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話能力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學生的個性形成和智力發(fā)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還能夠陶冶情操和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是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重要動力。然而,根據(jù)實際調研情況來看,針對目前小學語文看圖寫話的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待解決的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小學語文寫話的教學質量。對此,文章分析了看圖寫話教學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產(chǎn)生的問題,筆者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寫話能力;小學語文;培養(yǎng)
寫話能力是低年級階段重要的能力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中發(fā)揮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性。寫話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生獲取與輸出知識的途徑。較高的寫作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語言能力的提升,情感表達和智力發(fā)展,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奠定重要的基礎。小學低年級是學生接觸寫話的最初階段,這個階段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把所想所思,看到,聽到的用真切的文字抒發(fā)出來。教師就需要從生活實際入手,全方位的引導學生去采集生活中的素材,使寫話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一、 當前低年級階段寫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無法全面提取圖片信息
剛進入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紀太小,各方面的能力還沒有足夠的成長,對外界事物更多的是運用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多,但是對直覺和想象思維的運用卻明顯存在好的方面。但是,筆者也發(fā)現(xiàn)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在看圖寫話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觀察方面上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首先是學生不知道怎么去觀察,不知道觀察應該從什么角度入手,缺乏一定的方法和順序混亂。并且在實際的操作中做不到更加可能的細致,容易缺少一些主體,對圖中的相關信息容易引發(fā)辨別上的遺漏和誤差,進而導致接下來的寫作環(huán)節(jié)上手足無措,也就耽誤對接下來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開展。同時,雖然一些學生能夠細致且有效地把握圖中信息,但也缺乏了對圖片信息的整合能力,嚴重影響了整體的學習效果。
(二)學生的閱讀和動手能力不足
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不僅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提出較高的要求,還要求在整個過程中,需要集中好注意力和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蘇霍姆斯林斯基認為:“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加重課業(yè)教學,而應該是閱讀?!比~圣陶也曾說過:“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懂的。”這也體現(xiàn)了在整個低年級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起到了一種奠基作用。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豐富的閱讀材料能夠很好地啟發(fā)他們的心智,提高寫話的語言表達,并且也可以帶給學生對于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相關經(jīng)驗和整體上的把握,能夠對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起到一定的補充和引導作用,對將來的寫話教育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現(xiàn)如今的學生很少會進行大量閱讀,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重視。
(三)教學過程中缺乏技巧
根據(jù)筆者的觀察,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是沿用過去的教學方法,卻沒有借鑒現(xiàn)在的科技成果,在思想上沒有創(chuàng)新,循規(guī)蹈矩,缺乏技巧性。這就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缺乏積極性,對教學內容的吸收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并且教師沒辦法做到因材施教,在對學生的點評和教學中,沒能把握好學生的心理動向,也會導致學生在開始的階段就對寫話失去了信心和不知道從何學起。教師在教學中也沒有梳理出一定的方法,導致學生不知道如何表達圖中的內容。同時教師沒有將學生當作是一個個個體,與學生的交流不夠,嚴重地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
二、 低年級寫話能力提升的優(yōu)化對策
(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低年級的學生在實際的觀察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觀察方法和由于年齡因素導致觀察能力的不足,容易出現(xiàn)不知道從何開始,也對觀察的順序產(chǎn)生混亂,進而抓不到整個圖畫傳遞的信息。所以學生在寫話中,容易鬧出牛頭不對馬嘴的笑話,這就是由于學生被一些無關的信息迷惑,從而偏離了對整體的把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具體的觀察步驟,讓學生們學會把握重點。
首先從觀察的順序入手,根據(jù)先整體后細節(jié)的順序,引導學生先把握整個圖片要傳遞的是什么信息,知道整幅圖畫的是什么。接著,再從細節(jié)入手,觀察圖畫上有什么人,他們的動作神態(tài)是怎樣的,是在進行什么活動,可能在想什么等。教師指導學生看圖需要的順序:也可以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或由遠及近,或者是從中間到四周,或者是由物到人等。在觀察中,教師應教導學生用不同的角度對圖畫進行剖析,根據(jù)上述提到的方法,形成初步的寫作思路,再進行下一步的加工。把握好整體和細節(jié)上的關系,再結合實際生活,將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一寫下來,就能得到整個圖畫的內容。
其次,可以初步按照圖畫表達。學生現(xiàn)在的年紀,是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心。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留意周圍的事物,讓他們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點,為接下來的寫話提供素材。并且在觀察的過程中,要求有一定的順序,條例清晰,并引導學生能夠完整地表達出一句話。在觀察多幅圖的時候,也是按照上述的方法,先抓住整體,把握住每幅圖之間的關系,進而拓展到圖中人物的聯(lián)系,觀察上下圖之間時間和地點有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注意從人物的表情和動作上入手,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猜猜他們都在想什么和做什么。然后把這一段段話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連貫地表達出來。
