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化學習是指通過具有真實性、研究性、綜合性、體驗性、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項目,驅動學生利用分析、探索、實踐、研究、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xiàn)學習目標。本文基于項目化學習的理念,結合英語項目教學實例,從基于生活實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依托體驗參與,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實施項目探索,塑造品格,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自主學習;綜合語言運用;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42-0059-02
引 言
教育領域的項目化學習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學”理論,而項目化學習是在此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巴克教育研究所對項目化學習的界定如下:學生在一段時間內(nèi)通過研究并應對一個真實的、有吸引力的和復雜的問題、課題或挑戰(zhàn),從而掌握重點知識和技能[1]。
基于上述理論,再結合我校英語學科的特點,筆者立足教材以單元話題為項目,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對教材進行刪減、優(yōu)化和重組,手把手指導學生實施項目,進行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和最終的評價,希望通過項目的驅動引導學生在參與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英語,使學生由一個會傾聽、熟悉課本知識的人,逐漸成長為一個能理解、分享、運用、再創(chuàng)知識的具備良好英語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人。本文從我校英語項目教學實例分析入手,研究了項目化學習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塑造品格、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
一、基于實際生活,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英語學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機械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而項目化學習通過為學生提供驅動性問題,引發(fā)學生對概念的思考和探索,驅動學生主動思考、學習知識[2]。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十分重視對知識點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全面而充分地理解知識,更無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項目化學習基于實際生活,指向對事物的本質(zhì)性理解,要求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因此,學生只有主動學習知識,才能實現(xiàn)知識遷移,真正掌握知識。
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教學為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筆者在課文中Wang Bing, Liu Tao和 Mike的互動基礎上,設計了“Let's join the school basketball club!”的項目活動。首先,筆者設置了一個驅動性問題:How to join the school basketball club?學生紛紛獻計:“我們要了解籃球的發(fā)展歷史?!薄拔覀円煜け荣愐?guī)則?!薄拔覀円宄\動術語?!薄拔覀兛梢陨暇W(wǎng)查找一些著名的球星,觀看他們籃球比賽時的經(jīng)典動作?!薄@種開放性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投入項目探索中。其次,筆者將全班學生分為七個小組,讓他們分組探究發(fā)展歷史、比賽場地、運動特點、運動規(guī)則、運動術語、國際大型籃球賽事、籃球球星等內(nèi)容。在分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查閱書籍、上網(wǎng)搜索和請教體育教師,從在課堂上學習簡單的英文單詞basketball,延伸到課外學習整個籃球相關的知識,這才是系統(tǒng)性地學習知識。除學習理論知識外,筆者還組織學生到籃球館進行了一場basketball match,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所學知識,促使學生知行合一。最后,學生投票選出真正有實力的學生加入school basketball club,而其余學生可以成為替補隊員和啦啦隊隊員。
從課堂上回答“如何加入學?;@球俱樂部?”這個驅動性問題到分組探索再到實際參與籃球比賽,學生始終具有強烈的學習動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并進行能動學習,即主動地自覺自愿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或不情愿地學習,實現(xiàn)了真正學習。
二、依托體驗參與,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依托項目的外語教學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以整體素質(zhì)發(fā)展為方向。通過項目的學習,學生能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思維、合作學習和終身學習意識[3]。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把項目板塊等同于復習板塊,只注重復習每一單元的核心知識,只關注學生語言學習效果。而項目教學的過程實質(zhì)上是一種學生參與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和參與整個項目的準備、實施和展示階段,并讓學生在合作完成項目的同時自主形成獲取、處理和傳遞信息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并發(fā)展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Project 1 My school life的教學為例,教材上的Project 1左半面是圍繞My day, My school subjects和My timetable這三個方面開展,而右半面是制作學校地圖,以及主人公Peter介紹他的校園生活?;貧w現(xiàn)實,結合很多外校教師來我校聽課這一真實情境,筆者提問:“There are many new teachers coming to our school and they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our school life. Would you like to be a school guide?”基于這個問題,學生開始了對Be a school guide這個項目活動的探索研究。筆者又繼續(xù)引導:“How to be a school guide?”引發(fā)學生自主思考要從哪些方面介紹學校生活。