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李妍
[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標,高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同時,應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推動“課程思政”建設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文章以園林名勝欣賞為例,明確了“課程思政”課程目標,確定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強化了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領,凸顯課程的價值引導功能。
[關(guān)鍵詞]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園林名勝欣賞
[基金項目]2019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通識課程中的滲透探索”(2018GJJG039)
[作者簡介]張 軍(1978—),男,河北張家口人,博士,河北工業(yè)大學人工智能與數(shù)據(jù)科學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機器學習與智能計算研究;李 妍(1983—),女,天津人,碩士,河北工業(yè)大學人工智能與數(shù)據(jù)科學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本科教學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47-00-02[收稿日期] 2020-05-13
一、引言
當前國際形勢多變,社會環(huán)境紛繁復雜,各種思潮不斷涌現(xiàn)。當代大學生處在成長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穩(wěn)定,且缺少社會閱歷和生活積淀,面對這些沖擊時如何明辨是非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取舍并非易事?;诖耍瑢Ω咝K枷胝谓逃ぷ魈岢隽烁叩囊?,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又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然而,課程內(nèi)容單一重復、師資隊伍不足、教學方式陳舊、學生獲得感不強等問題層出不窮。因此,不能單純地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導?!罢n程思政”可以有效彌補這些不足。
二、研究內(nèi)容
“課程思政”這一概念比較認可的是由上海市教育衛(wèi)生工作委員會黨委副書記高德毅教授提出的,即“‘課程思政指以構(gòu)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1]。文章以通識教育選修課園林名勝欣賞為例,進行探索。
(一)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
根據(jù)課程特點,將思想政治元素挖掘著重放在文化育人上。中國園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以獨特的意境屹立世界園林之首。中國園林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集中表現(xiàn),其獨特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影響了世界園林風格的形成。通過中國園林發(fā)展史中的宗教、教育、科技等演變,中西園林的對比,中國園林中的文學、繪畫、建筑、民俗等探究,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中國園林文化的精髓,為學生搭建了解園林文化、增進感情認同的平臺,讓學生在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同時,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自覺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念。
中國園林的造園手法也對世界園林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日本的枯山水、英國的風景式園林無不受到中國園林造園手法的影響,可以說中國的園林文化影響了世界。以此作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最終提升學生文化自信、強化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踐行培養(yǎng)目標中德智體美勞中對“美”的培養(yǎng)。
(二)找準“課程思政”的結(jié)合點
1.顯性隱性相結(jié)合?!罢n程思政”將高校所有課程劃分為思想政治教育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顯性課程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隱性課程即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其他課程。毋庸置疑,顯性課程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隱性課程也一樣同為育人主陣地,要牢牢把握專業(yè)成才和全員育人的共通點,努力實現(xiàn)教育主體由單一到多元,強化綜合素養(yǎng)課和專業(yè)課的育人功能,實現(xiàn)隱性價值滲透[2]。將課程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重新梳理,優(yōu)化重組知識點,將思想政治元素和課程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本課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學過程始終,在課堂上強化理想信念的根植、通過對中國園林傳統(tǒng)文化的欣賞強化文化自信,培養(yǎng)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同時通過中西園林的對比及中國園林對世界的影響,引導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精神。
2.師德引領?!罢n程思政”的思想政治資源就蘊含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皩W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言行舉止、綜合素質(zhì)、道德修養(yǎng)、教學過程的嚴謹認真、對待問題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等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正是“課程思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定的職業(yè)信仰、高尚的職業(yè)情操、精益求精的職業(yè)規(guī)范,都是確保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關(guān)鍵。
3.課程思政案例設計。有了課程相關(guān)的思想政治元素,“課程思政”案例的設計就不再是無本之木。以教學目標為導向進行思政案例設計,重點在通過案例的引導,完成對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需要在課程內(nèi)容中潤物細無聲地引入家國情懷、政治信仰、價值觀念等思想政治元素,并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例如:分小組完成任務、引入游戲環(huán)節(jié)、微課視頻展示方式等。
4.教學方法的改變。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推動“課程思政”和現(xiàn)代化信息的緊密結(jié)合。第一,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搭建課程視頻資源共享庫,通過課堂分享和課程間分享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資源共有,為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提供途徑。第二,采用多種類的課堂形式,避免單一的灌輸式教學,增加學生互動交流機會,強化學生對理論的實踐和思考,這也是檢驗“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最佳途徑。第三,選用優(yōu)秀教材。教材是“課程思政”的重要載體,優(yōu)秀的教材可以統(tǒng)籌優(yōu)秀資源、拓展教學內(nèi)容,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xiàn)知識和價值的雙認同,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價值觀。
(三)對“課程思政”進行有效評價
“課程思政”不同于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教育教學效果好,如何衡量“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需要制定有效的評價方式。有效的評價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反饋給授課教師,授課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教學評價及時調(diào)整授課內(nèi)容和授課方式。
課程采用多種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式。對不同授課內(nèi)容采用適應課程內(nèi)容的評價方法,以便實現(xiàn)更精準、更有效的評價。堅持OBE理念,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關(guān)心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評價標準上,改變已往僅以知識的獲得為標準的評價方式,逐漸融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改善,著重關(guān)注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和行為方式的整體表現(xiàn);在評價主體上,改變以教師為評價主體的方式,實現(xiàn)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輔導員評價、家長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式,使“課程思政”的效果能夠更加立體的展現(xiàn)。
三、結(jié)論
本研究選取面向全校各年級開設的通識教育選修課園林名勝欣賞作為試點。通過明確“課程思政”課程目標、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相結(jié)合等教學內(nèi)容的構(gòu)建,將思政教育在通識教育中有效滲透;結(jié)合課程教學實際內(nèi)容,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教學方法和載體途徑,以及如何評價德育滲透的教學成效,最終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內(nèi)容的構(gòu)建和教學模式的確定,共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課程教育教學全過程,強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領,凸顯課程的價值引導功能,做到立德樹人于潤物無聲之中。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zhàn)略高度構(gòu)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2]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fā)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31-34.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education is to "build morality and cultivate talents". Al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func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While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various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 which enables various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o go in the same direction, forming a synergistic effect. The article clarifies the curriculum goal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by taking the Landscape Scenic Spot Appreciation as an example, determines the trinity teaching model of value shap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knowledge transfer, strengthens the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highlights the value guiding function of the curriculum.
Key words: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Landscape Scenic Spot Appre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