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溪濕地公園為例"/>
吳丹 吳佳美
(貴州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隨著中國的國際化,國際交往越來越密切,中國開始倡導(dǎo)“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因而國內(nèi)很多景區(qū)都標有雙語或多語公示牌以提升景區(qū)的形象、宣傳自己景點,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花溪濕地公園“十里河灘”也不例外。地處喀斯特地貌,坐擁豐富水資源,“十里河灘”還包括了享有“高原明珠”的花溪公園。其中花溪公園始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正式投入修建,具有很長的人文歷史。筆者于2020年6月5日實地考察“十里河灘”濕地公園,重點游覽了花溪公園,并對濕地公園中所有公示語標牌進行了拍照收集,旨在研究其英文翻譯是否正確與合理,就翻譯有誤、不為目標語讀者接受的譯文提出了修改意見,希冀該研究有助于濕地公園的外宣工作。
任何研究開展之前,都需要對研究對象進行界定,以證其名。筆者翻閱了《中英公示語比較與翻譯》等相關(guān)公示語研究的書籍;也以“公示語翻譯研究”為關(guān)鍵詞在中國知網(wǎng)(CNKI)上進行檢索,以界定“公示語”,并了解其特點和功能。
韋孟芬教授在其《中英公示語比較與翻譯》的前言中就指出“公示語”又名標識語、標記語或是警示語,是一種常見于公共場所的特殊文體。它或用簡短文字或用簡明圖示或者文字與圖示兼用,向公眾傳遞某種特定的信息或者提出某種要求,從而發(fā)揮其警示、宣傳、告示、感召、提示作用。其應(yīng)用范圍非常廣泛,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經(jīng)濟、文化,特別是環(huán)境、交通、旅游領(lǐng)域。清華大學(xué)外語系羅選民教授也指出 “公示語”具有特殊的交際功能,諸如:旅游指南、廣告、告示、社會宣傳等都屬于公示語。具有簡潔明了的特點,主要起到強制、提示、指令和參照等作用?;ㄏ珗@景區(qū)內(nèi)路標內(nèi)容、景點介紹以及溫馨提示等都屬于公示語。
經(jīng)過實地考察,筆者發(fā)現(xiàn),根據(jù)“十里河灘”公示語的功能,其公示語可分為三類:(1)強制性公示語(Mandatory Public Sign),對游客提出某種要求或規(guī)則:“禁止攜帶火種入園”“禁止吸煙”等;(2)提示性公示語(Informatory Public Sign),沒有強制性的要求,只起到溫馨提示的作用:“手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上下樓梯,謹防摔倒”等;(3)參照性公示語(Directive Public Sign),沒有規(guī)則,沒有提示,僅讓游客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游覽的方向、景點的方位,如:“倚天亭”“東舍”等。
公示語翻譯具有一定的文化傳播價值,不僅僅是單純的精神文化交流,而是直接為社會發(fā)展和經(jīng)濟進步服務(wù)。為了提升國家級濕地乃至貴陽市的城市形象,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該研究十分必要。經(jīng)過對“十里河灘”濕地公園公示語進行拍照取證、分析研究其公示語的譯文。筆者將濕地公園公示語英譯現(xiàn)狀總結(jié)如下:
1.公示語譯文混亂
公園內(nèi)的公示語眾多,有的公示語成中、英、韓三種語言,而有的公示語卻只用中文標記。若前者譯文質(zhì)量上乘,便起到了很好地外宣效果;而后者的標識作用只對中國游客有效。如“公共廁所”除了用中文標識外,還標有 英語和韓語兩種語言。但像“母嬰室”“直飲水”這樣的提示語,或是諸如“麟秀門”“南湖長廊”“游園小火車”等路標卻只標有中文。這樣的公示語標牌不僅會給中國游客帶來混亂的感覺,也會無法為外國游客提供指引和便利。
2.公示語譯文不統(tǒng)一
筆者發(fā)現(xiàn),濕地公園內(nèi)的公示語譯文出現(xiàn)了譯文不統(tǒng)一的情況,其中就“廁所”一詞,花溪公園內(nèi)就出現(xiàn)了三種譯文,分別為:“Toilet” “Restroom”和“WC”。此外,就景點名稱的譯文也是千奇百怪,有的采用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Snake Hill”(蛇山)、“Doves-Flying Bridge(放鴿橋)”;有的用采用了音譯+用途(transliteration+category words)翻譯技巧:“Kylin Hill(麟山)”“Hundred-step Bridge(百步橋)”。姑且不論譯文的優(yōu)劣以及合理性,但風(fēng)格迥異的譯文會讓景區(qū)看起來不規(guī)范,有時這樣的譯文未能必為外國游客接受。
