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喜桂
湖北省荊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湖北荊門 448000
耳鼻喉疾病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嚴重的情況下還會波及患者的多個器官,耳鼻喉疾病患病原因比較復雜,不但會影響患者的耳、鼻和咽喉等部位,也會給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響,甚至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情緒[1]。常規(guī)護理由于健康教育質量不佳,導致患者的自我效能比較差,極易出現不良情緒,因此,必須加強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2]。本研究分析階段性健康教育在耳鼻喉科護理中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患者66例,隨機分為兩組。納入標準:(1)均經檢查診斷,與耳鼻喉科疾病診斷標準相符合;(2)符合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要求,患者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患精神障礙、語言障礙等疾病,無法正常交流和溝通;(2)患嚴重臟器疾病或感染性疾?。唬?)患惡性腫瘤疾病、免疫系統或血液系統疾病。對照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齡19~77歲,平均(48.2±3.5)歲,受教育程度:8例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0例患者大學及以上;疾病類型:8例咽炎患者、7例中耳炎患者、9例鼻竇炎患者、9例鼻炎患者。研究組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齡20~76歲,平均(48.3±3.4)歲,受教育程度:9例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9例患者大學及以上;疾病類型:7例咽炎患者、9例中耳炎患者、8例鼻竇炎患者、9例鼻炎患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的體征檢查和健康教育。研究組采用階段性健康教育,措施如下:(1)入院時患者因環(huán)境比較陌生導致出現焦慮、緊張情緒,醫(yī)護人員需詳細為患者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并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2)術前完善病史檔案,并介紹術前注意事項、手術治療方案及術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緩解患者的術前緊張情緒。(3)術后對患者的心理、飲食、運動、環(huán)境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并為患者制訂針對性護理措施。(4)在手術后,醫(yī)護人員需要為患者進行持續(xù)性教育,由于手術方法比較特殊,術后有很多的注意事項,且患者有不同的麻醉方法、手術位置和護理要求,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制訂個性化護理方案,且病房環(huán)境應保持安靜舒適,同時還要嚴密觀測患者病情的變化。同時還要將術后可能會出現傷口疼痛或者是出血等情況詳細告訴患者,鼻部手術會引起患者鼻腔憋氣或是腔內不適,醫(yī)護人員需要協助患者保持舒適體位,緩解患者的負面心理。
(1)應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3]比較兩組的自護技能、自護責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識等自我效能評分。
(2)應用SDS和SAS自評表[4]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抑郁和焦慮評分。兩個量表均由20個條目組成,每條目按1(從無或偶爾)、2(有時)、3(經常)、4(總是如此)級進行評分,患者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貼合自己狀態(tài)的選項,總分100分,量表得分=各條目得分之和×1.25,得分越低越好,焦慮量表評分高于50分表示患有焦慮;抑郁量表評分高于53分表示患有抑郁。
數據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自護技能 自護責任感 自我概念 健康知識對照組 33 24.48±4.74 16.54±2.46 20.47±2.7937.54±3.37研究組 33 32.34±4.45 24.41±3.41 29.86±2.4844.43±3.36 11.655 11.695 11.889 11.873<0.05 <0.05 <0.05 <0.05images/BZ_178_189_2682_400_2800.png
治療后,研究組與對照組的SDS及S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隨著社會發(fā)展及環(huán)境變化等因素導致,耳鼻喉疾病發(fā)病率不斷提高[5]。耳鼻喉疾病不同的種類其護理的方法也不同,且不同的疾病其發(fā)病機制也不一樣,所以需要根據疾病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例如噪聲性耳聾患者主要因為長期從事于有噪聲的工作環(huán)境和自身的身體素質等方面有關;鼻竇炎患者主要因為外界環(huán)境、接觸過敏性的物質和患者長期處于感冒狀態(tài)等因素有關;扁桃體炎患者主要是因為病原體可以通過飛沫或是直接接觸等途徑傳入患者的喉部,所以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會導致病原體在患者的喉部迅速發(fā)展,從而引起扁桃體炎[6-10]。耳鼻喉科的臨床護理方法比較多,隨著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常規(guī)護理已經無法滿足耳鼻喉科患者的護理需求,因此本研究采用階段性健康教育來進行護理[11-13]。
表2 兩組SDS及SA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SDS及SA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SDS評分 S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3 52.46±4.4441.27±5.52 54.48±5.5441.53±6.42研究組 33 52.45±4.4632.26±5.51 54.49±5.5633.32±5.41 t 1.363 13.365 1.033 13.565 P>0.05 <0.05 >0.05 <0.05
自我效能是衡量患者自我護理管理能力的一個標準,患者自我效能評分越高,對自身疾病的應對能力和治療依從性就越高,越有助于養(yǎng)成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研究組采用階段性護理,通過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等方面護理,即時解答患者心中的疑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糾正其錯誤的疾病觀念,患者通過學習,使自身的護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所以研究組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16]。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與對照組的SDS及S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階段性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負面情緒,這是因為通過為患者進行全面健康教育,包括手術前后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和指導患者科學合理的作息,還可以及時處理患者的緊急情況,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讓患者保持平穩(wěn)的心理狀態(tài)來面對日常生活和疾病治療,從而保證臨床治療效果,達到促進患者恢復的目的[17-18]。另一方面,階段性健康教育比較人性化,可以通過各階段交流溝通促進護患關系,還可以增強醫(y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提高整體護理素質[19-20]。
綜上所述,階段性健康教育在耳鼻喉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效提高耳鼻喉科患者的自我效能和降低焦慮、抑郁評分,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