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目前,閱讀教學的方式呈現(xiàn)多樣化的特點,而群文閱讀教學法是其中一種行之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文章探討基于新課標的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合理設計思考問題,合理安排難度標準,積極圍繞同一作者、同一主題開展群文閱讀。
關鍵詞:語文教學;群文閱讀;教學方法;主題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34-0136-02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促進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群文閱讀是近年來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在本文中,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探討基于新課標的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合理設計思考問題,開展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相對比較靈活,不僅可以提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也能提升閱讀教學的速度。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一個時間段內(nèi)集中學習多篇文章,當然這些文章是相互關聯(lián)的,所以才可以進行整合學習。與其他閱讀教學方法相比,群文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歸納整理。因而,教師在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時可結(jié)合群文內(nèi)容和學生學情為其設計必要性和沖突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從群文中提取關鍵性信息。由于每篇文章傳遞的思想感情各不相同,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要為學生提供相似性較強的文本,還需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不同之處,深化學生對所學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盤古開天地》講述了一個叫盤古的巨人,用斧頭開天辟地,用身體頂天蹬地,最后化作萬物,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宇宙的神話故事。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故事尤其是神話故事興趣很濃,所以課文本身對學生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把握神話故事對學生的吸引力,可以給學生延伸推薦《萬物簡史》,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將《盤古開天地》和《萬物簡史》進行比較性閱讀,并展開多向思考?!巴瑢W們,請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在古人眼中,世界是由‘蛋演變而成的呢?”對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最終讓學生明白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并非現(xiàn)實生活的科學反映,所以,在學習神話故事的過程中,要從科學的層面思考問題,合理辨別神話故事的真實性。
二、合理安排難度標準,開展群文閱讀
教師在安排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對多篇文章進行比較和全面探索的過程中,要對多篇閱讀文章的難度進行合理安排,要秉承從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閱讀順序指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首先,群文閱讀所選取的文章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保持足夠的興趣。其次,群文閱讀所選取文章的難度也要有遞增關系,當然文章的難度跨度也不能太大,以免學生學習起來過于吃力。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高效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和難易程度,保證學生的邏輯思維清晰,使學生的學習效果逐步得到提升。
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從多篇相關聯(lián)的文章中舉一反三,以提高閱讀效率和效果。因此,教師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學順序,無論是教學重難點的設計還是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設計都要合理。
三、積極圍繞同一作者,開展群文閱讀
語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出自同一個作者或者與同一個人物有關,這給群文閱讀的開展帶來極大便利。因此,教師要積極把握教材的這種編排,指導學生圍繞同一個作者或人物展開群文閱讀。例如,《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都是與魯迅先生有關的文章。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全面了解和探索魯迅先生。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每篇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的人生經(jīng)歷及在不同歷史背景下的寫作風格。另外,還可以通過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所以,在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積極圍繞同一作者或人物對多篇文章展開探索,從而走進某一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了解,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內(nèi)涵,從而使閱讀學習更有效。再如,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取七篇老舍先生的文章,如《草原》《貓》《母雞》《北京的春節(jié)》《林?!贰鄂劳蝗贰娥B(yǎng)花》。這七篇文章主題不同,分別描述風景、動物、風俗等,都體現(xiàn)著語言藝術特有的魅力以及作者與眾不同的語言風格?!读趾!肥抢仙釀?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掌握作者采用對比、聯(lián)想、抒情、議論、擬人等手法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為學生選擇《濟南的冬天》《五月的青島》《風景區(qū)》等一組文章,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充分體驗和感悟作者的寫作風格。
四、積極圍繞相同主題,開展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好似有巨大能量的磁場,能吸引學生伸長脖子,踮起腳尖望向神秘的語文世界,探究其中的語言奧秘。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積極調(diào)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和文學修養(yǎng),實現(xiàn)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教學目標。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主題相同的文章,教師可以將這些文章整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有效整合主題相同的文章,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主題內(nèi)容、表達方式及寫作方式等進行比較學習,從而學會閱讀的基本規(guī)律和技巧,使學生加深對文章主題的認知,更加深刻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另外,將主題相同的文章進行整合,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清晰的邏輯思維。例如,《十六年前的回憶》和《為人民服務》就可以進行關聯(lián)性閱讀。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這兩篇文章,讓學生對這兩篇文章的內(nèi)容有大致了解,初步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關聯(lián)性。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要把自己的疑惑點記錄下來,方便在教師教學文章的時候展開深入探究。另外,關于兩篇文章中的精彩段落也要摘抄下來,并對它們的呈現(xiàn)方式進行簡單的研究。在預習結(jié)束之后,學生會對這兩篇文章的內(nèi)容、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寫作手法等有初步的了解,這樣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就會相對順暢。通過群文閱讀,學生會被革命先烈的大無畏精神深深折服,激發(fā)起對革命先輩的敬佩之情,主動學習他們堅貞不屈的意志品質(zhì)。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主題相同的文章也可以開展群文閱讀,比如描寫同一景物的、表達親情的或者友情的,或者是講述人生哲理的勵志文章等,都可以開展關聯(lián)性的閱讀學習。例如,《北京的春節(jié)》《藏戲》《和田的維吾爾》展示了不同的民俗風情畫,《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只有一個地球》以熱愛自然為主題,《生命的價值》《生命 生命》以珍愛生命為主題??茖W合理劃分主題便于學生站在整體角度理解所學課文內(nèi)涵,可以有效提升群文閱讀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教師要高效把握群文閱讀的實效性,使學生對所學習文章的主題有更加深刻、全面的把握,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鍛煉學生的思維整合能力。
五、結(jié)語
總之,群文閱讀能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積極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合理設計思考問題,合理安排難度標準,積極圍繞同一作者、同一主題開展群文閱讀,不斷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陸春芳.開展群文閱讀,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J].語文教學之友,2019(09).
[2]方丹.思維導圖: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江西教育,2019(06).
[3]梁健.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文學教育,2016(09).
[4]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06).
Discuss on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hinese Group Reading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Li Jinhong
(Dongguan Primary School, Minqin County,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Reading 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hinese teaching.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reading are diversified and diversified, and group reading teaching method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read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group reading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reasonable design of thinking problems,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difficulty standards, active development of group reading around the same author and the same theme.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group reading; teaching method; theme
作者簡介:李金紅(1973-),女,甘肅民勤人,一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