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教學新時期,各學科教學模式有了很大變化,促進教學改革、強化教學效率迫在眉睫,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教學改革的有力嘗試,本文筆者主要從應用策略和應用原則兩方面入手就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加以概述。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故事教學法;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張建鵬,甘肅省靖遠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號:BY[2020]G105。
故事教學法的應用使原本枯燥單一的英語課堂煥然一新,廣大英語教師要以新課改精神為思想武器,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致力于英語高效課堂的打造和英語教學的新發(fā)展。
一、故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1.基于角色演繹,打造故事情境。缺乏客觀的語言情境是制約小學生英語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沒有具體的語言情境,學生便不能實現(xiàn)語言的實踐應用,更不能檢驗自己的英語知識掌握情況,這無疑十分不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可以利用故事教學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英語語境,讓學生可以在故事情境中強化對英語語言的認識,獲得真實的英語體驗。比如,可以設置一些角色演繹活動,讓學生分別演繹不同的故事角色,以英語對話表現(xiàn)角色的性格特征,并從中感受英語交流的趣味性,強化知識應用能力和口語水平。例如,在學習“On the School Bus”一課時,筆者便讓學生分別飾演Li Ming和Jenny,然后按照課本中的對話進行交流,為他們制造英語互動的空間,在互動過程中,學生還要結合角色的特征適時配上相應的動作和表情,以提高故事情境的真實性。總而言之,興趣是支撐學生認真學習的源動力,有了興趣的引導,學生才能更積極也更有效地學習,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更是如此。為了緩解學生對非母語語言的陌生感,教師在進行故事教學時需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輕松有趣、融洽多元的故事情境,讓他們在自主演繹故事的同時學習英語知識、鍛煉口語能力。
2.進行故事整合,滲透情感教育。冀教版英語教材中包含許多分散的小故事,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這些故事巧妙整合,讓學生在故事教學中既習得知識又培養(yǎng)情感,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時,教師便可以將書中四個單元的課程內(nèi)容用故事鏈串聯(lián)起來,整合為一個完整的大故事。具體如下:Unit1的主要故事內(nèi)容為“Li Ming's family”,引導學生熟悉Li Ming的家庭成員,如長相、興趣、事業(yè)等,結尾以“Maddy's family”這一幸福的大家庭作為升華。Unit2的故事主題為“周游世界”,Maddy的家庭成員分別來自五個國家,以不同的家庭成員引出各自的國家、語言、風景等內(nèi)容,在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也拓他們的文化視野。Unit3的故事主題為“旅行計劃”,Li Ming想要去北京游玩,他說服自己的媽媽,同時邀請了自己的好朋友Jenny和Danny一起去游玩,在旅行計劃的擬定中強化學生自主制訂計劃的能力,同時以課本中小蜜蜂幫助女王的故事讓學生懂得堅持和擔當。
Unit4的故事主題為“Travel to China”,Jenny和Danny一起來到石家莊,感受中國的春節(jié)文化,讓學生學會使用英語來介紹春節(jié),同時也調(diào)動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之情。
3.巧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故事教學。信息化背景下,各種網(wǎng)絡資源的應用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師可以以此打造更為具象的課堂環(huán)境,將抽象難理解的課程內(nèi)容以直觀的圖像、生動的影像呈現(xiàn)給學生。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故事學習興趣,教師盡量以音頻、視頻、影像等多元形式有機呈現(xiàn)課程內(nèi)容,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放松歡樂的故事氛圍,也可以適時補充一些拓展性資料,拓展學生的思維,繼而更好地學習。除去基本的故事情境創(chuàng)設外,教師還可以立足于具體的課程內(nèi)容和故事設定,巧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制作微課視頻,在十分鐘左右的視頻放映中,給學生展示基本的故事內(nèi)容和重要知識點。比如,可以將新詞匯加粗或標注為其他顏色,通過字幕對新詞匯加以注示,讓學生形成對新詞匯的直觀印象,也可以結合故事內(nèi)容設計flash動畫,文本充當旁白臺詞,通過動畫形式給學生解析故事情節(jié)等等。以這樣的方式,一是可以將學生視線聚焦于課程學習上,二是可以以精彩紛呈的圖文形式呈現(xiàn)故事內(nèi)容和知識要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英語世界中自由翱翔。另外,還要注意一點,在以微課推進故事講解的過程中,最好配合PPT作為輔助講解工具,有意識地強化師生間的互動,以免學生出現(xiàn)視覺和聽覺上的倦怠感,并基于故事內(nèi)容適時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聯(lián)系課程內(nèi)容做好分析。
4.注意技巧運用,豐富故事教學。情節(jié)豐富、有趣多元的故事往往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所以,教師在講故事時也要注意講故事的技巧和策略,具體來看:首先,在故事講解過程中要注意朗讀技巧的運用,對于那些核心詞、重要語句,可以適時做長音或停頓處理,以凸顯重點,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思索時間,也深化他們的印象。其次,要多多聯(lián)系故事內(nèi)容,在講到重難點部分時注意設置一定的提問,如“What happened?”“What is she doing?”以問題為引導,使學生的精力匯聚到故事教學上,同時,以提問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高口語水平。最后,教師也要適時將自己的故事感想加入其中,以微表情、語氣語調(diào)等賦予故事角色更多的活力和特色,比如,在讀到同長輩的對話時,可以以慈愛溫柔的語調(diào)將長輩對晚輩的關懷讀出來,讀到一些沖突性的對話時,可以將聲音提高、語速加快等。總之,教師在講故事的同時也要注意故事角色的塑造,盡量以形象充實的故事角色引發(fā)學生的更多關注,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故事探究中,以更有效地學習。
