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帥
摘 要:在“基礎”課教學中幫助大學生樹立和培養(yǎng)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堅持主體原則、實踐原則和求實原則;通過教師的理論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實踐相結合,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基礎”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原則
人生是短暫的,但卻可以活得有意義。隨著我國大學的擴招,越來越多的學子走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作為青年主體的大學生,其價值觀將影響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追求。而在校大學生的價值觀正是形成的時期。因此,通過“基礎”課(即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引導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顯得尤為必要。同時,大學生是國家的人才寶庫,在“基礎”課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有利于大學生明辨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又有利于提高“基礎”課的教學效果。
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人若想成才成器、貢獻社會,就需要不斷地調整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和環(huán)境變化,運用道德和法律規(guī)范,調節(jié)自我的思想和行為。而思想道德和法律是調節(jié)人們思想和行為、協(xié)調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手段。作為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就應該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yǎng)。這兩者是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yǎng)的有機結合,是新時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
人類歷史表明,一個群體最有力、最持久的力量,是群體成員共同認可并遵守的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則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成為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標準,這12個詞語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體現(xiàn),聚集著國民的價值追求。因此,在“基礎”課教學中引導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基礎,以求實為依據的互動過程,應該堅持主體原則、實踐原則和求實原則。
一、主體原則
主體原則是指在“基礎”課教學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根據學生主體的特點,因材施教,在尊重學生個性自由,堅持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理解、教育的能力。
事物的發(fā)展由內外因共同決定,但內因起到決定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符合學生的內在需要,與學生的需要和利益相契合,才有可能被其認同和接受。唯有說到點子上,打動其內心,學生才會自覺維護和捍衛(wèi)。大學生的生活以校園生活為主,在此階段,他們的知識體系尚未完全構建成型;價值觀尚未最終定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受教育者的特點決定了教育方式。對教育者來說,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說話方式問題。改變以往枯燥的說教,讓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的價值取向,而不是被動的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調動他們學習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興趣,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理解為什么要愛國,怎么樣才是愛國,不愛國的危害有哪些;做人為什么要堅持誠信原則;愛崗敬業(yè)的標準有哪些;怎樣善待他人。任何教育只有經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才能最終起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通過具體案例評判價值觀。只有跟上學生生活變化的節(jié)奏,傳遞學生生活變化的新信息,才能使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人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價值,自覺規(guī)范價值觀,使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學生的自覺活動。
真理之所以受人認同,就在于其正確性??茖W的認識是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正處于學習知識的大好年華。最好采用潤物無聲、和風細雨的雙向互動方式,在平等溝通和交流基礎上,真正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明辨慎思,獨立思考,把學習作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并且要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科學理論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
二、實踐原則
實踐原則是指在“基礎”課教學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該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堅持知行統(tǒng)一,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升華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境界。
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也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思想認識。人的正確思想來自人的理性認識,它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在“基礎”課中,通過實踐鍛煉,可以增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一是要選擇合適的實踐鍛煉方法??梢蚤_展素質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進行言傳身教。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在活動中親身感受和體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實踐教育要持之以恒。偶爾一兩次的實踐教育活動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的影響是有限的。所以,應該將實踐教育法作為“基礎”課的一項長期、經常的活動列入教學大綱中,使受教育者在長期的教育活動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信念,外化為自覺行為,從而完成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三、求實原則
求實原則指的是在“基礎”課教學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也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要立足于“基礎”課教學的客觀實際,主觀和客觀相符合,達到主客觀相統(tǒng)一。
社會生活中的人,其思想發(fā)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學生的家庭狀況,也決定了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想觀念。可以在“基礎”課教學中通過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實際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注意防止主觀主義的發(fā)生。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實事求是,不停留于教條,本本,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努力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同時也要避免形式主義,辦實事,講實效;要關注樸素平凡的生活細節(jié),聚焦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避免價值觀教育成為僵硬的灌輸。與大學生民主相待,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集中其正確想法加以采納,對合理要求予以滿足,對其他意見加以引導。習近平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备母镩_放以來,人們的民主意識,平等觀念普遍增強,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時代主題,在“基礎”課教學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符合時代要求。
總之,主體原則、實踐原則和求實原則是在“基礎”課教學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堅持的三個具體原則。不堅持這三個原則,很容易將價值觀教育流于形式,或是蒼白無力。“基礎”課教學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都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都被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所決定,又為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服務。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紐帶,是黨實現(xiàn)其領導作用的有效工具。這一鮮明的政治性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依據。而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客觀規(guī)律進行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在“基礎” 課教學中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在學生心中種下正確理念的種子,待學生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楊亮.論“基礎”課教學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原則和環(huán)節(jié)[J].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
[4]辛立章.“基礎”課中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欽州學院學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