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太京鎮(zhèn)中心小學 馬保全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這樣學生雖然能夠掌握課堂上的數學知識,但是學習的積極性卻沒有得到提高。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對學生的教學,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自覺主動地掌握數學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對于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數學知識的欲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重難點知識,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往往比較抽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解題方法,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時候,可以教給學生運算的方法,首先教會學生仔細看清楚題目,弄清楚先運算什么再運算什么,然后帶領學生一步一步進行驗算,這樣學生就能夠通過教師的帶領發(fā)現其中的計算規(guī)律。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以促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有效提高,讓學生能夠厘清運算的順序,最終提高教學效果。
為了避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枯燥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維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外的實踐活動自覺主動地掌握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從一個封閉的空間走向一個完全開放的領域,讓學生在做中學,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認識人民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超市購物,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實踐活動中認識人民幣。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也不能僅局限在課堂上,可以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或者是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提高自主學習積極性,在實踐的過程中有自己意外的收獲。
小學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最為主要的目的是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最終能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學會生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對其進行學以致用的教學,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高。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加減運算的時候,對學生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方式,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自己所帶的錢是否可以到超市買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或者是讓學生運用學習的數學知識對生活進行觀察和分析,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其把學習的數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為了激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探究數學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探究,讓學生不僅僅局限在教師的教學知識框架內,而是對具有挑戰(zhàn)性的知識進行學習探索,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意識。例如,教師在教學三角形面積知識點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小兔子和小烏龜分別到超市購買包裝紙,小兔子買的是三角形的,小烏龜買的是平行四邊形的,為什么它們付的錢卻是一樣的?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知識點,讓學生創(chuàng)新性地解決問題,讓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針對學習的知識進行積極的交流互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當然,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取得比較好的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