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
〔關鍵詞〕青春期;獨立意識;親子沖突;初二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35-0046-03
【活動背景】
進入青春期的初中學生,伴隨身體、心理的巨大變化,自我意識空前高漲,他們開始有了更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以一種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他人以及周圍的人際關系。隨著心理上的成人感逐漸增強,青少年們萌生了獨立自主的意識,希望被人理解,擺脫成人管束,自己可以獲得相應的權利。
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的獨立意識可能會遇到很多阻礙,尤其是在與父母的相處過程中,雙方可能會引發(fā)各種爭執(zhí)。通常情況下,每個立場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造成矛盾的根源大多源于彼此之間的不理解。
本節(jié)心理課,教師將帶領學生探索與青春期有關的話題——獨立意識,旨在讓學生說出并理解青春期的獨立自主,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心中萌發(fā)的獨立自主的愿望。在活動中,體驗在獨立之路上發(fā)生爭執(zhí)的自己和父母雙方的感受,同時能夠思考自己的獨立需要和獨立能力,為自己獨立自主的選擇做好鋪墊。
【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說出心中對獨立自主的認識,并理解什么是獨立自主。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表達并澄清在獨立過程中自己和父母在沖突中的感受,嘗試理解父母的行為。學生能夠思考自己的獨立需要,總結自己要完善的獨立能力,為自己獨立自主的選擇做好鋪墊。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能接納自己的獨立需求,并通過獨立心語向他人表達出自己對獨立自主的態(tài)度和期望。
【活動對象】
初二學生
【活動方法】
活動體驗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獨立能力圖、獨立心語紙條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教師展示兩組圖片,引導學生體會到,第一組圖片展示了孩子慢慢成長的過程,第二組圖片展示了孩子開始產(chǎn)生獨立想法和行為的過程,從而引出有關獨立自主的主題。
什么是獨立自主?
師:我猜獨立自主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那我考考你們,什么是獨立自主?
生1:可以自己去安排一些生活、學習上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依賴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
生2:我認為是一種思想上和行為上的獨立。我們慢慢長大了,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有些時候可以按照想法去做一些決定。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棒,總結一下,獨立自主指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并且能對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
這樣來看,獨立自主其實離我們很近,它時刻在發(fā)生,甚至在影響我們。那么我們這節(jié)課就和大家一起感受獨立自主,體會“我的獨立進行時”。
二、暢游心世界
(一)“獨立自主路上”故事分享
師:同學們,你們的獨立之路還順利嗎?
生:不順利。
師:你們爸爸媽媽對你的獨立態(tài)度是怎么看的呢?是支持鼓勵你去勇敢地依靠自己,還是不那么支持你的獨立之路?
師:請你用一個表情告訴我,你爸媽對你尋求獨立的態(tài)度。
師:我猜同學們豐富的表情背后,一定是有故事的。哪位同學愿意主動分享你的獨立自主的故事?
請2名同學簡單分享獨立自主的故事。
小結:從大家的真誠分享中,我也看到了每個人的獨立之路是有差別的,但也有讓大家感同身受的經(jīng)歷。接下來,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感受視頻中主人公獨立之路的故事。
(二)視頻播放(《家有兒女》劉星想當兵節(jié)選,第二部第15集)
1.看視頻談感受
師:這個場景同學們熟悉嗎?相似的故事有沒有在你家上演過?
有沒有我們想做一件事,但是爸爸媽媽卻不同意的時候呢?那時候你有什么感覺呢?
生:生氣、無可奈何……
2.角色扮演再體驗
規(guī)則:同桌兩人一組,一邊的同學扮演媽媽,另外的同學扮演孩子。
臺詞:
孩子:憑什么呀?憑什么你們一句話就把我給定了呀?我,我上訴!
媽媽:你什么?你上訴?你需不需要我給你請個律師???你上訴。
孩子:那倒不用。
媽媽:說什么呢?我告訴你啊,你人生前途的大事在我這兒就屬于終審判決,不得上訴!
孩子:你,你們這叫獨裁、壟斷、壓制、摧殘!
媽媽:什么?什么?什么?我養(yǎng)你十幾年,你還說我獨裁、壟斷、壓制、摧殘?我告訴你,我這是為你好,也是為人家部隊好,我這是為了你少給自己惹麻煩,也少給人家部隊惹麻煩!
孩子:我不管,反正我都報名了,明兒我就面試去,這兵我當定了!