學生總結出了三個維度:Our day, Our subjects和Places at school。于是,筆者選擇同一維度的學生組成一個大組,總共分為三大組進行項目探究。選擇Our day的學生通過句型“When do you...?”“Do you...at...?”詢問彼此的作息時間完成表格(見表1)。選擇Our subjects的一組學生一起合作繪制一份英文版timetable,可以運用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 on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另一部分學生用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Do you like...?”來獲取同學們喜愛的課程信息。選擇Places at school的大組則兩人一小組,每人選擇一個學校場所進行描述,需用句型“This is our...I can see... here. I can...What a...!”最后,三個大組匯總所有的信息,各組選出代表進行匯報,并在課堂上形成學校介紹文稿,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小導游。
表1
Time Activity Time Activity
get up have lessons
have breakfast 3:40
7:30 do homework
have lessons watch TV
have lunch go to bed
在上述活動中,有了項目的驅動,學生主動在自己有興趣且擅長的領域里完成項目制作,同學之間進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保證了最后匯總信息的完整性和多樣性。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復習了已學過的重點句型,還鍛煉了收集、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和交際能力,從而提升了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三、實施項目探索,塑造品格,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提升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任務,即學生能夠通過英語課程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而項目化學習順應了新時勢,能應對新挑戰(zhàn),完成新任務。項目的實施能夠讓學生更主動地投入學習中,享受項目化學習的過程,并持續(xù)專注于項目實踐過程,在過程中形成自信心,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能夠及時調(diào)節(jié)好情緒,有效與他人溝通交流,進行自我反思與改進,從而實現(xiàn)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這一單元時,為了塑造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品格,筆者在課上向學生展示了地球生存危機的圖片,激發(fā)了學生保護地球的情感。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共同倡議:The earth is our home. We should protect it. Let's try to be “the environment protector”!由此開展項目活動。
Task 1: Know how to protect the earth.經(jīng)過探討,從四個板塊來著手探索:water, energy, trees and plastic.根據(jù)自愿原則,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板塊進行調(diào)查研究。這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Task2: Know about protecting day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signs.筆者播放視頻并提問:“What are the two special days? ”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到由于地球環(huán)境遭到破壞,聯(lián)合國確定了兩個日子為世界性的環(huán)境保護日: (1) Earth Day is on 22nd April. (2) World Environment Day is on 5th June.這就加深了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培養(yǎng)了他們的文化意識。同時,筆者讓學生自主尋找身邊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標志,并在課上進行分享,分享時要到用句型“We should/ should not...”通過這個活動,學生不僅認識了保護環(huán)境的標志,還復習了核心句型,并形成了遵守標志規(guī)則的意識。
Task3: Know how to use the things on earth correctly.此活動需要學生運用句型“use...to...”,學生在組內(nèi)討論并每人寫下一句話進行分享學習,從而有效促進其思維品質(zhì)的發(fā)展。
Task4: Know how to reuse the things.基于這個活動,筆者在班內(nèi)組織了一場“變廢為寶”大賽,選出一、二、三等獎,得獎的學生上臺展示作品并用一段話來介紹自己的作用,要用到句式“Hello... Look, this is a... I reuse a/ some... to make the... Do you like it?”在活動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最后,作為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學生決心不僅要自己保護地球,還要加大宣傳力度,發(fā)動全校師生共同保護我們的家園。于是,學生四人一組制作海報,有的學生負責確定海報主題,有的負責配上文字和插圖,有的負責宣傳和張貼海報。
這些項目活動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環(huán)保小衛(wèi)士,使他們形成了熱愛地球、熱愛生活的良好品格,并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增強主體意識,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對學習產(chǎn)生了持久的動力。
結 語
項目化學習驅動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本質(zhì)是引導學生經(jīng)歷從學習英語知識過渡到習得能力、發(fā)展品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擁有了話語權,可以自主選擇項目活動,在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參考文獻]
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秦楠,付春敏,張春.基于項目制活動的小學英語生活實踐類課型探究[J].英語學習,2019(10):53-56.
張明芳.國內(nèi)依托項目的外語教學研究綜述[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31):48-49.
作者簡介:馬麗君(1994.6—),女,安徽無為人,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