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玉
(寶應縣人民醫(yī)院感染性疾病科,江蘇 寶應)
乙型病毒性肝炎也是我們大家所熟稱的乙肝,它與結核病在臨床中均屬于常見性傳染病,在我國,乙肝是相當高發(fā)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在我國約占10-11%,乙肝是肝癌與肝硬化的高危風險因素,對我們人員素質具有十分嚴重的影響作用。據統(tǒng)計,我國分些桿菌的攜帶率已經超過了50000000例次,結核病患者約為五百萬例次,每年病發(fā)率給為130萬例,看死亡率也高達130000例次。由此可見,結核病與乙肝的防控工作十分嚴峻,合并乙肝與結核病的患者較多,抗結核藥物通常具備一系列的肝損害作用,對乙肝治療起到明顯的風險性影響,怎樣在乙肝合并結核病患者中實施有效的搞結核治療是當前臨床急需研究的重點課題。
本次挑選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間在我院治療乙肝合并肺結核的40例患者進行研究,本研究患者中有男性30例與女性10例,患者年齡為29-56歲,平均(45.60±8.16)歲。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完整,經臨床確診為乙肝合并肺結核病(患者痰檢均為陽性),患者年齡不低于25歲,且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合并肝膽總管結石、肝纖維化等其它類型肝膽疾病,無藥物禁忌以及合并其它嚴重系統(tǒng)性與器質性疾病(如腦卒中、冠心病等)。對所有患者使用抗結核治療?;颊咴谥榈幕A上以隨機分組的形式分為聯(lián)苯雙酯組與葡醛內酯組,每組各有20例患者,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數(shù)據差異對比度小P>0.05,有研究分析價值。
兩組患者均為其給予抗結核治療,選用2HREZ/7HRE方案進行治療。即0.3g異煙肼+1.5g吡嗪酰胺+0.45g利福平+0.75g乙胺丁醇。如果患者肝炎病情長,可適當減少給藥劑量,對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進行監(jiān)測。60天后為患者實施強化治療,需入院治療并觀察。
聯(lián)苯雙酯組患者在強化治療過程中為其給予聯(lián)苯雙酯進行治療,每次給藥1片,每天給藥2次。葡醛內酯組患者在強化治療過程中為其給予葡醛內酯進行治療,每次給藥2-4片,每天給藥3次。在初始治療期間,每隔15天為患者檢測一次肝功能,強化治療時每隔7天為患者檢測一次肝功能,避免肝功能受損。
表1 比較聯(lián)苯雙酯組與葡醛內酯組患者的臨床體征、臨床癥狀、并發(fā)癥的產生例數(shù)(例)
對患者在治療半年內的肝損傷產生例數(shù)、不同時間段的ALT水平進行觀察,同時記錄患者肝區(qū)疼痛或不適、納差、惡心、嘔吐、乏力、腹脹、黃疸等癥狀的產生情況。
此研究分析的數(shù)據全部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來表示,數(shù)據檢驗為“χ2”。得出的結果為P<0.05時,差異對比顯著,有統(tǒng)計學對比意義P<0.05。
對比本研究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與并發(fā)癥狀的產生例數(shù),聯(lián)苯雙酯組與葡醛內酯組患者各類臨床癥狀與肝損傷的產生率差異對比度較小,兩組患者的肝損傷率均為25.00%(5/20),無統(tǒng)計學對比價值P>0.05,具體見表1。
對比聯(lián)苯雙酯組與葡醛內酯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情況,在抗結核治療前以及服用保肝藥物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LT水平的差異對比度較小P>0.05,在服用保肝藥物3個月時,葡醛內酯組患者的ALT水平要比聯(lián)苯雙酯組更高,數(shù)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對比價值,詳情參見表2。
表2 比較聯(lián)苯雙酯組與葡醛內酯組患者的ALT水平變化情況(±s,IU/L)
表2 比較聯(lián)苯雙酯組與葡醛內酯組患者的ALT水平變化情況(±s,IU/L)
注:對比抗結核治療前,*P<0.05;對比葡醛內酯組,#P<0.05;對比服用保肝藥物3個月時,@P<0.05。
