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琦
摘要:高中物理教學內(nèi)容中存在著大量相似性內(nèi)容,教學中,教師應該緊緊抓住這些相似性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的相似性思維。本文在分析相似性思維概念的基礎上,分析了相似性思維在高中物理概念建構(gòu)、過程分析、規(guī)律理解、問題解決等方面的應用。
關(guān)鍵詞:高中物理 應用探究 相似性思維 教學探究
高中物理教學不只是傳遞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訓練思維。許多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很好,但是無法順利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根本原因在于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提升。相似性思維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思維能力,對學生無論理解物理知識,還是解決實際問題,都有一定的作用,需要積極培養(yǎng)。
一、相似性思維的概念
相似性思維是指形式、流程基本一致的思維。人們在解決問題時,總是借助于已有的經(jīng)驗。思維形式本身也是一種人生經(jīng)驗,可以借助于其來解決新遇到的問題。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如果教師能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相似性思維,這不僅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體系,而且還可以讓學生較為深入地掌握物理的思想方法??梢姡嗨菩运季S對學生學習物理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理應得到重視。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相似性思維的應用
相似性思維可以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下面從概念建構(gòu)、過程分析、規(guī)律理解和問題解決四個方面來探討相似性思維的教學應用。
(一)相似性思維在概念建構(gòu)中的應用
概念來源于具有相同特征事物的抽象。對于物理教學而言,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建立概念、辨析概念,打下物理學習的基礎。高中物理中的概念較多,有些概念的外延較多,學生很難全面把握。教學中,教師會碰到許多具有相同特征的概念,完全可以通過類比的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相似性思維,從而破除學生對新概念理解的壁壘。
比如,進行“磁感應強度”這一概念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其和電場強度進行類比,通過激發(fā)學生的相似性思維來使學生理解電磁感應強度這個概念。教師將磁場和電場放在一起對比,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種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學生自然想到需要定義一個物理量來描述磁場,因此提出了“磁場強度”這個概念。教師進行引導:“在歷史上,‘磁場強度已經(jīng)被另外一個物理量占用,我就不能再用這個名詞了。我們就叫它為‘磁感應強度吧?!苯處焼枌W生:“在定義電場強度這一概念的時候,你是從哪兩個方面入手考慮的?”學生對比電場強度這個概念,認為作為矢量必須從大小和方向兩個角度定義。教師讓學生通過討論來完成定義。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認為:小磁針在磁場中受力,可以用一個極受力來定義該量的大小和方向。學生的想法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教師指出:“小磁針有兩個磁極,兩個磁極的受力大小總是相反的。采用這種方法定義磁感應強度的大小時,無法排除掉S磁極受力的影響?!睂W生感到困惑,教師及時提示:“通電導線如果放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我們能不能從這個角度來定義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呢?”教師帶領學生做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實驗,從而完成磁感應強度大小的定義。在本次概念教學中,教師將兩種相似性極高的物理量對比起來,啟發(fā)學生的相似性思維,通過類比來解決大小和方向的定義問題。由于借助了相似性思維,學生會深刻理解磁感應強度。在后續(xù)相關(guān)問題的解決中,學生可以清晰地辨析出磁感應強度的內(nèi)涵和外延,從而準確地解決出問題。
(二)相似性思維在過程分析中的應用
在高中物理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綜合性比較高的問題,這些問題中物體的運動過程比較復雜,學生在分析運動過程時常常會出現(xiàn)困難。在高中物理中所出現(xiàn)的復雜運動過程并不是獨立的,一般能夠找到基本類似的運動過程。針對這個狀況,教師可以通過運動過程的對比分析,借助于學生的相似性思維來分析新接觸到的運動過程,從而順利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提示前面碰到過的類似運動過程,再將新舊運動過程對照起來,尋找分析方法。
比如,在分析“小球落到油中”這個運動過程時,教師可以將其和“雨滴在空氣中運動”這個運動過程比較。這兩個運動過程極其相似。雨滴受空氣的阻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成正相關(guān)。根據(jù)對受力的分析,顯然可以得知雨滴在空氣中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如果加速度變成0,則雨滴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在油中的運動和其基本相似。在分析“小球在油中下落”這個運動過程前,教師可以先和學生一起復習“雨滴在空氣中下落”這個運動過程,再讓學生自主分析。由于復習調(diào)動了學生的相似性思維,他們非常輕松地解決了“小球落到油中”這個問題。在本次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分析一個相對比較復雜的運動過程。教師根據(jù)學生已經(jīng)具有的分析經(jīng)驗,帶領學生一起復習以前學習過的類似問題。教師調(diào)動學生的相似性思維,輕松地讓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僅僅掌握了這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而且對這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都有了一定的把握。可以預見,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此類問題時可以借助于相似性思維來解決。高中物理中存在著許多非常相似的過程,如果教師能夠經(jīng)常借助于學生的相似性思維進行分析,那必然會讓學生形成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這對學生的物理學習非常有幫助。
(三)相似性思維在規(guī)律理解中的應用
物理規(guī)律是建立在物理概念基礎上的各種物理量之間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具有普適性。學習物理規(guī)律時,可以將各種現(xiàn)象和概念聯(lián)系起來,構(gòu)建為一個整體。在高中物理中,存在著許多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有不少存在聯(lián)系。教師幫助學生抓住這些聯(lián)系,可以使他們更為深刻地理解規(guī)律,從而學好物理。
比如,進行“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教學時,要分析帶電粒子垂直進入電場的問題。帶電粒子垂直進入電場后做類平拋運動,類平拋運動和平拋運動極其相似,因此可以采用與平拋運動相同的分析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我們是怎么分析平拋運動的?”學生回答:“采用分解的方法。”教師引導:“帶電粒子垂直進入電場,所做的運動和平拋運動有什么聯(lián)系?你們能不能采用分解的方法來分析呢?”教師的提示讓學生將這兩種運動對比起來。不一會兒,學生就將類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寫了出來。在本次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難以理解的規(guī)律,采用相似性思維,幫助學生獲得對規(guī)律的理解。物理中有相當多的規(guī)律具有一定相似性,教師要積極地帶領學生分析,幫助學生將這些規(guī)律聯(lián)系起來,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相似性思維。
(四)相似性思維在問題解決中的應用
高中物理中的問題數(shù)量較多,變化多端。但是,相當多的問題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通過這些聯(lián)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面對一個問題時,教師可以先提示學生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面是否接觸過,如果接觸過,在前面相似的問題中采用了怎樣的分析方法,能不能將這種分析方法應用到這里等。通過一系列問題引導,可以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問題。
比如,在解決較為復雜的動能定理應用問題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應用動能定理的基本方法。學生會從受力分析、確定研究對象、求各力所做功、分析初末狀態(tài)等方面來說明。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他們的說法一步一步地來解決這個問題。由于學生采用了固定的解題方法,因此他們的相似性思維得以發(fā)揮,遷移以前解決問題所用的方法,來解決新問題。在本次教學中,教師通過復習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相似性思維,從而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問題。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相似性思維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應用,教師要關(guān)注物理教學內(nèi)容中的相似點。相似性思維的長期應用可以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建立起普遍聯(lián)系,從而形成有效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崔兆榮. 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16(18).
[2]張欣. 淺析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016(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