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觀秀 張家明 陳 聰 黃樹通 黎 陽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廣東湛江 324000
自身抗體是多種針對蛋白、核酸、功能細胞組件或受體等自身組織細胞成分的抗體,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標志[1-2]。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藥物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脂肪肝等疾病患者也會檢測出自身抗體[3-4]。有研究顯示,自身抗體陽性并非一定是自身免疫性肝病,與肝慢性纖維化、損傷等也可能存在密切關系[5]。為此,本研究選擇2017年2月~2019年8月就診于我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4例,旨在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自身抗體檢測及與生化指標和肝纖維化指數的關系?,F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9年8月接診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4例,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齡24~78歲,平均(55.3±7.7)歲;病程50~85個月,平均(68.49±3.65)個月。按自身抗體陽性情況將入組患者分為兩組,陰性組64例,陽性組20例。兩組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2015年版)》[6]關于乙肝肝硬化相關診斷標準;認知功能正常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凝血功能正常者。排除標準:酒精性肝損傷者;藥物性肝損傷者;血液系統疾病者;遺傳代謝性肝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伴精神疾患者;心、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自身抗體檢測。自身抗體使用免疫印跡法測定,包括抗sp100抗體、抗肝腎微粒體抗體、、抗線粒體抗體M2、抗著絲點蛋白B抗體、抗核抗體抗gp210抗體、抗Ro52抗體。將抗原膜條放入孵育槽中,滴加1.5mL樣品緩沖液,室溫下搖床輕晃5min,將緩沖液棄去。將1.5mL稀釋血清樣品加入孵育槽中,室溫下搖床輕晃30min,將緩沖液棄去。將已稀釋的清洗緩沖液1.5mL加入孵育槽中,清洗抗原膜條,室溫下搖床輕晃5min,將液體棄去,重復3次。加入稀釋酶結合物1.5mL,搖床輕晃30min,用已稀釋的清洗緩沖液洗滌。加入底物1.5mL,搖床輕晃 10min,棄去底物液,純凈水洗滌,重復 3次。膜條干燥后,檢測結果按抗原膜條抗原帶著色程度進行判斷:陽性,著色深;陰性,著色淺或無著色;臨界陽性,著色強度與臨界線相當。(2)生化指標。分別采集受檢者5mL空腹靜脈血,離心取上清液。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肝功能、免疫球蛋白指標,前者包括球蛋白(GLB)、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谷氨酰轉肽酶(GGT)、堿性磷酸酶(AKP)、清蛋白(ALB);后者包括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3)肝纖維化指數。肝纖維化指數以肝臟瞬時彈性硬度表示,用法國Aixplorer超聲圖像診斷儀測定,連續(xù)測量10次,結果取平均值。
記錄入組患者自身抗體檢測結果,并比較兩組一般資料、生化指標和肝臟瞬時彈性硬度差異。
應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陽性組平均年齡為(58.4±6.9) 歲,較陰性組的(52.8±8.6)歲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84例患者中有20例(23.81%)自身抗體至少一項呈陽性,其中抗Ro52抗體8例。抗肝腎微粒體抗體3例,抗著絲點蛋白B抗體5例,抗核抗體13例。
陰性組ALB水平高于陽性組,陰性組TBil、ALT、AKP、GLB、AST、GGT水平較陽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陰性組IgM、IgG、肝臟瞬時彈性硬度較陽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陰性組IgA水平與陽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比較(±s)
組別 n ALT(U/L) AST(U/L) GGT(U/L) AKP(U/L) ALB(g/L) GLB(g/L) TBil(μmol/L)陰性組 64 60.12±18.68 57.10±15.32 54.52±10.65 105.70±29.65 39.80±3.89 28.02±4.09 23.48±7.95陽性組 20 285.59±43.45 277.59±59.98 131.30±26.75 140.89±45.78 34.48±2.72 32.34±5.24 85.40±15.12 t 33.136 27.031 18.845 4.032 5.686 3.847 23.988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兩組患者肝臟瞬時彈性硬度、免疫球蛋白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肝臟瞬時彈性硬度、免疫球蛋白比較(±s)
組別 n 肝臟瞬時彈性硬度(kPa) IgM(g/L) IgG(g/L) IgA(g/L)陰性組 64 16.82±4.32 1.26±0.35 11.88±2.19 2.90±0.83陽性組 20 26.70±7.65 2.24±0.68 16.29±3.59 2.84±0.75 t 7.302 8.527 6.665 0.288 P 0.000 0.000 0.000 0.774
自身免疫作為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當其過度反應則會誘發(fā)自身免疫性疾病[7]。近年來,自身免疫疾病與乙肝病毒感染之間關系受到臨床各界重視。研究顯示,乙肝病毒感染肝臟細胞是經一系列免疫應答損傷免疫引起肝組織炎癥壞死,即當肝細胞功能受損,乙肝病毒感染會刺激而產生大量自身抗體,相應的免疫應答和免疫病理反應會進一步加重肝細胞損傷[8-11]。故肝細胞損傷與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自身免疫反應關系密切,肝損傷程度與自身抗體陽性率有關,且陽性率隨著疾病進展和疾病嚴重程度增加而上升。自身免疫產生的機制可能與以下幾點因素有關:(1)乙肝病毒感染引起自身抗原修飾,促進自身免疫活化;(2)機體自身抗原與乙肝病毒抗原時間分子模擬;(3)自身免疫機制會因乙肝病毒抗原影響而發(fā)生紊亂[12-14]。可見,丙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機體內也存在自身免疫性反應,可檢出自身抗體。
有研究發(fā)現,乙肝病毒感染時間越長則可能出現自身抗體陽性風險越大[15]。本研究中,兩組性別、病程相比無明顯差異,陰性組年齡低于陽性組,提示乙肝肝硬化發(fā)生自身抗體陽性與年齡有關,與病程無關,這可能是部分患者癥狀輕微,發(fā)現較晚有關。肝臟是機體內對蛋白質合成、分解的關鍵臟器,肝細胞和免疫球蛋白會受肝炎病毒影響而發(fā)生變化[16]。GLB、TBil、ALT、AST、GGT 等指標被常應用于肝損傷程度判斷,肝損傷嚴重程度會因其水平升高幅度增大而加重[17]。肝臟瞬時彈性成像技術是依賴FibroScan檢測儀測定肝硬化硬度,超聲產生低頻小振幅振動通過肝臟組織時會有剪切波產生,而波速越快則彈性數值越大,肝硬化硬度和肝纖維化程度隨之增高[18]。肝臟瞬時彈性硬度是與病理金標準相媲美的無創(chuàng)診斷方式,操作簡單,當肝組織發(fā)生纖維化病理改變時,能夠評估、定量分級肝硬化程度,以其表示肝纖維化指數,準確性較高[19-20]。本研究中,陰性組 ALT、AST、GGT、AKP、GLB、TBil低于陽性組,ALB高于陽性組;陰性組肝臟瞬時彈性硬度、IgM、IgG水平低于陽性組,提示乙肝肝硬化自身抗體發(fā)生與肝纖維化程度、乙肝病毒復制活躍度、肝儲備功能密切相關。由此可見,乙肝肝硬化對肝細胞膜誘發(fā)免疫反應可起到促進作用,進一步加重肝臟損傷,同時促進肝纖維化進展,影響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反應,主要表現為自身抗體陽性,其發(fā)生與肝損傷程度、年齡有關,參與肝纖維化進展,檢測自身抗體對病情、預后評估有重要意義,可指導治療,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