時間 葡醛內酯組(n=20) 聯(lián)苯雙酯組(n=20)抗結核治療前 30.99±17.65 34.67±13.22服用保肝藥物前 44.30±8.71* 44.85±10.24*服用保肝藥物后30天 94.67±32.10 94.59±25.46服用保肝藥物后3個月 90.17±40.57 76.98±33.11#@
就當前臨床來看,對于抗結核的首選治療方案還是以異煙肼+吡嗪酰胺+利福平+乙胺丁醇的2HREZ/7HRE方案為主,在對此治療方案加以落實時,還應考慮肝損傷的危險因素,高齡、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女性、營養(yǎng)不良、嗜酒、肝病等均屬于危險因素,如今,抗結核治療方案肝病毒的風險預測在臨床中還未出具統(tǒng)一的定論。病毒性肝炎病患在為其實施抗結核治療期間,藥物性損傷風險往往有所增加,在治療時會針對肝功能損害的具體程度來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在治療期間加強對患者的監(jiān)護,以此避免造成肝損害問題,與此同時,對于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病患,還可使用藥物保肝藥物聯(lián)合治療肝炎。
聯(lián)苯雙酯 (4,4'- 二甲氧基 -5,6,5',6'- 二次甲二氧 -2,2'-二甲酸甲酯聯(lián)苯)是臨床治療藥物性肝損害與病毒性肝炎引起轉氨酶升高的常用藥物。在臨床中,此類藥物被我們認定具有增加肝臟解毒功能與保護肝細胞的藥理作用,它的降酶作用十分顯著,不易造成明顯毒性,副作用小。聯(lián)苯雙酯是我國所研制的肝炎降酶藥物,是合成五味子丙素的一種中間體,具有保護肝臟、對抗肝損害和增強肝臟解毒功能的作用,它能幫助患者減輕肝臟病理損傷,同時還能增強肝臟解毒功能,在肝細胞再生的基礎上對肝功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通過藥理實驗我們了解到,聯(lián)苯雙酯對多種化學毒物(如四氯化碳及硫代乙酰胺所引起的、皮質激素誘導肝臟蛋白所引起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氨基轉移酶(ALT)升高)具有顯著的降低效果,而且還具備降酶幅度大與速度快的優(yōu)點。聯(lián)苯雙酯減低四氯化碳肝損傷的臨床原理主要為阻斷了四氯化碳的毒性代謝物所引起的肝細胞生物膜的功能與結構損害,聯(lián)苯雙酯對四氯化碳所引發(fā)的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抑制四氯化碳與肝微粒體、脂質的共價結合,同時,還能抑制四氯化碳代謝轉化為一氧化化碳以及四氯化碳代謝過程中對還原型輔酶Ⅱ及氧的消耗。除此之外,聯(lián)苯雙酯對肝臟解毒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終末氧化酶細胞色素P450有明顯誘導作用,可加強肝臟對毒物(如四氯化碳)及某些致癌物的解毒能力。葡醛內酯(Glucuronolactone)是葡萄糖醛酸內酯的簡稱,它是一種自然產生的化學物質,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結締組織的組成成份,就其在醫(yī)療的用途來看,具體被投入使用于肝硬化、急慢性肝炎、以及藥物或食物中毒中,所以,葡醛內酯具有保護肝臟和解毒的臨床作用。當葡醛內酯被我們人體吸收后中內酯環(huán)會在酶的催化下被打開,進而轉變?yōu)槠咸烟侨┧?,以此發(fā)揮其臨床作用,內酯環(huán)是我們機體不可或缺的一類解毒物質,它能與腸內或肝內含有羥基、酚基、氨基的代謝產物、藥物、毒物所結合,從而形成無毒的葡萄糖醛酸結合物,并會隨著我們的尿排出體外。此外,葡醛內酯還能有效降低肝淀粉酶的活性,避免糖原的分解,增加肝糖原,減少脂肪貯量。葡醛內酯還是構成我們人體膠原(尤其是骨膜、軟骨、肌腱、神經鞘、關節(jié)液、關節(jié)囊等)與結締組織的基本組成成分,因此也被用作為風濕病與關節(jié)炎的輔助治療。在治療時,要注意葡醛內酯可與肌苷、維生素C等配伍于葡萄糖注射劑中靜脈滴注,偶有面紅、輕度胃腸不適等,減量或停藥后即可消失。
從上可知,葡醛內酯與聯(lián)苯雙酯均對肝功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2HREZ/7HRE方案加以治療,在強化治療過程中為患者實施藥物保肝治療措施,并以不同的治療方式分為兩組,分別為聯(lián)苯雙酯組與葡醛內酯組,通過研究結果可知,患者的ALT均獲得控制,在用藥后逐漸降低,而聯(lián)苯雙酯組的ALT降低效果更加明顯,服用保肝藥物后3個月時,聯(lián)苯雙酯組的ALT為(76.98±33.11)IU/L,葡醛內酯組的ALT為(90.17±40.57)IU/L,數(shù)據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