3.公示語譯文不規(guī)范
公園內(nèi)公示語的英文譯文有許多不規(guī)范之處,出現(xiàn)了拼寫錯誤或是英文字母大小寫不規(guī)范等現(xiàn)象。如“No CLTMB(禁止翻越)”“Water Lilly Pond(睡蓮池)”還有“Hongfeng Garden(紅楓園)”。諸如此類的公示語譯文不僅無法給予外國游客引導(dǎo),還會讓景區(qū)形象大打折扣。
3.公示語譯文質(zhì)量欠佳
園內(nèi)許多公示語的英文譯文存在許多漏譯、誤譯、硬譯等失誤。在門票售賣處,貼有這樣的公示語“發(fā)現(xiàn)假幣 報警處理”,配有英文譯文“Police found counterfeit money”;還有像“Cliffside Inscriptions of Licking One’s Wounds(摩崖石刻)”硬譯的譯文。這樣的譯文不僅沒有起到警示、傳達信息的功能,還完全曲解了中文公示語的原意,完全不符合目標語的表達習(xí)慣,不被目標語讀者接受。
美國著名語言學(xué)家尤金A.奈達在“形式對等”理論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功能對等”理論(Functional Equivalence)?!肮δ軐Φ取弊鳛槟芜_的理論核心,主要強調(diào)翻譯不是逐詞逐句的生硬翻譯,而需確保原文和譯文之間能夠?qū)崿F(xiàn)功能上的對等,讓目標讀者能夠擁有同原文讀者一樣的閱讀感受?!肮δ軐Φ取崩碚摪ā靶问綄Φ取?Formal Equivalence)和“動態(tài)對等”(Dynamic Equivalence)。形式對等就是將源語中的結(jié)構(gòu)形式原封不動地照搬入目的語,鑒于不同語言間的差異,翻譯中很少出現(xiàn)“形式對等”。而后者則強調(diào)“與原文最接近、最貼近的對等翻譯”,同時目標語讀者與原文讀者所做出閱讀感受應(yīng)該基本相一致。在進行翻譯時,應(yīng)先重內(nèi)容,而后重形式,最貼近地傳達原文中的信息,以實現(xiàn)相同的功能。
該章節(jié)中,筆者從花溪公園三種不同功能的公示語中各選取部分具有典型性錯誤的譯文進行研究,并基于“功能對等理論”,對這些公示語進行翻譯,以期給出較為合理規(guī)范的公示語英文譯文。
指令性公示語一般以中文中的“祈使句”出現(xiàn),具有強制性,旨在為游客提出禁止指令,一旦入園,游客就必須遵守這一規(guī)定。園中“禁止吸煙”公示語的英文譯作“No Smoking”,這一譯文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功能上都很好地與原文形成了對等,也符合英文游客的閱讀習(xí)慣,可以為英文游客接受。園中常見的其他指令性公示語還有:“禁止游泳”“禁止垂釣”“請勿亂扔垃圾”但都沒有給出相應(yīng)的英文譯文。鑒于此,同樣可以運用英文祈使句它們譯為:“No Swimming”“No Fishing”“No Littering”。該句型在目標語中常用來下達命令、表示禁止、警告,傳達了中文公示語中明令禁止的功能作用。同樣公園中最常見的指令性公示語還有“禁止游客攜帶火種進山”“高壓、危險!禁止觸摸”等警示性的公示語,也可直接譯為英文中的祈使句“No Flammables”“Danger,high voltage.Hand Off”。在翻譯強制性公示語時,做到內(nèi)容對等、傳遞信息的同時,必須考慮譯文的簡潔性,做到一語中的。
濕地公園內(nèi)也樹有很多提示性的公示語,旨在告訴游客做什么、怎樣做,比起強制性公示語,該類公示語用語更加委婉、句式也較為多變。園中為了提示游客講文明、愛衛(wèi)生、保護環(huán)境,就運用了多種中文表達:“手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愛護草坪,請勿入內(nèi)”“愛護花草樹木,不隨意踐踏攀折”等?!肮δ軐Φ取崩碚搹娬{(diào)在進行翻譯時,“內(nèi)容第一、形式第二”。鑒于這一類公示語的主要功能都旨在勸誡游客遠離愛護花草樹木,為了實現(xiàn)同樣的勸解功能,可以拋去原文中排比、并列等修辭形式,將這類公示語譯為“Keep off the grass”,簡潔明了地傳達了原文的內(nèi)容、實現(xiàn)了勸誡功能。另外一種譯法則是“Take care of plants and flowers ;Do not trample or break off”,不僅實現(xiàn)了內(nèi)容對等,也實現(xiàn)了原文和譯文的形式對等。