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琛 謝颯英 朱倩 宋昱 于章龍 蔡岳
摘要? ? 小麥是山西省最主要的糧食作物,為了確保山西省糧食安全,促進小麥生產的發(fā)展,篩選適合當?shù)胤N植的高產、優(yōu)質小麥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5個主栽小麥品種在運城地區(qū)農藝性狀表現(xiàn)的考察及室內考種,總結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以期為山西省小麥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小麥;特征特性;栽培技術;盆地;山西運城
中圖分類號? ? S512.1?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21-0032-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ain? Wheat? Varieties? in? Yuncheng? Basin
JIA Chen? ? XIE Saying *? ? ZHU Qian? ? SONG Yu? ? YU Zhanglong? ? CAI Yue
(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
Abstract? ? Whe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 crop in Shanxi Provinc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grain security of Shanxi Provinc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heat produ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elect new wheat varieties with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suitable for local cultivation and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five main varieties of wheat in Yuncheng area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ir agronomic traits and indoor tes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high-yield wheat cultivation in Shanxi Province.
Keywords? ? wheat; characteristic; cultivation technique; basin; Yuncheng Shanxi
我國是糧食消費大國,用占世界7%的土地,養(yǎng)活世界1/5的人口是我國獨一無二的國情[1]。隨著人口的持續(xù)增加、城鄉(xiāng)結構的不斷變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糧食需求年增長400萬t以上,而耕地面積最近10年就凈減少826.67萬hm2,供需矛盾突出[2]。同時,人口的持續(xù)增加以及土地的逐年減少,各方面用地矛盾突出,依靠擴大種植面積增加糧食總產量的難度較大。但糧食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關系到人類的生存,糧食危機必將會產生嚴重的國際政治后果。近年來,全球性的糧食危機給人們敲響了警鐘。一旦糧食出現(xiàn)全球緊缺,市場機制將會失靈,可能會出現(xiàn)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的窘境[3],將導致災難性后果。因此,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小麥高產、超高產已成為全球農業(yè)研究的重要方向和熱點。加強對農業(yè)的保護,特別是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不僅有保護10億農民、保護中國大多數(shù)人利益的經濟意義,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政治意義。
山西省以能源重化工基地聞名全國,小麥是山西省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但山西省糧食生產遠落后于鄰近省份,目前小麥面積逾66.67 hm2,總產量250萬t左右,人均占有量不足80 kg,還不能完全解決本省人民的食用問題[4]。雖有運城臨汾的“晉南糧倉”,但由于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以及城市化、工業(yè)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小麥種植面積還會有所下降;且由于復雜的地理和氣候關系,小麥生產十分脆弱。為了確保山西省糧食安全,促進小麥生產的發(fā)展,增加小麥產量勢必要依賴提高單位面積產量[5]。選育適合山西省南部麥區(qū)中高水肥地種植的高產、優(yōu)質小麥新品種,對保障山西省人民群眾吃飽、吃好、吃得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6]。筆者通過對運城地區(qū)5個主栽小麥品種農藝性狀表現(xiàn)的考察及室內考種,總結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1? ? 品種特征特性
通過對5個主栽小麥品種在運城地區(qū)農藝性狀表現(xiàn)的考察及室內考種,總結出了其特征特性(表1)。
1.1? ? 山農22
該品種為半冬性中晚熟小麥品種。幼苗匍匐,分蘗力較強。株型較緊湊,旗葉短小、上沖、深綠色。莖稈彈性一般,抗倒性一般。熟相較好,對肥水敏感。成穗率中等,穗層整齊。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卵圓形、均勻、較飽滿、有光澤。山農22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節(jié)偏遲,春生分蘗多,抗倒春寒能力好。
1.2? ? 良星99
該品種為半冬性中熟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生長健壯,分蘗力強,兩極分化快。株型緊湊,旗葉上舉。成穗率高,穗層較厚。穗紡錘形,長芒,白粒,籽粒角質。莖稈堅實,彈性好,較抗倒伏。輕度早衰,落黃好??购院?。
1.3? ? 濟麥22
該品種為半冬性中晚熟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分蘗力中等,起身拔節(jié)偏晚,成穗率高。株型緊湊,旗葉深綠、上舉,長相清秀,穗層整齊,熟相好。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飽滿、半角質。莖稈彈性好,較抗倒伏。
1.4? ? 魯原502
該品種為半冬性中晚熟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長勢壯,分蘗力強。成穗數(shù)中等,對肥力敏感,高肥水地塊成穗數(shù)多,肥力低的地塊成穗數(shù)下降明顯。株型偏散,旗葉寬大、上沖。莖稈粗壯、蠟質較多,抗倒性較好。穗較長,小穗排列稀,穗層不齊。成熟落黃中等。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欠飽滿。冬季抗寒性好。
