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海洋
摘 要:巴烏是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簧管吹奏樂器,主要流行于中國西南的少數(shù)民族當中,包括哈尼族、彝族、侗族等民族。它的音色亮麗而又柔美,旋律富有詩意和舞蹈性,常常用于獨奏及舞蹈的伴奏音樂當中,在演奏中能夠體現(xiàn)出優(yōu)美的民族旋律和民族風情。巴烏其特點簡單易學、便于攜帶,固而是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首選音樂教學課程,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教學作用,因此筆者將結合本校巴烏演奏這一特色課程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 巴烏演奏教學 問題 解決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2.021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改的推進加強了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音樂教學在教學體系中也顯得越來越重要。民族器樂教學是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巴烏因其音色亮麗而又柔美、簡單易學、便于攜帶等優(yōu)勢成為許多中小學音樂教師用來引入音樂課堂,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首選。
一、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民族器樂教學現(xiàn)狀
1.民族器樂教學渠道單一
民族器樂教學需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融合起來,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學的音樂教師受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民族樂器教學中缺乏豐富的教學手段和器樂演奏實踐經(jīng)驗。此外,部分中小學由于資金劃撥限制等原因,使得民族器樂教學缺乏充足的教具,部分學生沒有樂器可用,降低了樂器學習的教學效果。在民族器樂內(nèi)容教學上出現(xiàn)了內(nèi)容零碎等問題,缺乏民族器樂教學途徑的創(chuàng)新,同時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很少有涉及與民族器樂教學相關的音樂知識,使得民族器樂教學更加難以開展。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為了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過于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提高升學率而減少音樂課、體育課等綜合課程課時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特別是偏遠地區(qū)學校這些情況更加嚴重,從時間和空間上限制了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2.學生自身的原因
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是每位音樂教師應盡的職責,也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的具體要求,但是學生通常意識不到這一層面的重要意義,認為對音樂的學習對于自身的發(fā)展沒有實際的作用,只是膚淺地認為音樂只是為了娛樂。縱觀時下音樂課堂,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科技的迅速發(fā)展,各種音樂文化蜂擁而入,流行音樂、互聯(lián)網(wǎng)音樂,成為學生追捧的主流。此外,由于樂器的學習比簡單的歌曲學唱更具難度、更加復雜,涉及樂器的準備,演奏的姿勢、呼吸的控制、發(fā)音的練習、指法的練習以及各種演奏技術技巧的訓練等,在反復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容易產(chǎn)生煩躁的心理,也阻礙了樂器演奏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也不利于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3.巴烏演奏走進音樂課堂的重要意義
音樂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提高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追求藝術的形式也越來越高雅,家長也更加重視兒童的藝術教育培養(yǎng)。民族器樂作為弘揚民族文化和傳播音樂的載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進而也使民族樂器的教育形式得到蓬勃發(fā)展。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學習樂器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一種是到音樂培訓機構學習;另外一種是學校社團教師培訓學習。這兩種途徑雖然使當前小學生樂器學習發(fā)展較快,但對于普及,即讓中小學生都能學會一種樂器的目標卻遠遠不夠。而巴烏簡單易學的特點對于普及器樂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樂器教學是音樂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教學中主要的音樂實踐內(nèi)容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的最佳音樂教學形式之一,也是促進音樂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因此,普及巴烏演奏、構建有效音樂課堂的價值,遠遠超出器樂本身,而是面對全體學生,拓寬學生音樂學習的知識面,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文化素養(yǎng);而對老師來說既教好了學生,又提高了自身的教學教研能力和音樂教學基本功。
三、如何在巴烏演奏教學中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
1.做好樂器的選購與課前的準備
樂器的選購是順利開展巴烏演奏教學的重要基礎。如何做好音樂教學的課前準備工作是每個音樂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诖?,音樂教師要做好兩項工作,首先,做好巴烏樂器的添置工作,使每個學生手中都有自己的巴烏。因此學生在選購巴烏時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統(tǒng)一樂器規(guī)格,統(tǒng)一定調(diào),不能出現(xiàn)參差不齊的音調(diào)樂器;其次,教師在開展巴烏演奏教學之前要做好參考教材的選擇工作,以專業(yè)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依據(jù),但是目前市場中關于巴烏演奏教學的教材專業(yè)性較強,并不適用于實際的音樂教學,因為音樂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培養(yǎng)演奏家,而是通過音樂演奏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教學內(nèi)容,從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普及音樂教育的初衷出發(fā),融入現(xiàn)行音樂教材當中進行創(chuàng)新,編配適合學生演奏的校本教材。
2.華麗亮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上好巴烏演奏第一堂課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是至關重要的,是決定學生是否喜愛學習巴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第一堂課中教師應該就該樂器的構造、發(fā)音原理、音色特點等基本信息開展教學,讓學生對其充滿好奇,對其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而不能直接上來就教巴烏演奏的姿勢和相關理論知識,這樣會讓學生在學習巴烏時感到枯燥乏味,喪失興趣。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授巴烏的音色特點時,教師可以自己示范演奏優(yōu)美的樂曲給學生欣賞,使其欣賞之時陶醉其中;又如在巴烏演奏姿勢教學時教師可以自編如下口訣:“唇含吹口,管身豎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七指按孔,按孔緊密,抬指按孔,堅持不懈?!苯處煂γ恳痪淇谠E都要予以相應的示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口訣內(nèi)容并加強記憶,引導學生將巴烏演奏姿勢技巧爛熟于胸并外顯于形,掌握正確的演奏姿勢。通過這種自編順口溜口訣的教學方式,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3.堅持背譜教學,音樂有源
心中有譜是音樂演奏學習的重要基礎,目前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巴烏演奏時常常會出現(xiàn)吹了上句沒下句等現(xiàn)象,即使經(jīng)過多長時間的訓練都不能吹奏出一首完整的曲目,而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學生的心中無樂譜。音樂初學者在樂譜記憶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為識讀樂譜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學習積累。由于小學在認知能力方面跟成年人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識譜教學難以開展,只是通過單純的節(jié)奏練習和聽音訓練無法讓學生認識到識譜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進行吹奏教學之前應該要求學生做背譜的練習,增加學生演奏的音樂來源,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背譜方式,由易到難、由短到長,從樂句背誦到樂段背誦,最后達到整個曲目的背誦。背譜學習重在堅持,這需要教師將背譜教學作為自己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簡化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樂譜,這樣才能演奏出優(yōu)美的旋律,正確演奏巴烏,清晰自己的音高概念,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以后的學習道路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巴烏的演奏過程中體驗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風情,從而滲入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觀念,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綜上所述,用巴烏演奏來傳承我國云南少數(shù)民族獨具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很有效果,需要將巴烏演奏融入音樂課堂教學之中才能進一步實現(xiàn)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目的,對此音樂教師們應該注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認知水平和個性化差異,在教學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建立完善的評價激勵機制,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巴烏演奏的適應能力,培養(yǎng)音樂文化接班人,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
參考文獻:
[1] 韓萍《吹吹奏奏樂不思蜀——淺談巴烏輔助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江西教育》2016年第35期。
[2] 史春玲《關于小學音樂教學中弘揚傳統(tǒng)民族音樂教學的作用》,《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14期。
[3] 張聰明《新課程理念下對器樂教學的幾點思考——以葫蘆絲、巴烏、陶笛三件器樂課堂教學為例》,《北方音樂》201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