(二)教學過程要精心設計好圖片
低年級這個階段,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發(fā)揮好學生的想象力和興趣愛好,把握學生的注意力是上好寫話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選圖的時候,需要仔細的把握好學生的喜好。語文課程上明確指出:“對寫話有興趣,要學會寫自己想說的話?!彼?,教師在選取時,首先要重視圖片的外觀,注重色彩和清晰度,方便學生觀察,通??梢赃x擇生活中常見的圖片,學生喜歡的動漫場景,也可以是課本上的圖片,確保學生在觀察中不會感覺到陌生。同時,在剛開始寫話時,要求學生用好“時間地點人物”幾個要素就行,以便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表達的欲望。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表達和思維能力不斷地提高,就可以要求學生要寫得完整,寫得生動,同時還應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間,衍生出圖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等。另外,教導學生積極的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展開想象,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和活躍起來,讓單調的畫面充實起來。同時,低年級的教材每單元都安排了說話訓練,把教材中的每幅圖當成是一個個重點來抓,刻意性地進行看圖寫話的教育。利用好課堂的教學時間,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營造出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把握學習的主動權,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思維。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到了表達能力,學生敢說,想說,爭著說,學生們就在快樂的氛圍下盡情地投入到看圖寫話的教學工作中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寫話的基礎,要想真正地提高寫話能力,還是需要從源頭入手。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每日閱讀,養(yǎng)成習慣。通過閱讀去提高學生的基礎。
1. 情境化教學
情境教學是新課改教育背景下產(chǎn)生的新型教育方式,是現(xiàn)在教學工作中常用的教育教學的手段之一。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入手,通過借助現(xiàn)代化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出生動直觀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蚴峭ㄟ^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對閱讀的內容進行深刻的認識和剖析。
2. 設置閱讀問題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帶著問題去找答案,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去不斷地在書中探索,提高學生的專注度。教師可以圍繞文章大意去設計問題,讓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去提煉答案,從而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并且在探索的過程中,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3. 開展閱讀活動
低年級的學生天性好動,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心。這也就讓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好學生的年齡特點。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開展些趣味性的活動,讓動態(tài)化教學進入課堂。在豐富教學內容時,也能夠轉變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語言,為寫話教學打下基礎。
4. 推薦好的書籍
一本書反映的是作者的內心世界,也是學生接觸外界事物、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學生的年紀尚小,缺乏對書籍的分辨能力,不知道如何去選擇正確的書籍,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蠱惑,不利于學生世界觀的建立。鑒于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jù)教學進程和學生的個人特點、發(fā)展方向等,向學生推薦合適的書本。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也可以起到對學生積極性的鼓勵。因此,教師需要認真的選擇好書目,貼合實際;其次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選擇適合這個年紀學生想法和世界的書,避免不合適的書籍進入他們的世界。
5. 組織閱讀討論
閱讀不僅是自己一個人探索的過程,也可以是很多人一起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通過多種角度去把握文章的內涵,也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想象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組織班級內的閱讀分享會,讓多名學生坐在一起,對一本書或是幾本書進行探討。同時面對學生提出簡單的問題,也不能輕視,教師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應該是鼓勵學生自主去尋找答案,或者是一起去尋找,在維護好學生自尊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團隊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閱讀之中。
(四)在評價中獲得成功
在寫話的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年紀和水平,用真誠的心去呵護這群小天使。讓他們想心中所想,用文字一一寫下來,哪怕是一句兩句,只要是用心了,就值得肯定,讓學生明白寫話是與別人分享的一種途徑。教師的激勵是學生寫話的催化劑。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到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因此,一句暖心的,中肯的鼓勵,或者是一個小紅心,都會讓學生心花怒放,對寫話的熱情也會不斷提高。在教師的不斷鼓勵之下,學生的興趣會越來越持久,慢慢地就可以發(fā)展成愛好。同時也可以發(fā)揮好競爭的魅力,有了競爭就有學習的動力,動力是成功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好鯰魚效應的長效激勵機制。如:開展爭先評選機制,在每學期初設立寫話角,選取字跡工整、內容真實的寫話,并且要求話語通順、標點運用正確,將好的作品掛在墻上?;蛘呓⒀不氐姆窒頇C制,每次寫話活動結束后,每位學生的作品要在小組中朗讀分享,相互學習,讓好的寫話文章在學生之中流通,相互學習,加強班級之間的交流。建立家校聯(lián)評機制,優(yōu)秀的作品還可以參加學校優(yōu)秀的文章評選活動。邀請老師、家長一起評選。評選結束后,學校集結成冊印發(fā),讓每個班級閱讀,這樣就可以增加小作者的寫作積極性,成為低年級學生寫作實踐的驅動力。
低年級的寫話教學,任重道遠。教師們只有真誠地奉獻,積極引導學生將生活和學校聯(lián)系在一起,做到內容豐富真實,寫出來的就是好文章。這樣,就可以讓寫話之花開遍整個課堂。
作者簡介:
吳美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云霄縣元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