1.5? ? 百農207
該品種為半冬性中晚熟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長勢旺,葉寬大、深綠色。分蘗力較強,分蘗成穗率中等。早春發(fā)育較快,起身拔節(jié)早,兩極分化快,抽穗遲,耐倒春寒能力中等。中后期耐高溫能力較好,熟相好。株型松緊適中,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好。穗層較整齊,旗葉寬長、上沖。穗紡錘形,短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一般。冬季抗寒性中等。
2? ? 栽培技術
2.1? ? 精細整地,蓄足底墑,施足基肥,嚴把播種質量關
目前,水地小麥以玉米復播為主,玉米殘茬量大、收獲較晚,小麥普遍播種質量較差。為提高小麥播種質量,促進小麥生長和高產,要盡量精細整地,搶時搶墑播種。小麥播種時,應根據(jù)時間、整地質量、播種水平適當調整小麥播量,力爭做到苗足、苗勻、苗齊、苗壯。由于前茬玉米對水肥消耗量大,玉米收獲后地塊土壤墑情和肥力水平普遍不足,加之有玉米秸稈腐熟過程中存在與小麥爭奪氮素的現(xiàn)象,因而在玉米栽培中,強調在玉米生長后期根據(jù)降雨情況,適當考慮澆水施肥,既能促進玉米灌漿,又能為小麥播種蓄墑,可節(jié)省時間,提高小麥播種效率;同時播前要施足底肥,特別是玉米長勢好的地塊,在注重氮、磷、鉀比例協(xié)調的同時,適當增施氮肥,以補充秸稈腐熟過程對氮素的消耗,避免玉米秸稈腐熟過程中與小麥爭奪氮素。
2.2? ? 中期適時澆水,防治病蟲害
小麥生長中期根據(jù)天氣情況適時澆水,有條件的地塊盡量澆好越冬水;小麥返青后于3月底前,必須澆春水,滿足小麥返青后全面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同時對抵抗倒春寒也有明顯的作用。冬前和返青后,注意觀察田間蚜蟲發(fā)生情況,及時治蚜,預防小麥黃矮病的發(fā)生。同時,也要關注紅蜘蛛的發(fā)生和危害,適時開展藥物防治。
2.3? ? 適時早澆灌漿水,合理澆麥黃水,加強后期水分管理
進入灌漿期以后,小麥根系逐漸衰老,活力逐漸下降,對環(huán)境條件的適應能力變弱,要求較平穩(wěn)的地溫和適宜的土壤水分,此時土壤含水量以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75%為宜。如果此期水分供應不足,會使葉片光合強度下降,嚴重影響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運轉,導致籽粒退化、穗粒數(shù)減少、千粒重降低[7]。因此,小麥生長后期管理應重點抓好的第一項措施是適時早澆灌漿水。澆好灌漿水不僅可以滿足小麥旺盛蒸騰的需要,而且對平抑地溫、調節(jié)田間小氣候、防御干熱風危害均有重要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在抽穗至籽粒形成期(開花后10 d左右),小麥根系生活力仍然較強,籽粒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迫切,澆灌漿水的時間一般以開花后10~12 d為宜。如果此期受干旱和高溫的雙重脅迫,對小麥千粒重和產量的影響更大。是否澆灌麥黃水視情況而定,田間土壤含水量達到或接近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時可不澆麥黃水;如果田間土壤含水量較長時間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以下,可適當澆灌麥黃水,但灌水量也不宜太大。由于小麥抽穗后穗重增加較快,灌水時必須考慮遇風雨引起倒伏造成減產的風險,因而澆麥黃水時應注意天氣情況,根據(jù)天氣預報,做到無風快澆、小風細澆、大風不澆、遇雨停澆,以免因澆水后發(fā)生倒伏,造成小麥減產。
2.4? ? 重點抓好葉面噴藥、噴肥、噴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等,加強后期肥分管理,增加小麥產量
小麥生長后期,根系對養(yǎng)分的吸收能力逐漸衰弱,為防止葉片早衰及預防干熱風的危害,提高小麥粒重,可對小麥采取葉面噴施農藥、肥料、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等措施進行根外噴肥、施藥,從而達到增加小麥產量的效果[8-9]。小麥“三噴”時間一般掌握在灌漿期進行,一般可噴施2~3次。噴施最好在晴天下午進行,嚴格掌握配方用藥量,注意充分攪勻,根據(jù)田間苗情、蟲情,確定用藥配方。山西省小麥生育后期常用的葉面噴施肥種類是尿素溶液和磷酸二氫鉀溶液。對于一般的麥田,可用旱地龍2 250 g/hm2+尿素2 250 g/hm2+磷酸二氫鉀2 250 g/hm2兌水750 kg/hm2進行噴霧;出現(xiàn)蚜蟲危害的地塊,用蚜虱凈300 g/hm2+磷酸二氫鉀2 250 g/hm2+尿素2 250 g/hm2兌水750 kg/hm2進行噴霧,以補充籽粒灌漿期間的氮素營養(yǎng),提高粒重和品質。對于高產麥田,氮素營養(yǎng)一般可滿足小麥生長的需要,可用0.3%~0.4%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1%硼砂溶液750~900 kg/hm2進行葉面噴施,以利于綠色器官合成碳水化合物并向籽粒運轉,緩解干熱風的危害。對于缺乏微量元素的麥田,應根據(jù)土壤缺素診斷結果,有針對性地選用對路微量元素酌情噴施。
3? ? 參考文獻
[1] 張立生,溫輝芹,程天靈,等.山西省優(yōu)質小麥生產現(xiàn)狀與展望[J].山西農業(yè)科學,2004(3):8-12.
[2] 段忠紅,秦潮.發(fā)展山西省優(yōu)質小麥生產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技推廣,2000(6):12-13.
[3] 張定一.面對糧食安全的山西省小麥生產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小麥研究,2004(3):1-7.
[4] 李豪圣,宋健民,劉愛峰,等.播期和種植密度對超高產小麥‘濟麥22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5):243-248.
[5] 姜曉麗,付雪麗,劉光濤,等.小麥山農22號不同種植密度的性狀表現(xiàn)及分析[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4(9):54-59.
[6] 王夏,胡新,孫忠富,等.不同播期和播量對小麥群體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1):170-176.
[7] 張亞軍.淺談河南省小麥后期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3(10):71.
[8] 孫振綱,陳耕.晉麥84在山西南部的推廣應用[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3(4):207-208.
[9] 張志娟.加強冬小麥后期管理[J].河南農業(yè),2010(21):36.
基金項目? ?山西農業(yè)科學院院市共建項目(YCX2018D2YX03)。
作者簡介? ?賈?。?985—),女,山西運城人,研究實習員,從事作物栽培與育種工作。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