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內(nèi)容摘要:眾所周知,習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語是人們?nèi)粘I钪虚L期使用的簡短又生動形象的短語或句子,它代表著一個國家與民族的文化特色。現(xiàn)如今,世界各國間交往日益密切,這種交流不僅體現(xiàn)在經(jīng)貿(mào)等方面,文化交流也在其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習語的翻譯與傳播尤為重要。由于中西方風俗習慣、地理位置等差異,中西方習語表達出的文化內(nèi)涵也存在一定差異,這對習語的翻譯與傳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文主要對英漢習語互譯中的歸化與異化策略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探究,使讀者能夠更加明晰習語翻譯時策略的選擇。
關(guān)鍵詞:歸化 異化 習語翻譯
隨著國家間的交往日益密切,各國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深入,習語的翻譯與傳播也對中西方文化交流起著重要作用,若習語翻譯不當,極有可能造成誤解。然而,由于中西方語言及文化差異,語言選擇上會有一定的偏差。近年來,習語的翻譯也越來越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重視,在翻譯英漢習語時主要采用歸化與異化兩種翻譯策略。尤金·奈達提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xiàn)源語的信息”。①(郭建中,2000)。我國學者對于翻譯策略的選擇也分為兩派,以魯迅先生為代表的學者主張歸化法,以梁實秋先生為代表的學者則主張異化法。本文將主要探究英漢習語互譯時歸化異化策略的選擇,并且也將重點對歸化異化的優(yōu)缺點進行評析。目前人們對于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已越來越重視,因此英漢習語翻譯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廣泛關(guān)注,然而,在習語的翻譯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爭議。因此,本文希望能夠通過對英漢習語翻譯現(xiàn)狀的研究,總結(jié)出行之有效的習語翻譯策略,有效地提高英漢習語翻譯的準確性。
一.文獻綜述
為了世界各國文化能夠良好傳播,習語翻譯變得尤為重要。歸化異化策略是英漢習語翻譯時所采用的的主要策略。本章將簡述對歸化異化的定義以及國內(nèi)外學者英漢習語翻譯的研究現(xiàn)狀。
(一)歸化與異化定義
歸化與異化最早是由韋努蒂提出的兩種不同的翻譯策略。歸化翻譯就是指要讓譯文順應(yīng)目的語的表達方式,運使譯文通俗易懂,消除目的語讀者對譯文的陌生感。
異化翻譯則與之相反,韋努蒂認為,異化翻譯要求譯文盡量保留源語言的語言習慣及文化特征。我國著名學者魯迅主張“寧信而不順”,要求譯文要保留源語言的獨特性。因此,在習語翻譯時要正確選擇翻譯策略,才能夠達到良好的翻譯效果。
(二)習語翻譯研究
目前,習語翻譯越來越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關(guān)注。我國學者張培基(2009)認為習語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固定短語或短句,應(yīng)作為一個單位使用,不能隨意改動。②此外,張培基先生認為,習語意義不僅僅包含自然意義,同時也包含非自然意義,我們要將習語的這兩層含義通過翻譯表達出來。包惠南(2004)也從文化心理、文化觀念等方面對英漢習語翻譯的方法及技巧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同時,國外學者也對習語翻譯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費南多在其著作《習語與習語特征》中對于習語的功能進行了詳細介紹,如表達意義功能、聯(lián)系功能、交際功能等等。
二.習語翻譯中歸化異化策略的應(yīng)用
中西方語言文化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語言誤用現(xiàn)象,造成意義上的偏差,給中西方讀者造成誤解。因此翻譯習語時的正確策略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章將具體介紹習語翻譯中歸化異化策略的應(yīng)用。
(一)習語翻譯中歸化策略的應(yīng)用
采取歸化翻譯是為了目的語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習語的內(nèi)在含義,因此歸化翻譯要滿足目的語讀者的文化背景,靈活詮釋文本內(nèi)容,必要時用譯入語文化來取代源語文化。
在英漢習語翻譯中常用歸化策略。如:“Love me, love my dog.”如果將這則習語直譯為“愛我,愛我的狗?!笨赡軙対h語讀者困惑,無法理解愛我與愛我的狗之間的關(guān)系。成語“愛屋及烏”與這句俗語表達的意思大致相同,因此,譯為“愛屋及烏”更易于漢語讀者理解。
再比如:“Two can play the game.”若我們將其譯為“兩人可以做游戲?!边^于直白,體現(xiàn)不出這句話的比喻意義。“孤掌難鳴”一詞似乎更能表現(xiàn)出其文化內(nèi)涵,四字格結(jié)構(gòu)也更加簡練,“Walls have ears”譯為“隔墻有耳”,“fish in the water”譯為“水中撈月”等都是歸化策略在英漢習語翻譯中的良好運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習語含義。
(二)習語翻譯中異化策略的應(yīng)用
采取異化翻譯的目的是為了保持源語言的語言文化特色,異化翻譯要盡量向作者靠攏,當源語和譯入語表達相同的文化內(nèi)涵時,就可以采用異化翻譯的策略。
異化翻譯策略也在英漢習語翻譯中占據(jù)重要地位,重點在于忠實。英漢語言中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也更有利于異化翻譯。當兩種語言表達的文化意象對等時,就可以使用異化策略,既保留了源語特色,又不會對譯入語讀者造成困擾。例如:將“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翻譯為“赴湯蹈火”,原文與譯文中都含有“水”與“火”意向,也表達相同的文化內(nèi)涵,我們就可以采用異化翻譯。將“Time is money.”翻譯為“時間就是金錢?!币彩峭?。
三.習語翻譯中歸化異化策略評析
歸化異化策略在習語翻譯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使用歸化異化策略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習語翻譯,但不可否認,歸化和異化策略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本章將對習語翻譯中的歸化異化策略進行評析。
(一)習語翻譯中歸化策略評析
歸化翻譯作為習語翻譯的主要策略之一肯定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歸化翻譯的不足之處。本章節(jié)將重點論述歸化翻譯的優(yōu)缺點,以幫助人們完善習語翻譯。
中西文化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同一文化意象的內(nèi)涵也可能大不相同。歸化翻譯可以盡量使這些差異最小化,有效減少文化差異所造成的理解偏差。例如,在中國,“龍”是權(quán)力的象征,然而在西方國家,“龍”意味著“殘忍”。在中國,“望子成龍”表達了父母對兒子的美好期盼,但若將它直譯為“to hope that ones son becomes dragon”會令英語國家讀者誤解。因此,譯為“to expect ones son becomes successful”更符合西方讀者的文化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