5.強化課堂互動,在互動中講故事。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英語故事時除了要注意運用多樣化的講解技巧外,還要注意加強同學生的互動,在潛入默轉的互動中將學生引入到故事情境當中,首先在故事的一開始,教師要以多元形式做開場白。如可以添加一些由故事主題拓展而來的話題,直接套用“Long long ago”亦或“Once upon a time”等常用語句作為故事的開始等等。其次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切忌注意不能只顧自己講,而應給學生留出更多的互動時間,讓學生也加入故事的講解中,以此強化學生的參與感,讓他們集中精力。如,教師可以事先制作一些同故事內(nèi)容相關的單詞卡片,讓學生手持卡片聽故事,教師講故事時若是他們聽到了與卡片對應的單詞,便舉手示意一下,表示自己聽懂了這個單詞代表的意思。最后,在講完故事后也要注意同學生的互動,以互動深化學生的故事感悟,及時詢問學生的所想所思,并引導學生懂得換位思考,若是他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會如何做。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unit 2“In Beijing”時,Danny在游覽完“ Tian'anmen Square ”和“ The Palace Museum ”之后尾巴受傷了,但是Danny還是非常想要去購物,此時教師便可以因勢利導地提出問題“ If you are Danny's friend, what will you do? ”以這樣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深思。
6.基于故事教學,感受文化差異。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自有其文化價值所在,新課標也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思維,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助推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故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巧妙運用,在深化學生的文化感知能力等方面效力顯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強化學生的文化思維,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語言學習而言助力多多。換而言之,英語的有效學習一定要立足于文化基礎之上,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學生滲透有關課文內(nèi)容的文化素材、背景資料等等,比如說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等西方節(jié)日的由來、習俗,西方神話中的故事傳說等等。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也獲得文化教育,不斷拓展文化視野、增加文化儲備、理解文化差異,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Unit4時,這一單元涉及許多關于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圣誕節(jié)的內(nèi)容。此時,教師便可以適時給學生穿插一些關于圣誕節(jié)的小故事,如耶穌的誕生、節(jié)日慶祝方式等等,并將圣誕節(jié)同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作對比,讓學生分析中西方兩個節(jié)日的不同之處。
二、故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分析
1.遵循適用性原則。故事教學法多元有趣,然而這并不代表所有的課程教學都要使用故事教學法,也并不代表使用故事教學法教學效率會更高。教師要基于具體的課程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訴求斟酌是否使用故事教學法,要始終謹記一點,故事教學法僅僅是英語教學的輔助手段,切記不能舍本逐末,為了將故事而忽略了教學本身。
2.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是英語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實施者和引導者,起到主導作用,幼兒是英語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活動主體,在開展故事教學時要最大化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參與。具體來看,教師可以基于課程內(nèi)容對選用的故事加以整合,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學習,也可以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結合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編故事,全面調(diào)動學生的能動性等等。
3.全面掌握學生的英語學情。所有的教學和學習活動皆要立足于學生的基本學習訴求之上,同以往常規(guī)的英語教學方式相比,以故事教學法展開的英語教學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和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前的教學設計有沒有抓好不僅是關乎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教師在設計教案、進行故事教學前,一定要充分掌握學生的英語學情和感知能力,才能更有側重性、更全面、更科學地設計教案、整合故事、開展教學、解析知識。
4.故事情節(jié)的合理設置。一般而言,在進行故事教學時選取的故事情節(jié)越豐富、內(nèi)容越多元、角色聯(lián)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若是故事情節(jié)過于細碎,不能凸顯課程要點,便不能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必須基于授課目標和課程內(nèi)容精心選取適宜的故事,以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另外,在引導學生演繹故事情節(jié)時,也要適時做好情節(jié)的調(diào)整。適當增加、刪減情節(jié),并將要點內(nèi)容融合進去,讓重點單詞、短語、句型可以在對話中反復出現(xiàn),如此,學生在一次次的重復對話中便可以深化對要點內(nèi)容的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的本質(zhì)目的在于盤活枯燥的課堂教學,故事教學法的應用可以為小學英語課堂增添更多鮮活的趣味因子,英語教師一定要摒棄以往按圖索驥式的教學模式,應巧用故事教學法為學生打造更加趣味、更加多元的英語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陳沛忻.游戲教學法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 中旬,2019(09).
[2]劉杰.英語教學巧用故事教學法——以冀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03).
[3]尹芳欣.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20 (09).
[4]顧婷婷.基于故事教學法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探析[J].文教資料, 2016(02).
[5]冒紅偉.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內(nèi)蒙古教育,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