和修養(yǎng)相當,儀容整齊,面帶微笑。其次,可以將翻轉課堂引入到直播課中,加強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直播課中常用的教學形式主要有:生講生評,即將學生分組,隨機選擇學生講解課程內(nèi)容,學生從學習效果與學習深度兩方面相互評價;以練代講,即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組織出測試題目,通過學習通將測試題目發(fā)布到學習通上,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解答題目,教師依據(jù)學生答題情況選擇重難點進行針對性講解;案例點評,即學生課下完成案例式作業(yè),課堂選擇學生講解案例,教師對案例進行點評;師導生演,即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組織成“珍珠串”,撥到一顆珍珠,則選擇一名學生講解,教師點評;邊講邊練,即課下或課堂安排學生完成項目式作業(yè)。課堂通過即時消息群或釘釘屏幕分享展示同學的作業(yè)成果,學生對作業(yè)成果進行評價,教師對作業(yè)成果進行點評。最后,為能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每次直播課時,可以通過學習通的問卷功能就學生能否接受新知識點、在線教學效果如何、有哪些建議等問題與學生們溝通,并通過收集的反饋意見及時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
由于采用了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把這些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加強對應用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實踐。直播課中選取的程序案例在難度和綜合度上應高于課前習題,以設計型和綜合型程序開發(fā)為主,可由教師講解編程思想、進行算法設計、分析設計方案的可行性、編寫代碼,而后學生通過模仿、改寫、編寫的方式完成發(fā)布在學習通上的課堂習題集。另外,要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問題,指導學生利用課程相關知識完成應用系統(tǒng)的開發(fā),強化問題分析,強化過程控制,組織學生分組完成系統(tǒng)開發(fā)。
程序設計類課程,實踐動手能力要求高,學生常常會遇到程序調(diào)試問題,這給在線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分享自己屏幕,帶領學生一起觀察程序的運行和調(diào)試,讓學生學會使用程序調(diào)試工具,分析常見錯誤出現(xiàn)的原因。當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調(diào)試問題時,通過釘釘平臺的遠程協(xié)助功能,學生可以將其屏幕分享出來,此時教師可以遠程控制其電腦進行演示講解。
2.3課后
學生通過直播課后階段來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固化和延伸。知識固化體現(xiàn)在通過即時消息群(釘釘群或者QQ群)為學生答疑解惑、學生完成課后習題來鞏固所學知識和提高實踐應用能力;知識延伸體現(xiàn)在學生通過在線教學資源來學習課外擴展知識,這部分知識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實現(xiàn)教學、實踐、應用的閉環(huán)。
利用學習通的相關功能,可以及時全面了解學生觀看視頻、參與互動、問答、討論、練習的數(shù)據(jù)等情況,及時追蹤和評測學習、引導反思、促成同伴互助、激勵探究與創(chuàng)新、細化任務、根據(jù)學情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等,設置教學預警條件,精準提醒督促平時成績較差的同學,從而保證“停學不聽課”在線教學背景下,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3 在線教學的效果分析
在線教學與傳統(tǒng)實體課堂的教學效果對比如表1所示:
教學活動 通常僅關注課堂2學時,講解時間占比高。 直播關注課堂2學時,同時關注慕課學習1學時。
講解與復雜問答/討論/練習,講解與互動時間占比均衡。 課堂節(jié)奏 一堂課50分鐘,課堂講授與練習交叉進行,但仍舊偏課堂講授。 一堂課分2段,一段20分鐘左右較好。
直播講解與課堂練習交叉進行,可均衡分配。 關注學生學習 關注學生學習一般 關注學生學習較強 學習數(shù)據(jù) 無留存學生上課數(shù)據(jù)。部分學生練習數(shù)據(jù)可留存。 既能留存學生參與直播的數(shù)據(jù),也能留存學生觀看視頻、參與互動、問答、討論、練習的數(shù)據(jù)并及時統(tǒng)計,反饋與教師。 視頻信息 無留存上課視頻信息 課前、直播課和課后的視頻信息都能留存,方便學生回看復習。 課堂效率 課堂講授,信息容量適中 慕課講解,信息容量適中直播講解,重難點突出直播+即時消息群+超星學習通,問答或練習,課堂效率高。 ]
從以上對比信息來看,在線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多樣,線上異步聽講和同步直播課堂相結合,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引入,使得在線教學更易達到優(yōu)質課堂的標準。
4結語
疫情時期,通過“MOOC/SPOC +直播課堂 +即時消息群+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互動,加強對應用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實踐,程序設計類課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今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將成為常態(tài),教師要更多地從如何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積極性出發(fā),依靠精妙的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內(nèi)生動力、加強參與互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實現(xiàn)“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
參考文獻:
[1]于守超,翟付順,郭尚敬,等.疫情背景下《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空中課堂”教學方式研究[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20,26(8):142-144.
[2]孫華.疫情時期在線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20(5):52-56.
[3]郭艷燕.基于TRACK模型的程序設計實驗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10):238-242.
【通聯(lián)編輯: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