邀請一組同學上臺表演。
3.感受終澄清
(1)孩子感受探索
師:因為大家都是孩子,所以扮演起來都很入戲,所以現(xiàn)在我要看看,咱們誰能理解孩子的感受。
當我們想做一件事情,卻遭到了媽媽的堅決反對,想想看,會有什么感受呢?留一點時間,思考一下。
生:無奈。
師:在這個過程中,最讓你無奈的是?
生:感覺自己無能為力,因為爸媽總這樣要求自己。
師:所以讓你無奈的是面對父母的要求,有無力感。
師:有的同學的感覺和這個不一樣,那我們請他來補充一下,看看有什么其他的感受?
其他學生補充感受:難過、委屈、生氣、煩躁……
師:孩子感覺到這么多的情緒哦,能理解孩子感受的請舉手。
小結:做孩子的時候,當家長總是不同意我們做一些事情,或是反對我們的想法,我們會覺得生氣、難過、委屈、無奈、煩躁等。
(2)母親感受探索
師:那媽媽會有什么感受?
其實對理解媽媽我覺得是有困難的,但是我們不妨試試看,我們換個角度,想想媽媽的感受。
師:看你剛剛做媽媽,你的表情動作特別到位,說說看,那個時候你的感覺是什么?
生:生氣、無奈……
師:原來媽媽也會有和孩子一樣的情緒。
那媽媽堅持自己的做法,結果會是什么呢?
生:吵架,大家都不愉快……
師:結果是孩子有情緒,自己也有情緒,還引發(fā)矛盾。明明有這樣的結果,為什么媽媽還要堅持?
生思考,可作答。
師:其實我們看影視劇中媽媽說:讓他自己選擇,那他就沒有未來了。這個背后媽媽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擔心。
師:媽媽擔心的是什么呢?
生:怕我們做不好,影響未來。
總結:爸爸媽媽插手我們獨立的背后,充滿了他們的擔心,因為擔心,他們不愿意放手,他們緊緊拽住我們。因為擔心,所以他們對我們要獨立有很多的不支持。這個不支持還可能會引發(fā)我們的矛盾。所以,我們的成長之路滿載著爸爸媽媽的擔心,那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更順利地實現(xiàn)自我獨立呢?
三、暢想獨立活動
師:想象一下,隨著你一天天長大,你長出了可以翱翔的翅膀,爸爸媽媽放開了手,不再像以前緊緊抓住你。你需要自己去決定并安排事情,那你覺得,象征你獨立的翅膀上要長出哪些能力和品質,才可以更好地支持你的獨立之路呢?
師:這個過程中,可能大家都有很多想法。課前,老師邀請了兩個同學,把他們的分享拿了過來,讓我們聽聽他們的心聲是什么。
1.音頻播放,PPT展示課前采訪學生關于支持自己獨立之路順利的能力。
2.在小翅膀上寫下自己獨立需要具備的能力或品質。
3.學生分享寫下的能力和品質。
總結:在我們寫下的這些能力中,可能有的大家已經(jīng)具備了一些,或許需要去補充。有的可能我們身上還比較欠缺,需要不斷去學習去鍛煉。希望這份獨立能力能幫助你認識自己,繼續(xù)成長。
四、我的獨立心語
師:獨立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必經(jīng)階段,在獨立路上,爸爸媽媽既想放手也有擔憂;在獨立路上,我們要不斷提高能力,鍛煉自己。下面我們就一起對父母說說心里話,也許下你對自己的承諾,寫下我們的獨立心語。
親愛的________________: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知道你有很多擔憂,我知道你擔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總有一天我會長大,接下來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要擁有自己的獨立自主的世界,請你在我獨立的路上支持我!
(可全班齊讀)
五、結束
師:同學們,成長的路上可能會有煩惱,也會有很多幸福,獨立自主的路是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的。希望大家在這條路上,可以勇敢地去發(fā)展自己的獨立能力,體會獨立進行時的美好,收獲獨立自主的幸福!
【活動反思】
在課堂上,教師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學生感受更加深刻,在學生積極參與中同時引發(fā)共鳴。本節(jié)課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也是對教師要求最高的一個部分,在于引導學生思考并澄清孩子和父母雙方的感受。表達也是一種療愈,在表達中,學生既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感受,同時在理解了父母后,才能夠更全面地看待父母行為,減少更多沖突和負面情緒出現(xiàn)。這種處理方式和心理輔導的技術一脈相承,如針對情感的開放式提問:你對此有什么感受?情感反應:當沖突發(fā)生時,我們會感覺無奈、生氣、難過等。可見,心理課程和心理輔導并不是完全脫離的,也存在很多共同之處,思考并嘗試對二者做更多融合,我認為也是一名心理教師的必修課。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濟南,250100)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wèi)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