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吳東明
摘要: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當下,信息化手段運用于日常教學已成為常態(tài)。隨著MOOC的推廣和應用,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實施,混合式學習已成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結合專業(yè)、課程的特征,制定多元化、復合型的教學評價體系,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學習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MOOC 混合式教學;教學實施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31-0198-02
1 緒論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和移動端的迅速普及,MOOC的發(fā)展,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和熱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MOOC高注冊率和低通過率、形式單一、學習交流受限、評價機制不完善等狀況仍存在改進空間,但MOOC給教育教學帶來的影響值得我們認真地分析和研究。線上MOOC與線下常規(guī)教學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能不能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則成為當前教育的熱點討論。
2 MOOC課程實施情況分析
2.1 在線開放課程的特點及優(yōu)勢
MOOC沒有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空間限制,從而突破規(guī)模的限制,優(yōu)質學習資源的開放,使得在線學習成為人們實現(xiàn)終身學習目標的主要渠道。在線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地點和時間由學習者自行掌握。學習方式多元化,多層次學習需求更容易得到滿足,則是MOOC吸引眾多學習者的最大優(yōu)勢。絕大多數(shù)的在線開放課程學習平臺都有實時交互的交流功能,部分平臺提供了自動測評的功能,以保證學生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
2.2 在線開放課程存在的問題
MOOC課程雖然特點和優(yōu)勢較為突出,存在的問題目前難以突破。
2.2.1高注冊率,低完成率
MOOC推行至今,很多官方平臺給出的數(shù)據分析支出,注冊率高和完成率低是目前MOOC課程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MOOC面對的不是在校學生,大部分學習者不能很好把握個人的真實學習需求,很難堅持到底,同時MOOC課程對學習者的學習進度,缺乏有效約束和監(jiān)管,以至于部分課程中途退學率高達95%,提高課程學習進度和完成度則成為目前MOOC課程建設的難題。
2.2.2學習體驗缺失
MOOC學習過程中,采用觀看視頻為主的學習模式,遇到問題,無法與教師面對面溝通交流,同時缺乏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相互感染,屬于單向的知識輸出,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學習體驗缺失,無法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
2.2.3學習反饋存質疑
MOOC學習完成后,教師以在線答疑、線上測試、線上作業(yè)等形式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跟蹤測試。線上教學的交互過程,注重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實時反饋,目的是督促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線上自主學習,實際實施過程中,因無法實現(xiàn)獲取實際學習者是否為本人,作業(yè)是否存在抄襲,考試的誠信無法保證,導致學習效果反饋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建立完善的MOOC誠信保證機制也將成為未來關鍵所在。
3 混合式教學特征分析
3.1 混合式學習的模式
2002年,印度NIIT公司首先提出,把面對面學習、實時在線學習和自定步調式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定義為混合式學習。國內外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混合式學習是一種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對所有學習資源進行科學組織和優(yōu)化分配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學習內容和多種教育技術的混合,包含有相同教學目標的在線教育技術、適應在線學習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指標、線下師生的交流模式、傳統(tǒng)課堂的測評方法和試卷等。
3.2 混合式教學的特征
3.2.1 混合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混合式教學是以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倡導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占據教學的主導作用?;旌鲜浇虒W的教學設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更容易按照教學目標來組織教學實施過程,著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2.2混合式教學更注重互動和交流
混合式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在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是有不同呈現(xiàn)的,在線學習中,通過學習平臺進行溝通和交流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多著重于知識、內容的交流和互動。線下的交流則更注重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應用程度的把控。所以說線上和線下,學生對于教師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這也是很合適教學評價體系中重要的一環(huán)。
4 混合式教學的教學實施評價體系
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往往以成績作為評價的參考依據,更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一種靜態(tài)的評價。而混合式教學的評價方式,更關注于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是一種動態(tài)評價。
4.1混合式教學的評價方式
混合式教學的評價方式,是依據向上學習過程中的監(jiān)測數(shù)據,以及線下的考核結果進行綜合評價。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深度學習能力的提升。主要分為過程性評價以及終結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發(fā)生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知識掌握情況,結合學習數(shù)據分析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屬于動態(tài)評價。過程性評價更有利于教師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中的問題與不足,為后期課程教學調整提供參考和方向。
終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獲得結束后,對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習目標完成度,進行考核評價,屬于靜態(tài)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區(qū)別見圖1:
混合式教學的評價方法,區(qū)別于單一模式教學的評價方法,將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結合在一起,即注重學習能力又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在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中,往往是將兩種方式各占比中為50%,實際應用可根據課程性質進行調整。
4.2 混合式教學實施評價指標體系
混合式教學實施的最終評價要依據課程特征與學生的特點相結合來構建,使評價過程明確清晰,使混合式教學的各個層次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建立合理的指標體系。具體見圖2。
過程性評價主要從線上學習過程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線上成績進行評價,通過對學生的平臺登錄次數(shù)、觀看視頻時長、提交作業(yè)次數(shù)以及時間、參與討論次數(shù)進行成績格次評定,以此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是否端正,學習誠信是否樹立。通過課程的預習情況、資源利用情況、作業(yè)完成情況來評定學習能力的格次。通過對拓展學習情況、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進行格次評價來判定學生實踐能力的掌握情況。通過線上測評以及作業(yè)完成質量完成線上成績的評定格次,四個方面相結合實現(xiàn)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評價,所以評價指標中的實際分數(shù)可以使用平臺記錄、教師打分、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方式進行評價。評價標準見圖3:
5 結論
混合式教學的實施評價主要是將線上各類教學過程中的監(jiān)測數(shù)據以及線下考核相結合,依據評價標準對學習過程進行定性與定量評價的方式進行。整個評價體系不僅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tài)度,而且對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更多的關注。構建基于MOOC技術的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關鍵在于如何把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中,讓更多的人在更便捷的條件下獲得優(yōu)質學習資源。改變以教師為主導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專注度與探究能力,又能夠讓教師更充分發(fā)揮課堂設計與組織能力?;旌鲜浇虒W有教師的協(xié)助和輔導,更有助于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便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混合式教學的研究將會更加全面和清晰。
參考文獻:
[1]李響,仇大勇,黃曉燕.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研究[J].職教論壇,2018(02).
[2] 成亞玲,張敏,譚愛平.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J]. 當代職業(yè)教育,2019(02).
[3] 林莉蘭.混合式學習模式下高校網絡自主學習及評價活動調查[J].中國電化教育,2016(11):74-78.
[4] 杜世純,傅澤田.基于MOOC的混合式學習及其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
[5] 吳慮.大數(shù)據支持下學習評價的價值邏輯[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9,40(1):15-18.
[6] 楊浩.高職院?;旌鲜浇虒W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實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9(11):69-75.
【通聯(lián)編輯: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