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敏
摘要:微媒體時代背景下,像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視頻、微課、微商等等平臺和軟件,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事件和社會都悄然被“微化”。本文就微媒體背景下的中職語文教學提出行之有效的創(chuàng)新路徑,以期為廣大教育同仁提供借鑒。
關鍵詞:微媒體;中職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4-0126-01
21世紀是信息時代,網絡多媒體技術得到迅猛發(fā)展。隨著網絡多媒體和智能數字化的飛速發(fā)展,微媒體時代悄然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生活中的微博、微信、微電影、微視頻、微課、微商等等,不一而足??梢哉f,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事件和社會都悄然被“微化”了
,微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生活、工作、精神、思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這對中職語文教學方式帶來了挑戰(zhàn)和希望。筆者立足微媒體時代的時代要求對中職語文教學提出行之有效的創(chuàng)新路徑,以期為廣大教育同仁提供理論和實踐借鑒。
1堅持理念創(chuàng)新,傾力打造中職語文教學“微平臺”
中職語文“微平臺”可以促進師生在教學實踐中,借助網絡和終端技術,加強線上互動和平臺交互,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通過微信、微博、公眾號、微群、社交軟件和平臺、BBS等論壇,形成多元化學習渠道,以打造成自由互動的交流平臺。比如,教學中職語文《合歡樹
》時,我們可以利用微博進行發(fā)布,讓學生通過視頻《品讀<合歡樹>》去感悟和體驗作者的心路歷程。這樣,借助新媒體的介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構建師生平等對話,教師能夠迅捷地獲得學生的信息反饋,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再比如,教學中職語文《口
語交際——<體態(tài)語在演講中的運用技巧>》時,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互動探究形成學習體會的總結,在班級qq群里、微信群等平臺進行分享。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學會借助信息化資源搜集、整理資料,提煉成果,養(yǎng)成質疑和分享成果的品質,從而使學生
真正成為“微平臺”真正的主人和主角,滿足微時代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需要,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
2重視內容創(chuàng)新,有效重組中職語文教學“微資源”
“微媒體”高頻沖擊學生的感覺器官,形成網絡媒體技術的個性化信息流,引領受眾群體在媒體上積極互動,見仁見智地發(fā)表個性想法。作為中職語文教師,應該整合和重組教學資源,選擇有效網絡資源進行整理分類和知識重構,能大大提高資源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因
此,整合促進學生的學習資源包是網絡學習的重要途徑。歸類整理后的微視頻便于學生根據自已的知識盲點、知識難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視頻,個性化地學習知識。比如,教學中職語文《竇娥冤》一課時,我們可以采取“四微引學”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元雜劇甚
至喜愛元雜劇。就是從元雜劇的體例與行當設置微課,從竇娥冤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設置微劇,從戲曲的語言表現(xiàn)風格設置秦腔、黃梅戲等微音樂,從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設置微任務,進而將相關資源打包傳送到校園網、微信公眾號、電子郵箱,讓學生在“微書包”中進行
學習并積分,這樣可以獲得有效學分。這樣做可以將文本知識學分化、圖形化、可視化,增進學生的興趣感和學習熱情,促進個性化學習和發(fā)展,彰顯翻轉課堂的獨特魅力。
3重視形式創(chuàng)新,大力實施中職語文教學“微實踐”
微媒體時代下,課堂更加開放,是網絡和中斷技術展現(xiàn)身手的大好舞臺,而學生不再是一幫來聽課的孩子。因此,課堂需要向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鍛煉技能和提升素質發(fā)展。在網絡背景下,人人都是在知識傳播中的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與接收者??梢哉f,這是一個自媒體
的時代。中職語文教師需要科學把握微媒體時代特診,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創(chuàng)新,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參與語文創(chuàng)新和網絡“微形式”的活動和比賽,如微視頻、快閃、微小說、微公益等,都是很好的渠道,這樣,學生可以在簡短明快的影像中培養(yǎng)表達、攝影、剪輯
、合作等多種能力。比如,教學中職語文《一碗清湯蕎麥面》時,我們可以擴展語文課后實踐活動空間,讓學生閱讀和創(chuàng)作微型小說、微視頻、微課,將微課生成二維碼,全班利用手機掃描,達成全班共享視頻。再比如,教學《我的母親》一課時,讓學生小組合作,復
述相關事例,并利用智能手機或者攝像機將活動拍攝下來,并通過網絡將復述視頻及時上傳至微信群,使學生對自己的表現(xiàn)有更為直觀的認識。通過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交流、學生與班級里所有其他同學之間的交流及同學利用各種手段與班級外同學們的交流,進而培
養(yǎng)合作和處理問題能力。
4推進方法創(chuàng)新,不斷創(chuàng)新中職課程教學的“微語文”
微時代的中職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核心要義在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拔⒄Z文”就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也就是利用各種信息化手段,進行微型的語文學習活動,將教學“微化”?!拔⒄Z文”的教學模式在實際語文課堂中,就是根據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導入環(huán)節(jié)、講授新課、課
堂小結和鞏固練習)的不同特點,恰當運用微博、微信和微視等新媒體工具,實現(xiàn)教學互動,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拓展知識視野。中職語文教師需要制作“微課”、“微視頻”、“微作文”、“微小說”等微教學作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習作,用個性化的創(chuàng)
作彰顯學生的創(chuàng)新魅力。
總之,中職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和智能終端技術將課程“微化”,并通過四種有效途徑,來促進語文課堂的改革,讓學生能夠站在信息化的前沿,促進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中職語文學科需要充分發(fā)揚語文學科基礎性、工具性特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充分
融合信息技術和智能數字技術,讓中職語文課堂精彩紛呈,用信息技術的獨特優(yōu)勢引領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尤慶華.微媒體環(huán)境下基于信息素養(yǎng)的混合式學習模型研究[J].機械職業(yè)教育.2015(01).
[2]劉磊.互聯(lián)網“微時代”,教育者準備好了嗎[J].基礎教育論壇.2014(29).