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偉 赤峰學院
蒙古族的舞蹈動作及其整體風格非常獨特。在音樂伴奏方面,輕快活潑、曲調悠揚;在舞蹈動作方面,奔放大方、洋溢著滿滿的熱情。蒙古族的舞蹈通過別具匠心的方式,給觀賞者帶來一種溫暖的感覺。充分體現(xiàn)了蒙古族特殊的民族風情和濃郁的民俗氣息。在蒙古族的舞蹈中,伴奏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在蒙古族舞蹈中,極具民族風情的音樂伴奏,已經深深地融入蒙古族的舞蹈中。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緊緊相連、缺一不可,伴奏和舞蹈實現(xiàn)了共同發(fā)展。因此,在蒙古舞的教學過程中,對音樂伴奏的運用和學習,是學習蒙古族舞蹈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舞蹈是需要音樂的伴奏動律來強化舞蹈中的拍子,在蒙古族舞蹈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意舞蹈的節(jié)奏感。那這必然要關注蒙古族舞蹈相對應的音樂伴奏。雖然從淺層次上看,舞蹈是核心,音樂伴奏是用來襯托舞蹈的,其實這就相當于紅花需要綠葉的襯托,如果失去了綠葉的襯托,那么紅花也必然沒那么驚艷了。如果舞蹈少了音樂伴奏的襯托,則會影響舞蹈的正常發(fā)揮。舞蹈和音樂伴奏都傳遞著滿滿的情感,二者必須緊緊相融合,協(xié)調發(fā)展,共同進步,才能保證蒙古族舞蹈教學的正常進行,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音樂伴奏有起有伏,有高潮迭起的部分,也有低潮的部分,正是因為這起起伏伏的旋律,為舞蹈的節(jié)奏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以強化蒙古族舞蹈的節(jié)拍律動。與此同時,更加需要注意蒙古族舞蹈與音樂伴奏的相對應關系,必須需要同樣節(jié)奏類型的音樂伴奏與同類型的舞蹈動作相匹配。例如,舞蹈動作干凈利索、節(jié)奏感勻稱,那么音樂伴奏的節(jié)奏感應該與之相匹配,應該選擇簡單的節(jié)奏感、歡脫、輕快活潑的旋律去襯托出舞蹈動作的魅力。蒙古族舞蹈在音樂伴奏的基礎上,整體風格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藝術感染力十足。教師在進行蒙古族舞蹈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向學生強調音樂伴奏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選擇音樂伴奏與舞蹈動作之間應該相互配合,這樣才可以學習到舞蹈的精髓。
蒙古族的歷史文化底蘊源遠流長,極其豐厚。在蒙古族舞蹈中,觀賞者可以感受到豪邁粗獷的英雄氣概,也可以感受到細膩的哀傷之感。兩種情感的交織,在舞臺上應該通過舞者的情緒表達出來。這時,音樂伴奏便顯現(xiàn)出其特殊的作用了。音樂伴奏可以很好地將舞者的情緒引導出來,所以要特別注意舞蹈與音樂伴奏的配合,要利用好音樂的節(jié)奏感,充分調動舞者的情緒,帶動觀賞者的心理活動。通過音樂與舞蹈的緊密配合,表現(xiàn)出豪放不羈的力量。
音樂伴奏的節(jié)拍制約著舞蹈動作的編排。音樂伴奏的曲調、節(jié)拍、律動決定了舞蹈整體風格的設計。蒙古族文化底蘊經過了歷史的洗禮,變得更加有個性,許多音樂隨著歷史文化的熏陶,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其節(jié)奏輕快、自由熱情的曲調,與蒙古族舞蹈動作的配合,充分體現(xiàn)了鮮明的民族特色。要將音樂與舞蹈動作完美結合,讓二者從根本上融合到一起,共同展現(xiàn)完美的舞蹈魅力。
教師要在蒙古族舞蹈的教學過程中,將舞蹈動作與音樂伴奏緊密結合,如采用馬頭琴這種富含蒙古族特色的民族樂器,讓學生從音樂層面感受和感知舞蹈動作。二者之間緊密配合,強化學生的民族精神。合理的對學生的臂部、腿部進行訓練,同時對學生進行合理的音樂伴奏選擇訓練。讓學生感受到舞蹈與音樂之間的共鳴。產生了共鳴,教學質量才能有所改善。只有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舞蹈藝術的魅力,才能讓蒙古族舞蹈得到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綜上所述,蒙古族文化底蘊源遠流長,在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后,舞蹈動作與音樂伴奏緊密結合,共同發(fā)展,一起促進了蒙古族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我們應該在發(fā)展舞蹈的過程中更加注重音樂伴奏的配合,注重音樂節(jié)奏的完善。隨著時代潮流的變化,蒙古族舞蹈應該進行開拓創(chuàng)新,讓蒙古族的舞蹈和音樂在新的時代能夠融入時代特色,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蒙古族舞蹈要在其民族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理念上的更新,從而使音樂與舞蹈達到更高度的融合,這對蒙古族舞蹈的教學工作有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