此外,在售票處也貼有 “錢款請當面點清,離柜不認,謝謝合作”和“詢問”等提示性公示語。公園分別給出的譯文為“The money please face,from the cabinet does not recognize,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這種英文公示語都有特別明顯的語法錯誤,中式英語,根本就無法表達中文公示語的意思,更不必說實現(xiàn)對等的功能。建議將其改譯為“Please check your change and tickets before leaving ticket office”。其次,在服務(wù)臺處標有“enquiry”或者是“Inquiry”,前者存在拼寫錯誤,同時無論是“enquiry” 還是“Inquiry”都無法傳達中文公示語的意思,中文公示語是告訴游客此處可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務(wù):“充電、咨詢、應(yīng)急藥品、失物招領(lǐng)……”因此“Inquiry”應(yīng)譯為“Service Center”或“Free Service Station”。
園中最多的公示語要屬參照性公示語,多為景點名稱,主要為游客提供參照、指引方向;濕地公園范圍內(nèi)設(shè)有景區(qū)地圖路線,如“花溪公園導(dǎo)覽圖”,這醒目的幾個大字被譯為“Huaxi Park Panorama”?!皩?dǎo)覽圖”被譯成了“全景圖”,這是嚴重的翻譯錯誤,建議譯為 “Guide Map” 或是 “Huaxi Park Exploration Guide”。其次,導(dǎo)覽圖上呈現(xiàn)了公園內(nèi)所有景點名稱,雖都配有英文譯文,但有的譯文值得討論?!癏uaxi Park Administrative Office (公園管理服務(wù)中心)”,首先,此處漏譯了“服務(wù)”一詞;其次,根據(jù)牛津高階第8版可知,“administrative”表示“connected with organizing the work of a business or an institution”,有行政管理之意;而“management”意指“the act of running and controlling a business or similar organization”,此處建議使用 “management”一詞更為恰當?!肮珗@管理服務(wù)中心”應(yīng)譯為 “Huaxi Park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enter”,更為貼近原公示語。再如景點名“Flowering Peach Garden (碧桃園)”“Sweet-scented Osmanthus Grove(桂花林)”。由于中英思維不同,英文重形合,中文重意合。在外國游客看來,桃樹會開花,桂花就是芳香的,不需要刻意強調(diào)“Flowering”和“scented”。作為景點名可直接譯為“Peach Garden”和 “Sweet-Osmanthus Grove”即可。最后,園中將“放鴿橋”“放鶴洲”和“馬鞍橋”譯為“Doves-Flying Bridge”“Crazes-releasing Islet”和“Saddle Bridge”。顯然,這三個譯文是不被外國游客接受的,完全不符合目標語讀者的閱讀習(xí)慣和審美要求。當直譯無法實現(xiàn)功能對等時,可以采用拼音+范疇詞的翻譯技巧,將這三個景點名譯為:“Fangge Bridge”“Fanghe Islet”以及 “Ma’an Bridge”。翻譯不是以“字、詞”為單位的直譯,而需在理解原文內(nèi)容的同時,考慮目標語讀者的閱讀習(xí)慣、文化差異以及他們的審美期待,才能實現(xiàn)譯文在譯入語中的目的和功能,實現(xiàn)功能對等。
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文化走出去,不是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應(yīng)該用正確而可接受的譯文去講述美好的中國故事。翻譯絕非易事,即便是景區(qū)公示語的翻譯工作都值得給予重視。景區(qū)公示語翻譯工作急需修正和完善,這要求譯員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通曉中英文化的差異,自由游走于不同文化間,也需要景區(qū)管理者能夠意識到園內(nèi)公示語譯文的不規(guī)范性,采取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